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927 發表於 2017-5-21 10:26

歷史題:當年機場線招標,點解會拆左龍運同城巴二部出...

有無師兄知道點解當年北大機場線招標,九巴會拆左間龍運,城巴又拆左個專利二部出來投?
係張標某幾項指明嘅要求,定係投標嘅策略,開多間出標去提高中標機會率?

DIH 發表於 2017-5-22 10:43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7-5-22 10:46 編輯

我當年才初中,只能憑印象作答,為何分拆公司,我估計有以下因素:

車隊管理:
當年(招標時1996年)即使最進取的城巴亦未全空調化,而機場需要大量低地台空調新車,分拆公司/部門有助統一管理龐大新車隊,包括採購、駕駛、維修等,亦可向政府顯示不會把舊車開到機場;

財務考慮:
機場線是一種特別服務,有其獨特營運環境和風險,分拆可以避免機場線與市區線互相影響,例子有城巴專二19年來都無調整票價,而龍運即使有加過價,整體上仍然算係好平,這也可能與細佬及大佬背後管理架構不同有關。諗返轉頭,當年除了九巴同中巴外,無一間稱得上係大公司,投唔投得到都成疑問,如果公司財力不足而夾硬去投可能會損手爛腳,分拆亦係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自保做法。

其中一個參考:
http://www.chinamotorbus.com/bus/message/content.php?id=421

本人對公司營運及財務策略等完全一竅不通。

HR1377 發表於 2017-5-22 10:59

據聞係當年政府不允許現有專營巴士公司參與投標,當年城巴以非專利巴士名義參與機場路線投標

proschebus 發表於 2017-5-22 11:16

本帖最後由 proschebus 於 2017-5-22 11:22 編輯

HR1377 發表於 2017-5-22 10:59
據聞係當年政府不允許現有專營巴士公司參與投標,當年城巴以非專利巴士名義參與機場路線投標 ...

「政府不允許現有專營巴士公司參與投標」呢一點無可能掛。
我認為為了要分開當時的專營權,以免因現有專營權續期和結束所帶來的影響(即九巴在九龍新界專營權,城巴/中巴在港島專營權)
所以九巴分拆龍運,城巴專利二部等。城巴分專一專二用來分別兩個牌照

假設當年中巴奪得機場其中一個專營權,即使港島專營權不獲續約,仍不影響機場專營權牌照

da54 發表於 2017-5-22 12:04

本帖最後由 da54 於 2017-5-22 12:06 編輯

HR1377 發表於 2017-5-22 10:59
據聞係當年政府不允許現有專營巴士公司參與投標,當年城巴以非專利巴士名義參與機場路線投標 ...
當年城巴係用本身牌頭(城巴有限公司)去投,而龍運亦係九巴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而評分條件之一係「經營公共巴士服務的經驗」,你嘅「據聞」並不真實。

當年有三間公司競投新專營權:城巴、龍運、冠忠,只有龍運係屬於本身無巴士營運經驗,不過政府係清楚知道龍運嘅背景。

而所謂嘅城巴「二部」只係當年投到新線後所設立的一個營運部門,而唔係獨立公司。

Choi 發表於 2017-5-22 14:56

其實我都好奇,點解城巴可以踩過界服務青衣同埋將軍澳,而龍運唔可以服務九龍?如果當年開A45,好可能觀塘山龍翔道有兩間公司鬥緊。不過我覺得

HT408 發表於 2017-5-22 15:30

Choi 發表於 2017-5-22 14:56
其實我都好奇,點解城巴可以踩過界服務青衣同埋將軍澳,而龍運唔可以服務九龍?如果當年開A45,好可能觀塘 ...

你不如教我點樣可以行陸路入大嶼山而不經青衣

E21A 發表於 2017-5-22 16:17

JX9097 發表於 2017-5-22 16:24

Choi 發表於 2017-5-22 14:56
其實我都好奇,點解城巴可以踩過界服務青衣同埋將軍澳,而龍運唔可以服務九龍?如果當年開A45,好可能觀塘 ...

唔知當年龍運條A45會唔會喺九龍東設站若果會,城巴反對亦都係合理預期之內
而若果九龍東唔可以設站,龍運又會唔會覺得唔夠客而冇咁進取呢?

最後就係城巴用E22支線形式開辦E22A
再跟住就係拆A29/A29P

da54 發表於 2017-5-22 17:54

本帖最後由 da54 於 2017-5-22 17:56 編輯

1996 年已經無咗地區專營權,只有路線專營權,
只係政府將咁多條新路線分開成港九同新界兩 group 路線,組成兩個專營權俾人投.....

所以 E21 青衣有無站,並唔關個站係唔係新界事.....
而將軍澳就好似樓上所講,係 E22 的延伸。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歷史題:當年機場線招標,點解會拆左龍運同城巴二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