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係,非工作日加幾班車,就唔好自吹自擂啦,加密到每小時卡數,補得返失去既3卡,至好再講啦。
更重要係唔該穩定返D班次。唔知點解東鐵換極車改極信號,D班次都係寧舍唔穩定(相比其他重鐵線),日間非繁,無端端相隔5分鐘(或以上),跟著就拖卡(或相反),唔係罕見。即使最密車既上繁南行,亦不時有先密到前車未出晒月台,後者已開始入,之後就等3分幾鐘既情況(在沙田站及以南觀察到以上情況,所以唔好瀨咩短特)。
馬鐵4卡年代,都有類似情況,上繁烏溪沙方向,明顯係比大圍方向密好多(多麼奇怪,一面倒的主流方向反而疏車),但轉8卡後,情況已大大改善。
同埋上繁雖然南行係主流,但唔係一面倒,三等公民北上既熱潮下,北行都唔少人,但上繁北行班次,明顯比南行疏一大截。但更有趣既係,到左大約9am(平日),就調返轉,輪到北行喪密、南行喪疏,大約11am至叫做開始兩邊平衡,呢D又點至可以執執佢?
話時話,由黃頭+AWS遠古年代至今,東鐵已有多次提升,但似乎每次都係雷聲大、雨點少,甚至係冇雨點,不見得服務水平有明顯提升,尤其係班次仍然不穩定。
Before 1998,黃頭+AWS信號遠古年代,寄望黃頭翻新、ATP信號。
1998-99,ATP信號啟用、黃頭全線變烏蠅頭,寄望新車千九。
2001,新車千九啟用,寄望ATO信號。
2003,ATO信號(TBL)啟用,就話烏蠅頭性能不足,千九都要下調性能遷就,寄望烏蠅頭退役,全線換新車。
等足接近廿年(差唔多係大多數人成世人既1/4時間),兼付出埋減卡代價後.....
2022,終於等到全線新車R Train、新信號Trainguard MT CBTC(好似話新車新信號勁到識飛,可提供頻密班次,密到補返少左既卡數有凸咁話),再送多樣bonus: _通車消失,就話疫情之下WFH同封關導致需求減少,寄望復常通關後見真章。
2023,復常了通關了,說好的班次會密到補返少左既卡數有凸呢?又要寄望甚麼?寄望全線完成安裝月台閘門?
2025(預計),全線完成安裝月台閘門,又要寄望乜野?捨得找數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