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4
發表於 2019-2-23 15:49
clivetock
發表於 2019-2-23 17:07
目前仍然好多地方只有小巴服務,除非巴士肯接收晒呢啲地方,否則小巴依然要繼續存在
053h4
發表於 2019-2-23 17:20
JU2541
發表於 2019-2-23 17:55
成千萬投條線返黎
你就話阻住巴士進駐
阻住小市民選擇既權利
加價又話比哂大老闆賺
投資講回報....回報率低到咁
邊有人肯做
人工貴左以前成一倍
加價加幾毫就講到好似死老豆咁既款
小巴根本唔自己有牌根本搵唔到食
開到咁大篇野都係自我打飛機話進智
人地租金根本冇乜點加過
靠廣告收入先令到佢賺錢
用巴士打殘左小巴好似好興奮...你諗下已經令到蝕死
但係你係乘客就會用多左時間等車同坐車
巴士霸權太大...小巴線咪流標
幾十歲人都唔化
053h4
發表於 2019-2-23 18:26
LN9267
發表於 2019-2-23 23:10
本帖最後由 LN9267 於 2019-2-23 23:12 編輯
見有師兄提起九巴92,有西貢區議員在TTC說過既然92特快班次也是出去,為何不停其他路過車站呢?
屯門TTC就跨黨派議員不滿意44系列小巴服務。
上面師兄提那些營辦商也是大型甚至地區人士加持,當然不同玩法。
053h4
發表於 2019-2-24 01:24
JH_LE4612
發表於 2019-2-24 06:35
053h4 發表於 2019-2-24 01:24
其實小巴改19座後,最有趣的地方係客量無升,趨勢無改變,即係其實唔洗用咁多小巴行,現有小巴都要搵出路 ...
載客量增加搞到車程耐左要補償?咁巴士公司入 E50D之後又加價?其實所謂車程增加,效果真係唔太顯著(準巨呢啲斷秒計嘅除外)。與其話小商人賺多左,不如話佢蝕少左,加價壓力少左其實都對乘客有利。當然啦,因為有多啲位而提早換新車對小商人嘅財政狀況都會有影響嘅。
我覺得呢十年嚟有幾個趨勢會影響到小巴。首先就係閣下好鐘意提嘅 niche market,香港多左人周圍走,一啲以往少客嘅 O-D 都會多左人,甚至可能開到巴士分流(小巴公司比唔比就另計)。第二就係低地台,近年嘅 H線其實都係針對緊一啲小巴客量但有輪椅客嘅 O-D,開架巴士嚟行,呢個都係小巴取代唔到頹巴士線嘅原因。最後就係人口老化,講緊嘅係司機。早前有報導已經講過,好多小巴司機都過六十歲。除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同埋細時唔讀書,大個做運輸呢啲觀念導致potentially會入行嘅人少左 (對比總人口係高左),新入行嘅揸大公司起碼人工高福利好,小巴就自然唔夠人。
就算有啲小巴線好頹 (例如今日講話半個鐘一班嘅港島13號),佢地嘅社會責任令佢地唔能夠退場。新區呢?唔講雙安,講水泉澳嘅 812 813系客量都唔差。當然啦,4350架係夠嘅,但前提係巴士要加車食左新增嘅需求。
依家運吉對小巴嘅態度仍然係覺得要做鐵路接駁(觀延一堆),做中距離 niche market (雙安89系,雖然都好爆,但用巴士做又頹)。但你會發覺新鐵路好多時都係對小巴有正面影響,巴士就要 cut quota 交數,取而代之嘅係小巴轉鐵路(運吉思維),結果開新鐵路嘅同時,都為小巴開左財路。將來一堆線都會係咁養,小巴好多時都唔會食正一條同新鐵路重疊嘅客流,鴨脷洲36系去cwb都唔正面打鐵架,死價錢死穩定性而已。
將來點?好多人話巴士同小巴載客量差太遠,但我覺得無限加位都唔會點解決到問題。我嘅底線,22個位已經好夠,唔可以比小巴正面搶巴士。我都認同部分小巴線應該要比巴士取代,但唔係當年702嗰種食死貓,我會希望係有個小巴招標程序,公開透明嘅財政報告。政府最後都可以用個公平嘅價錢收翻小巴牌,但3800-4000架嘅 quota應該都夠,其實收唔到幾多。點解要減小巴,主要係因應真係有班司機要退休,唔應該有種交通工具係由老年人作主力(的士同樣,但後話),咁用翻一啲後生啲,少啲人力資源又佔少啲路面空間嘅巴士代左佢地算。冇錯係可能會扼殺小型公司,但佢地自己都會喺市場難以生存,咁安樂死好過窮死。(利申呀,冇偏幫智障公交,但市場確實係大蝦細)。
最後想講嘅就係,運吉一日懶理小巴政策,一日業界都會如一潭死水。只要運吉肯做兩樣野就已經可以幫到我地乘客。第一,以監管巴士公司嘅準則監管小巴公司。脫班?警告信。真係唔夠車?咁就唔好比佢寫呢個班次出嚟。班次,用車數量都要睇到實一實,加埋上年講話幫小巴裝 eta嘅措施就已經係服務大提升。第二,低地台小巴換車資助計劃,我唔希望啲 optare benz比馬生比智障食哂,如果可以資助一半車價(參考optare係 toyota車價一倍)比小巴線換低地台(醫院線就比多啲資助,例如 502,醫院線資助七成車價,普通線資助五成),咁巴士同小巴嘅資源分配相信可以平均翻好多。
053h4
發表於 2019-2-24 08:52
JH_LE4612
發表於 2019-2-25 03:30
053h4 發表於 2019-2-24 08:52
出警告信無用,點解小巴唔怕你投訴脫班,因為有小巴牌先要開小巴線。運吉收番條線落重新招標,大線市場有 ...
Again,重點係點樣監管(同埋以依家嘅情況,有冇監管)。警告信呢啲只係用嚟嚇下啲細公司,智障呢啲大公司,罰款算啦,有乜理由巴士脫班率就幾個月上一次報紙,小巴就乜都冇?搵暑假啲煙腸或者外判,好似人口普查咁走訪各間小巴公司,update 翻運吉自己個小巴路線資料庫先(前幾年港島11號呢啲有線冇車嘅垃圾例子就係運吉冇主動監管先會出現),再用嗰個小巴公司自己比嘅班次表計脫班率,一個月脫過十次就罰,冧下都幾和味。如果小巴飛得多站而又證明唔到自己有能力加強運力嘅話,就巴士進場啦。
喇,如果44呢條線都可以奇蹟地比運吉重新招標嘅,佢直接招巴士算啦。一陣要求入標者要有一百架小巴,我贊成小公司入稟法庭告佢反競爭,招完等於冇招招嚟做乜?
資助方面,僅限於買低地台小巴,提倡傷健共融而已,政府如果有辦法令小巴公司主動比多一倍錢出嚟換車嘅話好呀,但你冧下依家 54M 808 呢啲,冇大公司倒水佢點會有誘因買低地台車?我睇過嘅資料就未聽過 Optare Benz 呢啲有政府資助啦,政府嘅所謂低地台小巴試驗計劃只係批多幾張許可證咁解。咁如果如你所講,唔需要資助有牌租賺嘅小商人買低地台小巴,第一,佢有咩誘因買?小巴唔似巴士要續專營權,冇得話你唔買就唔續你專營權,只可以由招標新線入手(見兒童醫院線例子)。冇誘因買,又談何普及?留意翻政府資助嘅錢係會入車廠/代理嘅袋,小巴牌主唔應該會賺多左。第二,唔資助,咁只有大公司先可以買,細公司冇錢都要逼住買,到時冇錢又比大公司收購,全香港比馬生同智障坐大,相信閣下都唔會樂見。
而引申自上段,我覺得有期限嘅小巴專營權都可以係一個出路,隔幾年就加啲條件比佢,佢唔想做就可以招標,咁樣嚟維持服務質素同監管方面會企理一啲。
香港其實唔多學校嗰啲私家小巴...而因為16座19座22 24 26 29座都好,其實營運成本真係唔差得遠(咪又係同一款車 2+1 2+2 位嘅分別,頂多架車長啲),若果可以慳到路面空間又無所謂。長遠嚟講,運輸業人手係應該要減少,home office 好遙距教學好小巴轉巴士巴士轉鐵都好,冇咁多人入行就要相應冧辦法減少人手,呢個係我嘅 agenda,好過全世界一齊脫班。
新發展區多嚟自山頭農地,除非搞多個將軍澳東大嶼,否則小巴都係做鐵路接駁多,政府繼續保鐵嘅,小巴密食當三番唔會太差。沙中線開之後留意死嘅短途小巴賺錢但用車唔一定多,中距離小巴(105之類)繼續唔會比巴士取代,結果當區巴士仲 cut 得多過小巴,都幾諷刺。
總結翻啦,小巴最大問題係綠小紅小化,缺乏監管。只要政府肯大手投資精神落去嘅,我唔覺得小巴係香港交通嘅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