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標題: 政府考慮重推租置,強制租戶購買有可能嗎? [打印本頁]

作者: li1872903    時間: 2025-9-12 10:00
標題: 政府考慮重推租置,強制租戶購買有可能嗎?
本帖最後由 li1872903 於 2025-9-12 10:18 編輯

係人都知租者置其屋計劃令到業權分散,難於管理,如果政府再推租置計劃係咪應該要強制租戶購買先可行?
有邊條屋邨係適合推行租置,會唔會係以前未賣既Y型大廈,例如:天耀邨,長亨邨,小西灣邨之類,定係會賣返2000年代停建居屋而轉做公屋嗰批屋邨?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2 10:17
上左公屋然後強制買單位有D唔MAKE SENSE
有錢就唔駛排公屋

不過賣左幾十年後有個炸彈
就係老年樓重建唔知點算

依家第一批個D都40+年
50年本身就係一個重建年期

然後成堆單位無補地價
作者: GW5878    時間: 2025-9-12 11:24
kay 發表於 2025-9-12 10:17
上左公屋然後強制買單位有D唔MAKE SENSE
有錢就唔駛排公屋

其實如果建築物料 Quality 好 + 環境衛生冇問題, 其實無需要急住重建,
相信 80 年代開始起果D公屋大部分都可以去到 100 年先重建

至於重建補地價問題,
由賣居屋既時候已經預左會有呢個問題, 亦都未需要去到租置擔心呢個問題,
但到重建我諗都已經係 50+ 之後既事, 不如擔心 2047 問題仲好

不過業權分散管理難, 我相信政府寧願賣綠置居都唔會重推租置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2 14:25
GW5878 發表於 2025-9-12 11:24
其實如果建築物料 Quality 好 + 環境衛生冇問題, 其實無需要急住重建,
相信 80 年代開始起果D公屋大部分 ...

如果係2047地契到期問題
其實都已經度左解決方案
50年不變之後繼續不變

https://www.hk01.com/%E6%94%BF%E ... 8%E7%94%9F%E6%95%88

反而舊樓最後只會面對流動性問題
買賣兩閒不過居屋政府都唔想你去炒

將個問題留返比下一代

其實去到下一代
唔好話樓
基建都會老化
唔拆左再起只會面對維修成本問題

作者: kei_hk    時間: 2025-9-12 15:00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25-9-12 15:03 編輯
kay 發表於 2025-9-12 10:17
上左公屋然後強制買單位有D唔MAKE SENSE
有錢就唔駛排公屋

1. 無可能強制買單位這一回事。

就算入到公屋﹐慢慢儲到錢﹐都未必有能力去買樓。

計劃由頭到尾﹐買與租的決定權都係住戶自己決定。
可以一直租﹐亦可購入單位。
只不過﹐決定買入之後﹐就無得番轉頭。

你話「有錢就唔駛排公屋 」﹐成個計劃係針對已經入住公屋﹐並且慢慢儲到錢的人。
這班人﹐有少少錢﹐但係不足以去買私樓﹐居屋/資助房屋又無運氣抽得中。
佢地就會選擇買入居住中的單位﹐避免超出資產上限等問題。
而政府亦可慳番這些單位的日常管理的開支﹐把資源轉去建新樓。



2. 重建問題 - 補地價
大量居屋都有相同問題﹐當有居屋去到要重建﹐自然會有相關的處理方法。
這一點﹐不用擔心。
再簡單D去睇﹐未補地價﹐只不過間屋無咁值錢﹐收到的賠償會比較少。
重建商(包括市建局)同政府商議﹐一口氣代補地價已經解決問題。

註: 直覺上﹐日後居屋需要重建﹐都係政府做主導﹐找市區重建局處理。


3. 50年已達到重建期。
上面已經有人講了﹐建材比以前為佳﹐80-100年並非一大問題。
反而﹐最重要係日常保養是否足夠。日常保養不足﹐廿多年樓已經開結出問題。





作者: li1872903    時間: 2025-9-12 15:30
kei_hk 發表於 2025-9-12 15:00
1. 無可能強制買單位這一回事。

就算入到公屋﹐慢慢儲到錢﹐都未必有能力去買樓。

如果立例將租置當係重建屋邨咁處理得唔得,即係比個限期佢遷出,另外搵另一個單位安置租戶,咁先可以確保全棟出售

作者: kitarolo    時間: 2025-9-12 16:23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5-9-13 11:25 編輯
kay 發表於 2025-9-12 14:25
反而舊樓最後只會面對流動性問題
買賣兩閒不過居屋政府都唔想你去炒
將個問題留返比下一代
其實去到下一代
唔好話樓
基建都會老化
唔拆左再起只會面對維修成本問題

專欄

其中一報章有投稿咁樣講
重建通常有利可圖方可啟動
收購拆卸/重建成本/獲准樓面
歷時數年且變化大 政府與財團
都唔想供應太多 另外市建局亦
提供復修諮詢服務

回應#5
未補地價 重建獲收購
嗰筆錢係細啲但陷於兩難
唔夠買(較細)新單位 市面
講法私樓 唔願租予年長人士
資助房屋一生祗可買一次
也不再符合排公屋資格

再分享其中一個
私營屋邨重建例子 (按此)
就算佢哋係租戶
有六位數嘅資助資助方案
會影響綜援等社會福利資格
假設在職人士 平均9000一個月
等候重建後回遷 期間都要租私樓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2 16:35
li1872903 發表於 2025-9-12 07:30
如果立例將租置當係重建屋邨咁處理得唔得,即係比個限期佢遷出,另外搵另一個單位安置租戶,咁先可以確保 ...

响邊度搵單位安置租戶已經係難題,就算唔理租戶意願,
現有屋邨騰空嘅單位湊夠數已經唔易。

起條新嘅屋邨安置佢哋?
新樓個價好過舊樓,咁點解唔直接賣新樓出街?

同埋邊個覺得難先?小市民而言,賣唔賣散都唔會係專業專職
房署咁大機構都難?難仲好,開多D位請人搞囉。

作者: tkglobe    時間: 2025-9-12 17:01
li1872903 發表於 2025-9-12 15:30
如果立例將租置當係重建屋邨咁處理得唔得,即係比個限期佢遷出,另外搵另一個單位安置租戶,咁先可以確保 ...

其實稍為有常識嘅都知都冇可能啦,第一就係已經冇可能強迫人買,第二更加冇可能強迫人哋唔買就要搬,就算搬走咗個單位都係冇人要,又冇可能拎出去賣,成個諗法根本上就係多餘
作者: kei_hk    時間: 2025-9-12 17:13
DEL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2 17:25
tkglobe 發表於 2025-9-12 09:01
其實稍為有常識嘅都知都冇可能啦,第一就係已經冇可能強迫人買,第二更加冇可能強迫人哋唔買就要搬,就算 ...

一路都有綠表二手公屋嘅成交,騰空嘅單位照計就唔會無人要。
設想真係趕到租客走,房署咁多散嘅單位,逐個賣果下都一樣咁麻煩。

話唔定玩“內部認購”,邀請合申請公屋資格嘅公務員幫佢清緊浸先都得。


本來租置計劃就係個精明且雙贏嘅計劃,當年成堆現成嘅單位應市變現,
租戶變業主佢自己唔駛搬屋唔見一籮穀。

管係煩但係一來大把先例,二來都做佐咁多年啦。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2 18:25
kitarolo 發表於 2025-9-12 16:23
專欄

其中一報章有投稿咁樣講

咁重建誘因除左樓舊
仲有係地積比未用盡
但90年代打後應該用到盡
會面對樓舊但無人有興趣幫手重建
即係政府埋單

同埋初代居屋留落黎問題無解決
又玩返呢隻game

不過當年真係有街坊想早d買
好似利東
遲過華貴有得買
價錢都貴左幾十萬

同埋如果學政黨一球做業主
做9成按揭上車即係10萬
應該唔難

但有d真係窮鬼你無得迫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2 18:49
kay 發表於 2025-9-12 10:17
上左公屋然後強制買單位有D唔MAKE SENSE
有錢就唔駛排公屋

唔買應該會調遷,唔會迫住買,空出黎既單位自然會有人買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2 18:52
kay 發表於 2025-9-12 18:25
咁重建誘因除左樓舊
仲有係地積比未用盡
但90年代打後應該用到盡

地積比可以慢慢放鬆,香港人口增長率好低,放寬地積比會令到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而唔係住多左人口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2 19:29
kay 發表於 2025-9-12 10:25
咁重建誘因除左樓舊
仲有係地積比未用盡
但90年代打後應該用到盡

有地積比率剩嘅,會反映佐落釘嘅溢價上面
作者: li1872903    時間: 2025-9-12 19:33
tkglobe 發表於 2025-9-12 17:01
其實稍為有常識嘅都知都冇可能啦,第一就係已經冇可能強迫人買,第二更加冇可能強迫人哋唔買就要搬,就算 ...

用腦諗下都知個單位騰空點會冇人買,係爭在賣幾錢,你賣到同廿幾年前一樣大把人爭住要
作者: hokachung    時間: 2025-9-12 19:53
tkglobe 發表於 2025-9-12 17:01
其實稍為有常識嘅都知都冇可能啦,第一就係已經冇可能強迫人買,第二更加冇可能強迫人哋唔買就要搬,就算 ...

建議你了解吓大澳天利苑係點樣誕生先

作者: kei_hk    時間: 2025-9-12 21:01
hokachung 發表於 2025-9-12 19:53
建議你了解吓大澳天利苑係點樣誕生先

想問問,成條村有幾多單位?
當時有幾多租戶?
有幾多租戶需要調遷?
有幾多租戶買入單位?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2 21:57
Toz 發表於 2025-9-12 10:52
地積比可以慢慢放鬆,香港人口增長率好低,放寬地積比會令到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而唔係住多左人口

...

平白放寬地積比率咁益小業主以至大地產商?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3 09:27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3 09:31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2 21:57
平白放寬地積比率咁益小業主以至大地產商?

如果唔可以起大D, 重建成本邊個負擔呢?

一話你覺得小業主可以自己起多幾十呎出黎? 無話過可以好似以前咁僭建喎?

除非維持極高樓價,新舊樓之間既差價足夠重建都有肉食,唔係蝕死市建局都搞唔掂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3 16:28
Toz 發表於 2025-9-13 01:27
如果唔可以起大D, 重建成本邊個負擔呢?

一話你覺得小業主可以自己起多幾十呎出黎? 無話過可以好似以前咁 ...

你錯誤假定佐收購價固定不變。

事實上有重建潛力,即係剩餘地積比率嘅,收購價都會高,
尤其是專業嘅投資者。

而另一盲點係物業狀況亦會影響收購價,
做佐大維修同未夾錢做大維修、靚裝同敍利亞風個價都可以差一截。
更何況結構狀況良好同殘到醫番都哂藥費?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4 06:15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4 06:17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3 16:28
你錯誤假定佐收購價固定不變。

事實上有重建潛力,即係剩餘地積比率嘅,收購價都會高,

香港正正係有一大堆無乜剩餘地積比既舊樓
60-70年代起既舊樓頂唔頂到一百年?
呢批樓邊個會蝕做?

如果拖到爛晒壓低個價先搵到人重建,會唔會得閒就冧樓?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4 08:47
Toz 發表於 2025-9-14 06:15
香港正正係有一大堆無乜剩餘地積比既舊樓
60-70年代起既舊樓頂唔頂到一百年?
呢批樓邊個會蝕做?

政府比容許地積比轉移但要個地盤有返咁上下大

但打後問題係
90年代都已經30+
如果要放寬要起到60層?

呢D問題留返比下一代算

前面有版友話保養好就得
但香港地用好多石屎
石屎年期就係得50附近

所以樓舊就成日石屎剝落



作者: kitarolo    時間: 2025-9-14 10:00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5-9-14 10:56 編輯

銀行做按揭一般情況下
私樓75減樓齡 居屋50減樓齡
還款上限30年 取較早到達者
有財力Full Pay都未必願意
因為有咁嘅財力
本身都有投資頭腦
一係就買嚟做留學生/外勞宿舍
所以有一段時間
甜心地產用佢嘅方法
亦如#20所言必須係賺到錢
好多統計住宅售價vs年收入
難以負擔嘅城市實有香港份
係唔係可以無止境咁升
人人都心中有數

前面#8都講
新樓賣出街好過安置重建戶
呢個可以話係定律
之前有個案係就算發展商
願意300呎新樓換700呎唐樓
年長者無咁多家人同住
唐樓亦無電梯
本身都唔介意單位細咗
但新樓差餉管理費都唔簡單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4 11:45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4 12:00 編輯
kay 發表於 2025-9-14 08:47
政府比容許地積比轉移但要個地盤有返咁上下大

但打後問題係

90年代批樓,絕大部份結構好穩陣,保養得唔錯
鋼筋+石屎只要一直有良好保養,捱一百年以上唔係問題,宜家唔洗理住
所謂五十年壽命,只係由佢放係度唔做保養既壽命

宜家係怕60-70年代起果批,起果陣都唔知用料掂唔掂,好多去到90年代尾都無做過維修,真係70年玩完都唔出奇,計落就果頭近了
仲有就係早年裝修工程規管差,尤其所謂既商住樓,地下幾層開鋪裝修時亂咁改一D都唔出奇,都係隱患黎,未至於冧樓,但肯定加速老化
呢批樓好多騎到出行人路,仲要十幾層,基本唔會剩幾多地積比


作者: letter_li    時間: 2025-9-14 23:32
最想出售的公屋係 "俊宏軒".
冷氣大堂, 3房單位有套廁, 太豪華了.
當年根本不應將 "俊宏軒" 轉為公屋, 太浪費了.
作者: JX9097    時間: 2025-9-15 00:50
letter_li 發表於 2025-9-14 23:32
最想出售的公屋係 "俊宏軒".
冷氣大堂, 3房單位有套廁, 太豪華了.
當年根本不應將 "俊宏軒" 轉為公屋, 太 ...

高盛台都係類似

作者: 2076    時間: 2025-9-15 01:59
tkglobe 發表於 2025-9-12 17:01
其實稍為有常識嘅都知都冇可能啦,第一就係已經冇可能強迫人買,第二更加冇可能強迫人哋唔買就要搬,就算 ...

邏輯上,如果成條邨要重建,同樣係要逼人搬,只要房署比足搬遷津貼兼原區安置就冇問題。

統一到租置屋邨做私人業權價值其實大唔少。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5 04:37
Toz 發表於 2025-9-13 22:15
香港正正係有一大堆無乜剩餘地積比既舊樓
60-70年代起既舊樓頂唔頂到一百年?
呢批樓邊個會蝕做?

所以咪有強制驗樓、大維修資助等等計劃囉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5 06:49
s3n370 發表於 2025-9-15 04:37
所以咪有強制驗樓、大維修資助等等計劃囉

60-70年代既樓,尤其係所謂既商住樓,2000年前好多都係無王管,連業主立案法團都無
起果陣你都唔知有無偷工減料, 跟住幾十年無做過整體維修,相反有大量僭建物依附去到90年代先拆,甚至有D無入積既巨型招牌去到2010年左右先拆, 內部裝修亦可能亂咁郁(唔好覺得無可能, 2010年果次冧樓咪就係裝修師傅亂咁黎)
2000年代後再做大維修,你唔通覺得可以徹底undo左D暗傷?
做足強制驗樓同維修,咪比呢批樓捱七八十年,之後就算整到小業主都頂唔順, 分分鐘貴過重建, 資助得幾多?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5 19:26
Toz 發表於 2025-9-14 22:49
60-70年代既樓,尤其係所謂既商住樓,2000年前好多都係無王管,連業主立案法團都無
起果陣你都唔知有無偷 ...

近年推出嘅強制項目,咪正正係要搵番你擔心嘅問題,阻止問題惡化同補救番囉。

既然你認為今日嘅建築同管理方式係信得過,
但係就唔覺得用同樣嘅技術救唔番之前嘅鑊,好矛盾啫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5 21:28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5 21:45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5 19:26
近年推出嘅強制項目,咪正正係要搵番你擔心嘅問題,阻止問題惡化同補救番囉。

既然你認為今日嘅建築同管 ...

你唔會真係覺得幾十年日久失修之後正常維護就救得返掛?

09年9 月活化不到六十年樓既美荷樓,預算兩億,最終成本2億2千萬,09年就快貴過真係一樣尺數既市區樓
如果除返開,等於每戶比一百萬以上
同年活化雷生春, 2500萬,雷生春得果四層, 你覺得當年起座相同既樓出黎要幾錢?

活化仲係清空後徹底翻修加固
大維修呢? 淨係整外牆同公共地方, 單位內既事業主自理,而的確有唔少業主鋼筋發漲頂爆石屎幾十年都唔理,尤其廚廁,加個假天花遮住就算
大維修對果批舊樓黎講只可以減緩狀況惡化,驗樓只係保證唔會去到要冧樓時仲住緊人,唔係萬能,唔可以令座樓回復青春

今日既建築技術當然信得過,咪即係重建law,但係舊樓新樓差價要大到容納到重建成本,新樓咪要兩三萬蚊一尺?

你不如去睇多幾個舊樓單位再黎拗啦,將建築技術好唔好同大維修效果劃等號,笑唔笑死人
有D舊樓甚至今日都仲有僭建物無拆到,釘契都吹佢唔漲,你話點處理?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5 23:28
標題: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15 15:33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9-15 13:28
你唔會真係覺得幾十年日久失修之後正常維護就救得返掛?

09年9 月活化不到六十年樓既美荷樓,預算兩億, ...

美荷樓/雷生春嘅活化本來就有特定objective。
甚至近乎係不計成本嘅vanity project。

港九各區就算唔計多到嘔嘅工廈活化,
隨口由跑馬地、鰂魚涌、深水埗、葵涌都有舊廈翻新,
翻新真係貴的話,邊會咁多大發展商做?

正規嘅大維修係會執埋結構嘅損傷,你拎嘅例子化妝當維修,
甚至冚埋當無事,講經咩。

唔好講有人住緊嘅,坊間唔少廢墟探秘,無人理佐唔知幾多年嘅樓都未冧,
有人住緊有人執過嘅,有排都未冧啦。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6 01:58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6 02:23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5 23:28
美荷樓/雷生春嘅活化本來就有特定objective。
甚至近乎係不計成本嘅vanity project。

拆左重建既工厦遠遠比活化既工厦多,活化既工厦業權高度集中,大業主肯定知道座樓保養得好唔好,活化本身亦係清空全座樓去做徹底維修,成本遠高於一般既大維修
同埋工厦活化本質係政府放寬業權用途,比大業主誘因去改善樓宇,同放寬地積比一樣都係你口中既出讓利益
如果活化完繼續做工廠,你估下有無人肯做?

究竟一般大維修會否處理埋私人地方既問題,你不如自己去搵下個案,睇下係咪好似你老吹咁?你聽過有舊樓裝修還到類似問題可以入公家數未?
舊樓外牆幾廿年無整過,果段時間風吹雨打年久失修既外牆好容易入水,搞到單位內既批盪比生鏽發漲既鋼筋頂出黎,好常見既事,大維修最多係一定時間內封死源頭令情況唔惡化,但座樓係咪無影響?

所謂既廢墟探秘,冧一半既樓遠比完整既樓多,你拎呢個黎做例子,唔係掛?有無病呀你?
宜家問題係成千上萬座舊樓只要冧一座樓都唔掂

政府自己講各種推動舊樓維修既政策,都只係減慢重建需要,從無話過可以唔洗重建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6 16:31
Toz 發表於 2025-9-15 17:58
拆左重建既工厦遠遠比活化既工厦多,活化既工厦業權高度集中,大業主肯定知道座樓保養得好唔好,活化本身 ...

你先前嘅質疑係某D年代嘅舊廈,因為唔知有冇偷工減料、
先前嘅僭建、唔知業主做過D乜而有內傷救唔番。
既然有不少舊廈活化翻新到,即係說明佐你嘅擔心唔成立啦。
更何況物業狀況只係考慮重建vs活化嘅一個細因素?
大把結構良好,重建大把水位嘅都變堆填區廢物啦?

更何況,統一業權只保證業主想做D乜,只要合法合乎規劃,
都唔會有其他人阻住。
保養得點樣有保證架?剩係睇下地產商用乜承建商、
坊間對於各大地產商物業質素,不論係賣散定係一路keep住嘅評價都唔同。

更何況有幾多幢建築物落成開始,業權已經係統一?
好市拆散黎賣、跌市密密收集成日都見。
更遑論有幾多可以去到由興建果一刻已經𥄫到實?

強制驗樓正正就係應對業權分散,往日有D小業主想做有D唔想,
強制下唔想都焗住要做。就算唔知結構有冇問題,驗完都可以唔知?
大業主要知咪一樣要搵同一班專業人士勘察?

而我估你係咪對業主嘅權責了解唔深。
一般黎講,大廈入面嘅結構一概係公用,即使响單位入面嘅都係。
否則點解早前將軍澳响結構牆開窿單野,業主無得唔還原?
驗樓唔俾勘察、勘察唔到係一回事,但係業主要求執內部結構,一樣無得唔理。

一般黎講單位入面有乜損傷,業主點都會著緊D。
反而公用地方,管理得好大廈有儲備都還好,
管理得唔好又或者要夾錢嘅,以前邊理得到?
別忘記公用地方一般都係大廈嘅核心,有乜事係一鑊熟。
相反私人單位响旁邊,就算唔好彩出事,大多都係局部地方受影響。

呢點同樣適用响廢墟---所謂嘅冧幾乎都係非結構野,結構冧佐入都未必得啦。

當然不能否認有口碑嘅大業主,保養點都會好過賣散嘅樓宇。但係延長壽命唔通幫唔到手?

甚至返返去最根本嘅問題,唔計你提議嘅白白增加地積比率,
去提升重建誘因+增加平均居住面積,由增加地積比去到增加平均住用面積,
中間要做嘅野多到近乎不可能。

你話舊樓無炒盡地積比,小業主未必知。
但係今時今日放寬,點可能唔知?
會唔會更多小業主叫價更進取,搞到重建更困難呢?

有D大型D嘅屋苑,發展商更可能即時拎走哂D地積比,
去起多幢新嘅---美孚第八期咪就係出現過呢樣野囉。
呢單野係D小業主夠牙力阻止,
唔夠牙力俾發展商過到骨嘅,係咪又再加過?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6 19:40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6 20:06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6 16:31
你先前嘅質疑係某D年代嘅舊廈,因為唔知有冇偷工減料、
先前嘅僭建、唔知業主做過D乜而有內傷救唔番。
既 ...

你由頭到尾既論據都係基於存在者偏差
入到既廢墟係無事,咁入唔到果D呢?冧到唔見左果D呢?
活化到既工厦結構無事,咁拆左果D呢?如果唔係詳細check過無事,加上之前有完善既保養記錄,鬼同你活化,直接重建算把啦
活化左既工厦,有幾多真係60年代至70年代初起先?
南豐紗廠呢D例外,活化改建用左七億,二十幾萬呎,每呎成本三千蚊
有無諗過點解政府寧願重建牛頭角上下邨都唔徹底維修?咪就係再維修落去,成本比重建更高

無論係新樓舊樓,安全要求係一座都不能倒,唔該你唔好用埋D垃圾論據,你只係證明緊舊樓可能唔冧,完全無意義,明嗎?
睇多幾座舊樓先好講野,見識唔好咁淺窄

強行維護果批舊樓,難度比起提升地積比更高
提升地積比可以係要求發展商集合左業權先去申請係一個整體發展上提升地積比,你拎美孚新邨黎講係咪搞笑?當年既漏洞今日都仲玩得咩?
仲有,你居然覺得舊樓業主會抬價,天唔天真D?擔心下發展商大幅壓價好過啦,70年樓強拍門檻已經去到65% 業權啦
你唔會覺得市建局對舊樓業主係咁,其他發展商又係咁掛?

明既,好多人真係要石屎飛到頭上先知死,之前講乜都無用,以為係害佢,香港就係太多呢D人

作者: jpoon    時間: 2025-9-17 01:08
s3n370 發表於 2025-9-16 16:31
你先前嘅質疑係某D年代嘅舊廈,因為唔知有冇偷工減料、
先前嘅僭建、唔知業主做過D乜而有內傷救唔番。
既 ...

活化係單一業主,業權統一,同而家驗樓係兩回事喎
更加唔講而家強制驗樓淪為無良公司搵錢途徑,好多大廈圍標
就算無圍標,響而家價低者得情況下,質素都唔見得有保證

以我住果度為例,上次驗樓做大維修,做完之後一年後樓梯牆身已經起晒Pok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7 06:19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16 23:32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9-16 11:40
你由頭到尾既論據都係基於存在者偏差
入到既廢墟係無事,咁入唔到果D呢?冧到唔見左果D呢?
活化到既工 ...

你自己用房署對個別屋邨重建嘅理據,就假定其他重建嘅私人樓宇都有同樣理由。
以及用一幢結構遭故意破壞而倒塌,仲要應該係近半世紀以來唯一嘅例子,咪更加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嘅例子又何止以上?你假定佐業權統一嘅樓宇,狀況必然清楚。
做過勘察嘅就會明,就算業權統一兼且業主全權佔用,剩係唔同嘅設備,
都唔可能全面知到結構狀況。
更何況更大嘅機會係由租客佔用,約極都約唔到、唔俾你入去,
更遑論入去做野。
單純從知悉樓宇狀況,情況唔會同賣散嘅有乜分別。
你既然質疑我見識淺窄,無理由連睇果陣有乜障礙都唔知?

幾時真係全面知道?趕走哂租客做活化、改建甚至重建咪知囉
去到重建要先集合業權,先至拎到額外嘅樓面可以係解決方法。
但你既擔心唔夠誘因重建,但你又知道大發展商識壓價,
識壓價又何需擔心唔夠誘因咁得意?
另一樣得意嘅野係,你自己話有好多所謂廢墟係冧佐乜都無,
有的話點存在只考慮狀況尚可嘅倖存者偏差呢?作古仔駁咀前,麻煩睇番自己有冇矛盾先?

最後答番牛頭角上下邨,甚至同期重建嘅蘇屋邨,
官方嘅重建理由固然係維修唔化算。不過重建理由從來唔係單一。
要留意嘅係:
牛頭角邨部分樓宇係當年公屋醜聞涉事樓宇;及
屋邨重建後,各自增加嘅單位數目係以千計。
你不妨留意下,所有重建嘅屋邨單位數係有明顯增長,
不論係符合房署自身政策、滿足政府建屋目標、
好現實嘅多佐成堆出租單位,呢D唔通唔係“誘因”?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7 06:29
jpoon 發表於 2025-9-16 17:08
活化係單一業主,業權統一,同而家驗樓係兩回事喎
更加唔講而家強制驗樓淪為無良公司搵錢途徑,好多大廈圍 ...

除非做維修係破壞佐原有結構,否則就算hea做,
頂多係無咁好而唔會衰佐。

就以你做完維修再出問題,又除非係整十度爛番哂十度,
整好無事嘅唔通一D作用都無?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7 08:25
其實應該咁講
樓呢家野除非真係到期都唔理佢
否則應該都有返個預算年期

好似煥然懿居都要係結構上落功夫等佢容易D捱到75年或更耐

不過好似美孚新邨個D
夠鐘都唔會諗到方法重建到
應該都係等到變危樓等政府出手


作者: jpoon    時間: 2025-9-17 14:16
s3n370 發表於 2025-9-17 06:29
除非做維修係破壞佐原有結構,否則就算hea做,
頂多係無咁好而唔會衰佐。

以我果度為例,未整前幅牆無事,整完後滲水,咁咪減低咗結構壽命

作者: HR1377    時間: 2025-9-17 14:22
https://www.i-cable.com/%E6%96%B ... GRED2QGFVLY0nHsvGkg

今次施政報告沒有提及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7 14:48
HR1377 發表於 2025-9-17 14:22
https://www.i-cable.com/%E6%96%B0%E8%81%9E%E8%B3%87%E8%A8%8A/%E6%96%B0%E8%81%9E%E7%86%B1%E8%A9%B1/39 ...

應該好多野未傾好
賣幾錢
大維修點搞
補地價問題
又或者真係層樓老左要重建點算

不過本身都話想搵幾條邨試水溫
都唔一定要經施政報告出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7 20:07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7 20:42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7 06:19
你自己用房署對個別屋邨重建嘅理據,就假定其他重建嘅私人樓宇都有同樣理由。
以及用一幢結構遭故意破壞而 ...

工厦做活化係清左場再睇真D情況如何, 計唔掂數咪叫停然後改為申請重建, 唔係老奉會活化
事實上拆左重建既工厦遠比活化既多,60年代工厦基本唔會做活化
香港咁多業權分散既舊樓可以咁做?

房署絕對唔止原地重建一兩條邨, 乜鬼野房署對個別屋邨重建理據? 蘇屋邨又係個別例子? 石峽尾邨又係個別例子? 你係咪生活係井底三十年
真正既個別例子係涉及26座公屋醜聞果廿幾座樓, 結構有嚴重問題,爆鑊後幾年內拆晒
果單案另外仲有七百幾座樓都有一定結構問題,就唔係個別例子啦
呢個亦係舊樓唔可能頂得耐既一大原因,六七十年代起樓偷工減料係普遍現象黎
你同座樓換石屎定同座樓加幾支樁去續命?成本直程貴過重建
過廿年驗樓突然發覺成千上萬座樓都就黎唔掂,到時點算?明明可以預見既問題,比你呢D鴕鳥無視左,無野既,到時咪怪政府短視law,一隻手指指人地,四隻手指指自己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7 20:34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17 20:37 編輯
jpoon 發表於 2025-9-17 14:16
以我果度為例,未整前幅牆無事,整完後滲水,咁咪減低咗結構壽命

可能係封好原本滲水個位,但無徹底處理好(或者搵唔到)入水既位置,咁D水都要搵位走,睇下邊戶唔好彩

呢D問題係舊樓真係好常見,就算大家都有心整都唔知點整,一係就全座樓內外全部牆面天花同地板全剷一次,剷到見石屎去驗,再查晒所有來去水,咁應該就知乜事了




作者: Toz    時間: 2025-9-17 20:46
HR1377 發表於 2025-9-17 14:22
https://www.i-cable.com/%E6%96%B0%E8%81%9E%E8%B3%87%E8%A8%8A/%E6%96%B0%E8%81%9E%E7%86%B1%E8%A9%B1/39 ...

宜家仲大力趕緊D富戶走,如果重推租置,咁班富戶可能會堅持瞞天過海,博到一兩年唔出事就上岸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8 05:49
Toz 發表於 2025-9-17 12:07
工厦做活化係清左場再睇真D情況如何, 計唔掂數咪叫停然後改為申請重建, 唔係老奉會活化
事實上拆左重建既 ...

麻煩你睇多次我寫D乜
//你自己用房署對個別屋邨重建嘅理據,就假定其他重建嘅私人樓宇都有同樣理由。//

你就夾硬說成個別屋邨嘅重建理據,引申至房署其他屋邨,
以至公屋醜聞牽涉嘅843座樓宇。

甚至公屋醜聞入面嘅例子,最差拆得最快果26幢*嘅石屎強度係標準兩成唔夠,都講緊十五年樓先至拆。
牛頭角邨有標準七成,都講緊半世紀樓齡。
既然你暗示自己睇過唔少好差嘅樓,有幾差,得番標準幾多成呢?

(上述數字部分取自<<公屋醜聞>>一書;而書入面有部分樓宇嘅石屎強度低過呢26幢,
反而沒有包括在呢26幢最快清拆嘅行列,不過不在此深究)

我咁講唔係話唔駛拆、唔去到冧都唔拆,事實上跌舊仔石屎落街都可以搞出人命。
明顯同標準差一大截嘅都捱到咁耐,跟標準兼且叫做有執過嘅呢?
香港大部分嘅樓都只係半世紀樓下,兼且Building Control應該係世上最嚴格嘅地方。
(公屋醜聞年代無證據連私人樓宇同樣出事,你幾時見過同期嘅私樓,
好似果26幢咁,落成幾年就石屎剝落到好似落雨咁?)

你不如睇下世界各地歐美各城,百年樓都唔算係舊,佢哋出現你所講嘅情況未?
50年設計壽命同500年一遇,本身就係統計學概念,根本唔應該直接按字面去理解。
香港仲要好在起得遲,避佐某D毫無徵兆,話冧就冧嘅技術同物料。


返去工廈,實際仲有幾多工業大家心知肚明。
活化唔多真係結構唔得?改建得唔係住宅、甲級商廈就係新嘅商場。
常識都話到俾大家知,呢D用途嘅價值高過工廈一大截之餘,工廈格局同呢三樣基本上係差天共地?
你舉到咁多活化例子,無理由唔清楚呢一點?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8 06:06
jpoon 發表於 2025-9-17 06:16
以我果度為例,未整前幅牆無事,整完後滲水,咁咪減低咗結構壽命

唔知位置、唔知往日狀況、唔知點整難以評論。
不過一般黎講,要由一幅完全無事嘅牆變滲水,
真係要打穿幅牆仲要打穿埋水源先至得。

更大可能係本身都滲水,只係未滲到出面。
又或者好似樓上講,根本未根治好。

始終全世界最難處理嘅就係滲水,水有罅就滲到入去,好多時都要整幾次先至根治。
無論近半世紀嘅樓、新起嘅樓試水都係咁。

再唔係你諗下,圍得標開得天價就係要賺到盡。
無漏但走去特登搞咁大壇搞到漏,咪賺得少佐違反佐賺盡嘅原意?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8 06:10
kay 發表於 2025-9-17 06:48
應該好多野未傾好
賣幾錢
大維修點搞

反正新公屋、綠置居、居屋規格一樣,要套現不如直接賣將快落成嘅公屋?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8 09:36
s3n370 發表於 2025-9-18 06:10
反正新公屋、綠置居、居屋規格一樣,要套現不如直接賣將快落成嘅公屋? ...

公屋輪候冊個班咪嬲嬲豬

就係以前起得慢先積咁多人

不過有能力既我相信都抽緊居屋

以依家房署咁打擊濫用

早出晚歸
用電水用得少已經可以想你搬走

似乎佢都想住公屋個班係懶人

作者: kay    時間: 2025-9-18 09:39
s3n370 發表於 2025-9-18 06:06
唔知位置、唔知往日狀況、唔知點整難以評論。
不過一般黎講,要由一幅完全無事嘅牆變滲水,
真係要打穿幅 ...

東張其中一個較多人PORT就係呢類問題
自己單位無事但比隔離左右累



作者: letter_li    時間: 2025-9-18 10:01
s3n370 發表於 2025-9-18 06:10
反正新公屋、綠置居、居屋規格一樣,要套現不如直接賣將快落成嘅公屋? ...

或者, 將之前原本係居屋, 後來轉做公屋, 用這批居屋變公屋的單位改為租置屋, 比較合理.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9 03:32
kay 發表於 2025-9-18 01:36
公屋輪候冊個班咪嬲嬲豬

就係以前起得慢先積咁多人

房署成日將D未派未賣嘅樓轉黎轉去架啦。

真係怕輸候冊嘅人嬲嬲豬,咪只限公屋住戶買囉,連其他綠表資格人士都唔俾。
作者: hokachung    時間: 2025-9-19 03:45
s3n370 發表於 2025-9-18 06:10
反正新公屋、綠置居、居屋規格一樣,要套現不如直接賣將快落成嘅公屋? ...

其實綠置居就係做緊你講嘅嘢

有啲公屋單位本身就喺混合業權嘅屋苑入面,呢啲可以考慮賣咗佢
例子有東霖苑、海富苑、彩明苑、麗翠苑
作者: pcckw    時間: 2025-9-19 17:25
JX9097 發表於 2025-9-15 00:50
高盛台都係類似

還有青逸軒。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9 18:22
kay 發表於 2025-9-18 01:39
東張其中一個較多人PORT就係呢類問題
自己單位無事但比隔離左右累

正如上文講,好多時嘅隔離左右累,只係本身有問題,只係未浮現。

你講開報東張呢樣野,都可以側面反映到小業主同大業主嘅分別。
個單位好多時就係小業主嘅最大份身家,日常生活大部分時間都係對住個單位。
自不然一定緊張過大地主(唔緊張的話,有關節目點會咁多呢D案件)。
問題係唔係個個有錢,有D唔肯出想搭順風車,
我貴D唔緊要只想get things done嘅咪企佐响度。

大地主點緊張都好,一來點睇得哂,二來幫佢管果個咪又係打份工。

好似最近幫屋企人同大業主兼管理公司傾維修問題,管理公司開個價唔少人嫌貴,
管理公司咪嘆慢板---層樓唔係佢,D錢係other people's money。
問題係樓係賣咁D,但大業主自己仲揸住唔細份嘅業權,
要踢走完全俾番小業主係相當有難度。

所以個問題係極複雜,唔容易二分。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19 18:30
hokachung 發表於 2025-9-18 19:45
其實綠置居就係做緊你講嘅嘢

有啲公屋單位本身就喺混合業權嘅屋苑入面,呢啲可以考慮賣咗佢

其實點解明明有居屋再加層綠置居,就係確保公屋條隊可以郁得快D。
買得嘅唔係住戶就係有資格輪/輪緊公屋嘅人士。
唔係套到個公屋單位就係令條隊可以短D。

不過我無理解錯的話,揸綠表資格嘅人可以“打尖”,買到單位咪早“上樓”。
所以輪緊嘅會嬲嬲豬。

其實我又想知,排得公屋有資產入息限制。
响呢個限制下其實買唔買得起居屋呢?
作者: Toz    時間: 2025-9-20 19:24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20 19:32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18 05:49
麻煩你睇多次我寫D乜
//你自己用房署對個別屋邨重建嘅理據,就假定其他重建嘅私人樓宇都有同樣理由。//

政府已經講到明要試行增加地積比推動重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5 ... 919_171700_134.html
甯漢豪今日出席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時解釋,該七個地區的老舊樓宇特別多,若業權人重建該處的舊樓,當局會增加若干地積比率,業權人可將增加的樓面面積用於原本的重建地盤,或轉移至其他地區的地盤。

你歪理咁多,去同政府講D舊樓唔洗拆啦
人地屋宇署肯定無你對舊樓狀況咁了解,快D去同人地拗啦
仲有,你所謂既個別例子,睇怕條條舊邨都係個別例子所以越舊越難整

另外,一同出席記者會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闡述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時表示,房屋委員會今年內會正式公布馬頭圍邨、西環邨的重建計劃。因應模範邨樓齡甚高,修葺的難度和成本日益增加,當局也會研究重建模範邨。

明明自己唔識,偏偏要懶醒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2 03:26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21 19:59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9-20 11:24
政府已經講到明要試行增加地積比推動重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5 ... 919_171700_134.html
甯 ...

嘩,好叻仔俾你“成功爭取”喎

既然你質疑我唔識野懶叻,成份施政報告响度,
就睇你引果份官方出嘅文件唔駛拗。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魔鬼在細節,你提供嘅連結再撳入去,
就會去到以下頁面: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5/tc/p219.html

容許增加地積比率嘅同一頁,就有以下一句:

//220. 政府明年會修訂《建築物條例》,加大違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嚴重僭建的阻嚇性,並加強規管承建商。//

官方說法即係推動重建,同對現有建築物安全根本係並行不悖。
係你自己將兩者對立。
我頂多都係話措施係解決樓宇失修、唔知狀況嘅問題,幾時話過唔駛拆呢?

又問你,建築物條例係由邊個執行?屋宇署。
強制驗樓、樓宇更新大行動由邊個部門負責?同上,屋宇署。
呢D計劃今日唔係day 1就係咁,邊個主導改良嘅呢?又係屋宇署。

你既然叫得我去BD同阿蛇拗數。
你咁唔認同呢D措施,你都可以上BD要求唔好做無用嘅野架喎?
總陀响凱婷隔離之嘛,去得嘅麻煩順手望下南座垃圾桶有冇料過B2度爆。

千祈唔好去錯早兩日,被因炸彈改道嘅巴士線圍住行果幾幢樓喎。更加唔好去錯一位處旺區,前身係九汽車廠果幢商業大廈喎
佢嘅位置仲要你好反感嘅“最衰地鐵站改錯名,搞到個個跟地鐵站叫”


做得建造業嘅,不論係乾收銀定騙頭,同BD拗數係工作日常,
點會怕去面聖,問題只係有幾多料咁解嘅啫。
乜料都無乜都唔做,上到去就梗係拗條毛。

唔好話拗輸先丫,再大膽D當屋宇署無到,
屋宇署就有乾收銀同騙頭出手修葺/加固/拆除危險部分,
再依據建築物條例30B(11)同另外兩條收番業主錢。

黎到呢度我真係要認見識有限,就算係危樓,
至多係整臨時支撐,或者局部拆除有危險,又難以支撐嘅部分。
未見過屋宇署下令全幢重建啦。你見過嘅不妨分享一下。



就算睇你“成功爭取”,增加地積比呢點。
你自己嘅論據除佐提升重建誘因,仲有增加地積比可以係增加平均住用面積,
而唔係住多D人,唔知政府邊度有講過呢?

政府更明言可以轉移地積比,可以抵銷投地、補地價等費用。
轉移地積比本來就唔係新野,雖然係有限制。
轉移得去第二度,本身唔提北都文字上嘅意思唔會有分別。
施政報告偏偏要highlight北都,識點演譯官話明顯係偏重北都啦。

仲有原來可以當錢抵銷,呢樣應該係新政。即係額外樓面有可能最終變哂錢,一呎都無得個吉。

睇落好似成功爭取,原來細節根本唔係你講果回事。
點做野架你?


再睇埋公屋重建,房署嘅說法幾時都係“維修不合效益”,
從來無話過整唔到。
而你係將之強行滑坡,講到整唔番有樓宇安全問題。

我之前講過,重建完嘅單位數目一定會增加,你試下搵反例出嚟睇下?


作者: Toz    時間: 2025-9-22 07:59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22 08:51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22 03:26
嘩,好叻仔俾你“成功爭取”喎

既然你質疑我唔識野懶叻,成份施政報告响度,

乜野成功爭取? 政府講要增加舊區重建誘因, 講降門檻加甜頭都講左好幾年, 公開或透過消息人士向傳媒放風都唔知放左幾多次,唔係你估呢D政策幾個月就可以係石頭爆出黎?
而你仲係井底完全唔知道, 就算只係睇TVB 既阿婆都知得多過你, 行內人喎, 笑鬼死  

屋宇署敢拍心口係佢監管之下, 1960-70年代起批舊樓可以一路續命到2100年都好安全?一話正正因為屋宇署掌握到舊樓既情況,政府先得出需要推動重建既結論呢?
一話唔通有人覺得等重建既樓就可以唔做結構維護?

不論佢係原地增加地積比定係轉移地積比,都會增加樓面面積,香港人口增長已經接近停滯,樓面面積大左,人均居住面積唔通細左?咁簡單既數學問題你都搞唔掂唔該去讀返小學
就算抵銷賣地或補地價金額,都係比誘因發展商買地或轉移土地用途去起樓,又唔係真係回水

我一向都話樓太舊維修更不符合成本效益喎, 我係講緊D樓舊左維修貴到小業主唔肯整喎, 你釘佢契佢都唔整,咁政府係咪要出錢整?我第一個例子就係美荷樓活化成本唔低過重建幾多, 幾時話過一定整唔到?  係你咁聰明去拗D 舊樓靠維修就可以永續, 完全唔考慮實際情況, 仲話乜野細節決定成敗, 你果D細節只係玩語言藝術自己係度懶醒
要將果幾千上萬座舊樓翻新結構, 政府唔真金白銀大灑金錢補貼根本搞唔掂, 每座樓兩三千萬已經要上千億,一話你出? 重建無論係增加地積比, 抵扣賣地款, 都唔洗政府真金白銀出錢, 只係收少左錢, 你話邊樣實際D?

至於重建之後單位會多左,即係咁,重建之前係劏房,你估下重建完之後住既人多左定少左?
以前重建之前甚至可以係籠屋,一戶三四十人
旺角越重建人口越少,你估下點解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3 08:20
Toz 發表於 2025-9-21 23:59
乜野成功爭取? 政府講要增加舊區重建誘因, 講降門檻加甜頭都講左好幾年, 公開或透過消息人士向傳媒放風都 ...

唔好論識唔識先,你自己講嘅野本來就係矛盾百出。
更唔好講屋宇署果段講到1999。

既然決定要重建,你又話維修貴,甚至你响#30質疑“2000年代後再做大維修,
你唔通覺得可以徹底undo左D暗傷?”。
咁點解等重建嘅樓唔係拆佐佢,而仲要維護呢?
可能你會話有D樓仲响收購嘅拉鋸階段,咁問題就黎啦,如果維修真係咁貴,
正常收購方將維修嘅筆直,撥去收購價度買埋剩低果份咪仲有so?咁仲會出現拉鋸嗎
再唔係維修本來就唔係真係咁貴,咪繼續拉鋸。
三樣是但一樣你都自打咀巴


樓面不變人口少佐,小學計數的確係平均住用空間大佐嘅。
但係小學會唔會計負擔能力、空置單位呢?
政府仍然維持人口會繼續增加呢個目標,仲繼續搶人才,
呢D係咪剩係小學數咁簡單?

至於單位增加問題,明明回應緊房署屋邨,你拎旺角劏房林立重建去反駁係乜玩法?


返正題,開頭討論提升地積比,我嘅著眼點係如何執行
(平白俾、你提及嘅收購完先至有、甚至政府提嘅可轉移、可換錢),
以及潛在問題(收購價會提升而抵銷提升地積比嘅好處)。
討論政策可否達到目標嘅基本動作。
“成功爭取”大大個括號擺明唔係認真,
諷刺緊呢樣野同你提倡嘅風馬牛不相及,你居然咁認真回應
你識幾多都好,搞唔掂理解同埋犯駁,好大鑊架喎。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3 17:44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23 10:49 編輯

黎到呢度唔爭在講埋活化、維修同房署自己做維修嘅分別

活化任何大廈,都要按活化時嘅消防、建築物條例(如無障礙通道)去活化
貴係貴在擴闊通道加斜台升降機就要打打拆拆,再加無數咁多消防裝置。
相反維修只需要回復番興建一刻嘅規格就可以。

咁多年無整,就算唔計爛佐唔理會爛得再快D,剩係累積嘅問題一鋪過執就梗係貴,
定期整就唔係果回事。

點解要提埋房署,房署嘅“維修”,好多時係介乎整番好同活化之間。
除咗石屎剝落漏水等係人都要整嘅項目之外,房署不嬲都會在可行範圍內,
定期為現有屋邨提升到最新嘅標準。

例如舊陣屎公用廚廁盡量改番入單位裏面、
舊式蹲廁同你轉座廁、唔少舊式無升降機嘅大廈加升降機、
舊時唔係層層到嘅升降機,房署同你改到停多幾層。
為單位改到無障礙規格就更加唔駛提。

舉個例,蘇屋邨嘅升降機起果陣,樓宇入面兩部升降機係每三層先至停一停,
即係得三分之一樓層有電梯到
上世紀九十年代,房署更新升降機時,順手將其中一部改停其他樓層,
多三分之一樓層有升降機直達。
去到廿一世紀,再為無升降機嘅杜鵑樓興建電梯塔,順手加高圍欄至今日嘅標準。
甚至部分嘅樓宇,唔難改都儘量加無障礙通道,不過以蘇屋邨嘅地勢,
要全面起無障礙通道嘅工程就大囉。

又例如白田邨、牛頭角一類同年期嘅單位,單位入面嘅廳去廚廁要落一級,
剩係要令單位內都無障礙,又係大工程到同拆佐佢無分別。
無記錯蘇屋邨都係。模範邨就真係唔知。
仲有冇邊D係咁歡迎提供。

所以房署話維修唔合效益,係計哂呢D升級,一般私樓業主自己on discretion鐘意先至做嘅事。

所以拎房署條數去講私人樓,完全係九萬丈遠

作者: Toz    時間: 2025-9-23 19:06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23 19:38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23 08:20
唔好論識唔識先,你自己講嘅野本來就係矛盾百出。
更唔好講屋宇署果段講到1999。

1. 重建前長期唔維修,未到清拆就有機會冧石屎,出左事你負責?不論成本幾高都要確保安全,明知道整完好快拆政府都要整

2. 總有傻仔覺得大維修可以做到翻新活化果種程度,活化有需要時可以全座樓內外都剷到見石屎,究竟邊座舊樓大維修可以做到呢個程度?做唔到點樣徹底處理D暗病?已經有人話整完反而開始滲水,滲水會唔會影響壽命呀?你保證入面D 鋼筋無長期濕水?

3. 屋署既樓維護得比舊區批所謂既商住樓好,起碼無嚴重僭建,財大氣粗既屋署都覺得要重建,唔通果批商住樓可以靠小業主有限錢維修頂住?你知道要每戶出二三十萬有幾難?個個都想平,唔好話戶內,外牆都唔會同你仔細驗有無結構問題,直接吊車上防水層就算,你居然覺得大維修可以解決幾十年不管不顧既暗病,天唔天真D

4.  你講到屋宇署好似小學生思想咁簡單,我相信只係你自己無法去做複雜既思考,如果你係攞牌既,我絕對唔會住你有份參與發展既樓

5. 只要有充足供應,長遠租金同樓價都會跌,自然就會住大左。八萬五政策只係行左幾年,你知道有幾多之前住劏房甚至籠屋既人上左樓?政策幾乎消滅劏房需求,七八十呎既劏房五六百蚊,尺租比細單位仲要低,好多原本既劏房改返做普通單位,一級一級將租金拉落去,大把人細屋搬大屋
係,你可以好短視咁話就算宜家起多D樓無用,樓價租金唔會聽日就跌,現實呢?你去望下05到07年既租金樓價先講啦,2005年香港經濟增長7.3%, 2006年6.8%, 2007年 6.3%,相信2010年後無邊年更高,點解租金樓價咁平穩?相反08 09年加埋係零增長,你知道樓價升左幾多?07年120萬樓,09年可以升到180~200萬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3 20:55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23 13:14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9-23 11:06
1. 重建前長期唔維修,未到清拆就有機會冧石屎,出左事你負責?不論成本幾高都要確保安全,明知道整完好快 ...

1. 而家講緊所有樓要強制檢測同維修,你就滑坡到無整嘅樓。就算唔拆住,租鋼架臨時支撐唔得架?你見識過狀況差嘅樓照計見唔少架?

2. 除佐第1點滑坡謬誤,本身都自相矛盾---
唔好話好多時家居裝修,都要搬去第二度暫住。
你唔會認為結構維修可以唔駛?
既然活化係可以開哂結構整,搬佐出去再用活化嘅技術整可以有乜障礙?

石屎樓鋼筋濕就會生鏽,生鏽就會發漲,一漲就會迫裂石屎。
呢D唔係專業人士都講得出,尤其是揭發“鹹水樓”,或者重溫歷史果排。
請問唔識嘅人,憑乜考到個牌去驗去簽字呢?一般人唔識驗唔識點整唔緊要,麻煩搵個識嘅。

3. #62講佐,累積多年嘅問題要一舖過整就梗係貴,之後呢?
睇番你自己嘅論據,就算你識都講到自相矛盾,
再唔係大纜扯唔埋馮京作馬涼求求其其,
恐怕係你自己就係咁嘅人,再覺得人地都係咁。

4. 屋宇署從來只係睇樓宇安全,重建策略地積比通通唔關佢事。

亦唔知你憑乜搵個稻草人出嚟,只有你先至將責任擺哂落屋宇署度。
你嘅邏輯就有如有警察天眼再做佐十萬樣防止罪案措施,
總會有罪案發生架。你就用有罪案發生,去認為以上做嘅野係廢係天真嘅。
有醫生都間唔中醫死人,搵醫生醫係天真無用嘅
都唔緊要,至少大家真係見到罪案、日日有人死,
你成日叫人睇下幾差嘅樓,但係問你差嘅樓真係有幾差,
講多句都無喎。

5. 供應多佐只係影響樓價同住幾大嘅一個條件,而唔係唯一。
香港嘅樓價近廿年除佐供應,更大嘅因素係美國量寬令資金泛濫、
內地經濟週期、投資及走資需要。

所以我都只係話放寬地積比,距離住大D仲有好多步。
即使撇除呢D因素,剩係考慮地積比,再好似“簡樸房限最低面積,
你點限買家租客塞幾多人落去?

外國即使有最低住用面積,都只係限到業主出租時唔可以明知租戶擠迫,都租俾佢。
不過之後租客係點係管唔到。

業主自住就更加管唔到。

作者: Toz    時間: 2025-9-23 22:03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23 22:13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23 20:55
1. 而家講緊所有樓要強制檢測同維修,你就滑坡到無整嘅樓。就算唔拆住,租鋼架臨時支撐唔得架?你見識過狀 ...

1. 市建局連就快重建既樓都會資助維修, 避免發生危險, 夠未? 其他野洗唔洗當你讀緊幼稚園畫公仔畫到出腸? 唔該唔好用舊樓仲有維修去支持佢地唔洗重建.

2. 離地到白痴既論點. 有幾多舊樓住戶做大維修時會搬走? 你座樓做大維修時你搬唔搬走? 業主會唔會同租客講大維修呢幾個月唔洗交租你地搵另一個地方暫住?
美孚新邨宜家真係有幾期做緊大維修, 清空左未? 硬係拗大維修等於活化, 你有無病?

3. 唔該你面對現實, 舊區大量所謂既商住樓係幾十年嚴重僭建同日久失修後,去到2000年代都只係做最基本既大維修,你幻想中一大舊錢投落去整掂佢, 完全不存在係現實,有咁多錢人地晨早換左樓, 仲要咁Q多戶每戶都肯出咁大舊錢, 發夢無咁早
搵齊人講掂數大部份住戶都肯出錢整外牆防水,整防火門同換來去水都偷笑了, 最多咪就係換埋升降機, 舊到手動開門果種先換
結構暗病? 見到都要問下你有幾多budget, 見唔到就算數
批蕩由天花板裂到落地板,或者直接拱起左,大把住戶闊路懶理,油返靚少少算數
要佢地出一大舊錢, 仲要佢地搬走最少幾個月去翻新? 你覺得可以既, 下次參與相關工程可以試下要求住戶咁做, 睇下幾耐比人炒


4. 即係你對屋宇署既認知係,發展局問屋宇署舊樓現時狀況同預測將來維修既成本效益會唔會比重建高,屋宇署會扮聽唔到,唔比料發展局, 等發展局只係靠外部諮詢自己搞個舊區重建策略出黎?
邊個當屋宇署係呢D傻仔,邊個就係傻仔

5. 無供應乜都係假。現實就係08年上半年供應一斷租金樓價都狂升,其他同05-07年無乜分別。你唔食飯會死,咁係咪只有水你都唔飲?點解唔係先飲水再搵食?咁都唔明,如果你有牌,咁就真係client既災難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3 22:37
Toz 發表於 2025-9-23 14:03
1. 市建局連就快重建既樓都會資助維修, 避免發生危險, 夠未? 其他野洗唔洗當你讀緊幼稚園畫公仔畫到出腸?  ...

1. 麻煩睇番#61嘅第二段,唔想reloop

2. 要搬離單位暫住裝修、維修只係最壞情況。有需要整嘅地方唔大時,又點解要搬?
正如活化見無問題嘅地方,唔通都會夾硬整,無喇喇多撻喇?

3. 明知有問題唔去理係業主問題,咁增加罰則咪就係阻嚇更多人唔好唔理囉。
同埋你口口聲聲講嘅暗病係乜暗病呢?
但係講得暗病,轉個頭講哂D明顯到乜微兆咁矛盾?
有所謂嘅暗病,咁#4入面嘅屋宇署係點做assessment嘅呢?

4. 你都證實佐屋宇署只管樓宇安全(按樓宇狀況發出命令都係樓宇安全範疇),
重建及放寬地積比唔關佢事。

5. 而家係講緊增加減少而唔係有無,將件事推向極端無助討論。
作者: Toz    時間: 2025-9-23 22:50
本帖最後由 Toz 於 2025-9-23 23:01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9-23 22:37
1. 麻煩睇番#61嘅第二段,唔想reloop

2. 要搬離單位暫住裝修、維修只係最壞情況。有需要整嘅地方唔大時 ...

1. 你個61根本唔make sense。定期維修係安全需求,市建局對就快拆既樓都會做維修。唔代表維修比重建更有成本效益, 不論有無成本效益, 唔整犯法. 裕民坊最後拆果排樓, 拆之前幾年就整過一鑊.

2. 不論狀況需唔需要搬走, 唔會有住戶搬走, 除非屋宇署黎封樓. 你唔好假設因為無需要所以住戶先唔搬走. 完全離地. 一係就搵人出錢集中業權再清空翻新, 不過咁樣整有無肉食? 香港拆左既舊樓遠遠比徹底翻新既多, 已足夠說明情況.

3. 現實同你吹既差天共地. 屋宇署要求既大維修並唔係徹底翻新. 有人話整完牆滲水, 呢D咪就係好普遍既暗病, 你根本唔敢正面回應, 只係耍太極

4. 發展局推動舊區重建問唔問屋宇署意見?屋宇署覺得舊樓好掂,發展局點解要加快重建?

5. 算把啦你. 邊個傻仔推向極端?
作者: s3n370    時間: 2025-9-23 23:29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9-23 16:17 編輯
Toz 發表於 2025-9-23 14:50
1. 你個61根本唔make sense。定期維修係安全需求,市建局對就快拆既樓都會做維修。唔代表維修比重建更有成 ...

1. 即係你都認同維修係有用啦。
但係你啱啱先至質疑我“幻想去投一大舊錢整掂佢喎”

2. 需唔需要搬係師傅同住客傾。住客唔駛搬就整到你憑乜話係假設?
就算搵師傅黎整小小野,你唔會唔按師傅嘅需要騰空地方/郁一郁D野架?

3. 明明係講緊大維修,#62已經係講佐維修只係整番好,回復原有嘅狀態,係你要推到徹底翻新。
再者,你仲未答我有乜活化/或者呢度講嘅徹底維修嘅技術,
有障礙應用唔到落大維修度?

4. 講過無數次,結構值唔值得整只係考慮重建嘅其中一個因素而唔係唯一。
值唔值得已經係經濟考量,同你滑坡結構有危險已經係兩回事。
而我早前已經提過重建、樓宇維修以至活化都係政府推動,
說明根本唔係非此即彼。

5. 其實你提嘅野,受多個因素左右。一路以黎你只係cherry picking。
唔知你有冇聽過,去到要人身攻擊果陣,其實只係反映佐你辭窮理歪?
其實材料力學全部都係科學,講數字講技術。你一時講數字一時訴諸感覺,
龍門任搬點做野架?





歡迎光臨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