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aiw 發表於 2018-6-7 22:15

20年前的今天舉行的奧運站開放日















sancouve 發表於 2018-6-8 09:52

多謝分享

想問下地形路綫圖係機鐵沿綫先有定係其他都有?又喺幾時消失?

rickywk 發表於 2018-6-8 13:31

原來當時連接匯豐中心行人天橋係開放式無冷氣,咁佢之後改做封閉式加冷氣咪好大工程?

TYChow 發表於 2018-6-8 13:44

以前地鐵的「地形路綫圖」是「紅藍綠」三線時代已存在,
在地政總署的「1:20 000 黑白地形圖」(HM20C/2)上,
(主要用地圖10「香港島及九龍」及地圖7)
劃上「紅藍綠」三線位置,行車線畫到好粗,地鐵站用圓形標示。
陸地位置上淺啡色,水面用淺藍色。

以前1989至1998年有東隧,未開機鐵之前,
地鐵的「地形路綫圖」就是這樣的,
但將線開左之後就不見了。

如果有人能夠仿效當年;
在地形圖上劃上「荃港觀將南」的地鐵的「地形路綫圖」就好了!

hkaiw 發表於 2018-6-8 15:00

rickywk 發表於 2018-6-8 13:31
原來當時連接匯豐中心行人天橋係開放式無冷氣,咁佢之後改做封閉式加冷氣咪好大工程? ...

不知道有無預留冷氣槽,留意另一邊往現時奧海城二期那條行人天橋原本好像也是沒有冷氣。

AtrHenu 發表於 2018-6-8 16:11

TYChow 發表於 2018-6-8 13:44
以前地鐵的「地形路綫圖」是「紅藍綠」三線時代已存在,
在地政總署的「1:20 000 黑白地形圖」(HM20C/2)上 ...

雖然係將線通車後不再以地形路線圖畫出地鐵路線圖,
但小弟曾經於2006年後於部份車站(主要係遊客區車站)見到有地鐵(地形路線圖版);
當時估計係咪地鐵公司於兩鐵合併前複刻一次地形路線圖版作紀念.:o

但可惜,於兩鐵合併後已換回現有啲不規則地圖版路線圖版(現時啲風格).:sleepy:



AtrHenu 發表於 2018-6-8 16:34

hkaiw 發表於 2018-6-8 15:00
不知道有無預留冷氣槽,留意另一邊往現時奧海城二期那條行人天橋原本好像也是沒有冷氣。
...

據了解,當時係10年前左右當時奧海城1,2期業主主動搵地鐵公司,
想將奧運站C,D,E出口天橋改為封閉冷氣機式天橋,
希望以改善柏景灣至維港灣主要啲人流通路,多年來面對通風,燥音問題.:funk:
所以後來烏龜公司(港鐵)接受有關業主啲意見,
就花了少少錢額外加裝冷氣系統改善奧運站C,D,E出口天橋並變更為現時樣式.:lol

但可惜,人流較少啲奧運站A,B出口天橋至今開放近20年仍舊面對通風,燥音(無冷氣機)問題.:@

AtrHenu 發表於 2018-6-8 17:00

佔唔到機鐵噤快通車20年;但亦代表機鐵(AE)蝕足近20年囉.:lol

PS:但圖中見到當時地鐵公司為AE,TCL通車
而設計當時啲劃時代設計(第一代)資訊顯示屏,闊閘機,ALSTOM售票機都十分教人懷念,
但可惜面臨機械老化(故障頻頻)設計負荷問題,未能應付版圖擴充(沙中線)等等;
烏龜公司(港鐵)亦都陸續換上現有啲三合一售票閘機,4K資訊顯示器取締呢D舊設備.:lol

S3BL470@98A 發表於 2018-6-8 17:28

本帖最後由 S3BL470@98A 於 2018-6-8 17:29 編輯

最後一張相片是顯示東涌線通車時的車廂。
當時是未出現扶手環,只得直扶手及橫扶手。列車的車門是沒有小心月台空隙(Mind the platform gap)的標貼。
地鐵是在1994年加入小心月台空隙。為什麼1998年的東涌線列車,沒有出現這標貼?

講開地鐵路線圖,80年代的地鐵路線圖是亂畫一通,不是按照實際情況去整理。直到觀塘線延長到鰂魚涌,地鐵是使用地形路綫圖。
將軍澳線在2002年通車,將軍澳至魷魚灣段與地形是有分別,其餘是跟地形。
未有東涌線及機場快綫之前,地鐵路線圖是用粗線。當出現東涌線及機場快綫後,改用幼線,之後是繼續使用幼線。

053h4 發表於 2018-6-8 18:45

AtrHenu 發表於 2018-6-8 17:00
佔唔到機鐵噤快通車20年;但亦代表機鐵(AE)蝕足近20年囉.

PS:但圖中見到當時地鐵公司為AE,TCL通車


港鐵屈機鐵蝕實在唔公平,地產發展補貼左建築成本下,營運有現金淨流入就唔洗蝕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年前的今天舉行的奧運站開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