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毛小子
發表於 2018-2-14 16:29
da87 發表於 2018-2-14 01:28
車身就到的話, 我都同意座位全部向前
類似小巴或者冷龍輪拱位都可以接受, 不過早期子彈頭小巴嗰種就唔得 ...
冇輪拱組件嘅舊金,車轆位嘅放腳位都係唔太夠。
目測估計放腳位不足60厘米。
如果生得高少少,都唔可能放到兩對腳。
倒不如尾轆用三個橫位,取代四個背對背座位。
咁做保留到四個倒頭位之餘,仲可以有返合理嘅放腳位。
但就犧牲左下層兩個座位。
kay
發表於 2018-2-14 16:39
唔要倒頭位,用咩位取代?
都大大話有8個位...
S3BL470@98A
發表於 2018-2-14 17:50
qazwsaedx
發表於 2018-2-14 17:54
qazwsaedx
發表於 2018-2-14 17:56
koneotis
發表於 2018-2-14 18:45
qazwsaedx 發表於 2018-2-14 17:56
其實可以車尾逐級提升,好似大陸巴士噉,全部座位向前
你想下層車尾個樓底幾矮?
HE7921
發表於 2018-2-14 20:44
低地台巴士中,只有城巴2201同2262-2301中尾軸上方用橫位,沒有倒頭位
atr207
發表於 2018-2-14 21:07
AMN咪冇倒頭位
EN1504-201
發表於 2018-2-16 07:52
如果三軸低地台雙層要冇倒頭位,下層車尾一係學AMN,一係跟城巴中梯躉。
前者當初出現係因為底盤本身後段似coach,只屬low entry,先至要上後山。
但如果用B9TL、E500MMC之類低地台底盤再起個後山出嚟,一來嘥料(用low entry底盤就做到嘅嘢,何必揀款低地台底盤?),二來樓底矮+壓迫感+頂頭,三來輪拱可能會頂腳。
至於後者,B9TL都重可以喺中軸上面用側位,B8L同E500MMC就咪使旨意。唔關中軸驅動事,而係底盤骨架、懸掛同剎車系統嘅問題。
B9TL中軸懸掛用擺臂式,氣墊壓喺大陣下面,唔佔用輪拱空間,所以中軸上面可以裝側位;但尾軸就唔得,因為嗰段大陣升高而且向走廊收窄,唔會有位放腳:
http://images.volvobuses.com/Sho ... 1960&encoding=UTF-8
http://images.volvobuses.com/Sho ... 1959&encoding=UTF-8
而B8L同E500MMC因為ZF中軸將個迫力分泵向上裝,而尾軸懸掛氣墊又裝得高,於是左右兩邊輪拱之間又係冇位放腳:
http://images.volvobuses.com/Sho ... 8138&encoding=UTF-8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thread-837078-1-1.html
Olympian同超豪條尾軸嘅迫力分泵就斜向下(Metrobus/Dominator系列嘅GKN尾軸都係),高度只係去到尾牙,於是可以裝側位:
http://hkbric.hkbdc.info/bic/chassis/b10t/olym_06.jpg
http://images.volvobuses.com/Sho ... =444&encoding=UTF-8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8-2-16 09:00
S3BL470@98A 發表於 2018-2-14 17:50
唔用倒頭位,就是跟以前的舊巴士用橫位。
橫位呢種落伍產物抗速度改變能力最差,set機拍片又唔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