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這是不是最早期規劃的地鐵系統?
開啟左側

這是不是最早期規劃的地鐵系統?

[複製鏈接]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9 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Wright---AVW16 於 2009-9-9 06:20 發表
1970年計劃的荃灣線和港島線,其路徑是否比現時的較北/南?這樣該會較切合蘇屋站及跑馬地站


1970 年計劃的荃灣線,原則上與現時定線沒有太大差異,
只是荃灣站的實際位置由地底改為地面,車廠由垃圾灣遷至荃灣,
以及旺角站(Mong Kok - 1970,位於旺角道地底)分為太子站(位於太子道西地底)及旺角站(Aygle Station - 1979-1985,位於亞皆老街地底)。

至於港島線,當時建議有兩條定線,其中一條定線與現時的港島線幾乎無異,
只是跑馬地站安置於鵝頸橋一帶的軒尼詩道地底,以及原天后站安置於油街一帶舊樓地底,而非沿英皇道設兩個車站(天后及炮台山站)。
而另一走線是西灣河站位置向南移的方案,位於大約在耀東邨一帶的地面。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9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60 於 2009-9-9 10:34 發表
當時計劃的沙田綫是否今日的馬鞍山綫?THX


在 1967 年建議的沙田線,定線大約與馬鞍山線有一定差異,
紅梅谷站、山下圍站均是在沙田區內的屋邨穿插,而且亦於沙田市中心設另一車站,再北上至禾察坑站與九廣鐵路交匯,
與現時馬鞍山線的定線幾乎沒有相同之處(反而 1976 年的九廣鐵路 - 沙田支線是現時馬鞍山線的藍本)。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KMB-ATE1 發表於 2009-9-9 20:0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9/9/2009 14:22 發表


1970 年計劃的荃灣線,原則上與現時定線沒有太大差異,
只是荃灣站的實際位置由地底改為地面,車廠由垃圾灣遷至荃灣,
以及旺角站(Mong Kok - 1970,位於旺角道地底)分為太子站(位於太子道西地底)及旺角站(Aygle Station - 1979-1 ...


OT:1967年的港島綫計劃中,海軍船塢站(或港軍船塢,即現金鐘站)與維多利亞公園之間的一段,主要是沿著駱克道地底的。

而當時更加沒有「站名不能過3字」的定律,計劃中曾出現海軍船塢、上環街市、柴灣碼頭三個站名。

另22#中站友曾提及的「禾察坑站」應為「禾寮坑站」,而馬鞍山綫的藍本部分沿自九廣鐵路沙田環狀綫(這點站友已提及),但與現時走綫大致相若的馬鞍山鐵路,則首次出現於1993年發表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1967年方案提出時,沙田發展仍十分緩慢,故報告表明走綫大多只是紙上談兵,會因應發展修訂而更改。當時沙田墟對出的沙田海好像尚未開始填海。

[ 本帖最後由 KMB-ATE1 於 2009-9-9 20:02 編輯 ]
PB602 發表於 2009-9-9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1970年代後期, 政府發表第一份交通政策白皮書, 當時曾建議港島線以"輕便電車"形式分期興建, 第一期為路面行車, 然後分段挖建地下隧道舖設車軌, 最終完全地下化, 並完全取代香港電車公司原有既舊型電車服務.
 樓主| OTIS401 發表於 2009-9-9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MB-ATE1 於 2009-9-9 20:00 發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1967年方案提出時,沙田發展仍十分緩慢,故報告表明走綫大多只是紙上談兵,會因應發展修訂而更改。當時沙田墟對出的沙田海好像尚未開始填海。


沙田海好似係70年代尾先開始填海的...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10 01:1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MB-ATE1 於 2009-9-9 20:00 發表


馬鞍山綫的藍本部分沿自九廣鐵路沙田環狀綫(這點站友已提及),但與現時走綫大致相若的馬鞍山鐵路,則首次出現於1993年發表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


有數點值得更正及澄清,維基內容雖然用上沙田環狀線,不過此名稱是源於其英文 Sha Tin Loop 來翻譯,並非官方中文名稱。
而在 1976 年《整體運輸研究:簡要報告》中,有官方是以《九廣鐵路 - 沙田支線》作其中文名稱。

至於 1976 年出現沙田支線主要原因,正是在 1970 年代初期,
即是荃灣、沙田、屯門的三個 70 年代建立的新市鎮進行大規模的規劃工作,
由於該三個新市鎮均對地區的基建及主要土地分區進行長遠規劃,並在屯門、沙田提倡以新式的鐵路系統連接市區及區內,
沙田支線的目的,正正是在規劃沙田主要土地利用時,建議興建作城門河以西新發展區的集體運輸系統,
並在土地利用中設立首批的鐵路預留地,例如在新翠邨、秦石邨的規劃中,預留了 25m 的中央鐵路分隔走廊(類似葵芳站一帶的地鐵路軌)。

另一點是馬鞍山鐵路的基本定線問題上,首次出現連接馬鞍山至沙田區的地鐵系統定線,
大約是在馬鞍山規劃公佈數年後出現,即是大約在 1983~84 年左右出現其基本定線,並在規劃中設立現時馬鐵所出現的鐵路預留地,
在 1984 年出現馬鞍山鐵路的沙田段定線,與現在馬鞍山鐵路完全一樣,
而在 1989 年的《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中,更確定馬鞍山輕軌系統的存在性。
因此馬鞍山鐵路這項規劃,早已在 1984 年沙田新市鎮分區規劃大綱草圖一併出現,亦是以。

PS: 1984 年的馬鞍山鐵路只是小弟在此描述所用的字眼,在資料中並無官方名稱冠以命名有關鐵路定線。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10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OTIS401 於 2009-9-9 21:48 發表


沙田海好似係70年代尾先開始填海的...


沙田海大約在 70 年代中期早已開展填海工程,
而在 70 年代未進一步加快填海工程速度。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tommykwan 發表於 2009-9-10 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港島線的大學站已改名為香港大學站啦. 所以無三個字車站的限制.
Tommy in Hong Kong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10 20: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tommykwan 於 2009-9-10 18:54 發表
西港島線的大學站已改名為香港大學站啦. 所以無三個字車站的限制.


香港大學站只是暫時性的工程項目名稱,並不能反映實際通車時的情況。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kevho 發表於 2009-9-10 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林士站真正用途for 沙田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2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