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BL100 發表於 2019-9-26 13:41

[AT]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終極回:維也納尋訪電車的故事 (多圖)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9-9-26 13:51 編輯

今年歐洲五國之旅的最後一站是維也納。兩年前到過,待過兩天,但值得看的東西太多了,沒有看完。這次趁著德國南面 Heidelberg -> Stuttgart -> Nuernberg 路線之便,還有一天可用私人時間,決定到維也納走一趟,順便尋找維也納電車的故事。

維也納的地鐵以及 S-Bahn,兩年前已介紹過了;是次所見跟兩年前沒有分別,不另作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文末連結。這次集中介紹以下幾項:

1. 坐 ICE 到維也納
2. 電車
3. Remise Transport Museum
4. 尋訪音樂家之旅

===

1. 坐 ICE 到維也納

9/17/2019
ICE 29
Regensburg Hbf -> Wien Hbf
STA/STD 17:26-20:45
ATA/ATD 18:22-21:44

其實這個旅程是從紐倫堡開始的,先坐一程 RE 到 Regensburg,然後再轉車。怎料預定開車時間前不到一小時,前往 Nuernberg Hbf 途中,才收到電郵,說 cannot find connection。情急之下盡快到 Hbf 查詢,原來是我坐的 RE,因為路軌維修工程的緣故,本月提早 15 分鐘開車,我才知道。此時距離開車時間只剩下六分鐘,列車已在月台等候,匆匆趕往月台,幸好還來得及。而這程 RE 用的雙層車,之前也坐過,也沒有甚麼值得補充之處,因此不另外介紹了。

https://i.ibb.co/9t5HbYQ/IMG-7011.jpg
之前一程坐的 RE,由 Class 146 推動

https://i.ibb.co/xYTVrY8/IMG-7012.jpg
旁邊月台的 agilis 私鐵

https://i.ibb.co/JR32hMN/IMG-7015.jpg

https://i.ibb.co/XjF3tTh/IMG-7013.jpg
因為有大概一小時轉車時間,所以搭扶手電梯往上面走走,找外賣。這邊是一個大型購物商場,另一邊是 Hbf 主建築。

https://i.ibb.co/25xsYQD/IMG-7014.jpg
從天橋上面拍攝 Regensburg Hbf 停靠的列車

https://i.ibb.co/5MYP8H6/IMG-7016.jpg
連接 Hbf 主建築、月台及商場的天橋

https://i.ibb.co/9nP6P4R/IMG-7017.jpg
中間的路軌讓不停站列車駛過

https://i.ibb.co/SdpGbHq/IMG-7018.jpg
oberpfalzbahn 的 Alstom Coradia LINT

https://i.ibb.co/Vtg6znh/IMG-7020.jpg
左邊可以到火車站主建築,畫面右邊見 alex 私鐵兩架正在休息的火車頭

https://i.ibb.co/ftntvJY/IMG-7021.jpg

https://i.ibb.co/QM9FBzy/IMG-7022.jpg

https://i.ibb.co/6w1bjZy/IMG-7023.jpg
Regensburg Hbf 規模不大,地面跟一樓各只有幾間商店

https://i.ibb.co/w0gZ3z0/IMG-7025.jpg
另一角度拍攝 Regensburg Hbf 主建築

https://i.ibb.co/J7TVkFH/IMG-7024.jpg
對面月台行走 RE 的 Bombardier 雙層

https://i.ibb.co/CJyYcvM/IMG-7026.jpg

https://i.ibb.co/fvYjJGP/IMG-7027.jpg
alex 私鐵,雙層載客車卡夾在單層中間,大家見過未?

https://i.ibb.co/phgKxmK/IMG-7028.jpg
之後見到沒有連接拖頭的一端,突然有一架拖頭駛至

https://i.ibb.co/k4X74Gn/IMG-7030.jpg
並與之連接

https://i.ibb.co/RCNy1qY/IMG-7031.jpg
最後原本有拖頭的一端,拖頭脫離,列車反方向離開車站

https://i.ibb.co/Yc5gL34/IMG-7032.jpg
這班車本來應該 17:26 開出的,但之後車站廣播,因為列車本身的技術問題,要延遲。最初是估計延遲 15 分鐘

https://i.ibb.co/1J7VwzF/IMG-7038.jpg
慢慢變成延誤 30 分鐘,再變成 45 分鐘,最後延誤差不多一小時

https://i.ibb.co/646TmrS/IMG-7033.jpg

https://i.ibb.co/XyG1zFJ/IMG-7034.jpg
原來這個車站,8 號跟 9 號月台中間,一端還有 108 號月台,停泊較短的列車。這架 RE 來往 Regensburg 至慕尼黑機場

https://i.ibb.co/b3bPxF9/IMG-7037.jpg
DB Class 152 拖著長長的貨卡,高速駛過

https://i.ibb.co/PTYhph3/IMG-7041.jpg
私鐵 (?) MRCE 的拖頭

https://i.ibb.co/HhFQY1k/IMG-7042.jpg
比預定時間了差不多一小時,列車才緩緩進站

https://i.ibb.co/qnjzcq2/IMG-7043.jpg

https://i.ibb.co/qd403mN/IMG-7044.jpg

https://i.ibb.co/gJ49zqy/IMG-7045.jpg
這班車原來是以 Regensburg 作起點,沿路除了終點維也納以外,就沒有真正的大城巿,全程乘載率大概只有兩三成。而沿路也只有剛進入奧地利境內一段路,超過 200 km/h,其餘路段普遍不超過 160 km/h,編定用 ICE 而非 IC 行走,我覺得有點兒奇怪。

https://i.ibb.co/h746F3N/IMG-7046.jpg
應該是第一次在 ICE 上面見到這種洗手間的門的開關設計

https://i.ibb.co/f8pwSdd/IMG-7047.jpg
洗手間很大

https://i.ibb.co/RQQbnz0/IMG-7048.jpg
ICE 有 wifi,亦可察看列車實時資訊。的確遲了很多(顯示的是我的電腦 mountain time zone,而不是德國所在的時區)

https://i.ibb.co/PzZtNSY/IMG-7049.jpg
這是 Passau Hbf,進入奧地利境內前的最後一個車站,已經可以見到 OEBB 的列車

https://i.ibb.co/QPGqqZ3/IMG-7051.jpg

https://i.ibb.co/RhzdKsj/IMG-7052.jpg
最後比起預定時間遲了差不多一小時,才抵達終點 Wien Hbf

https://i.ibb.co/Wnmf498/IMG-7053.jpg

https://i.ibb.co/WBLLkjg/IMG-7055.jpg
維也納是我最喜愛的歐洲城巿,Wien Hbf 比起我到過的幾乎每一個德國以至全歐洲主要火車站,都企理整潔得多了

---

2. 電車

上次沒有太多機會見到舊款高地台電車,這次卻碰面過好幾次,全部是 Type E2。

https://i.ibb.co/g9YYr53/IMG-7056.jpg
這是位於 Wien Hbf 的 18 號線電車站,位於地底與 Hbf 連成一體

https://i.ibb.co/f9Bym8Y/IMG-7058.jpg
雖然很想找機會坐舊款電車,但帶著行李時就不想見到高地台電車了。結果再等多一班。

https://i.ibb.co/8dMsw1Y/IMG-7181.jpg

https://i.ibb.co/RzqdCN1/IMG-7186.jpg
第二天在 Westbf 附近見到的高地台電車。維也納剩下的高地台電車,大部分都是 Type E2 拖著一卡拖卡 Type c5,由 Duewag 設計,Simmering-Graz-Pauker 及 Bombardier 分別生產

https://i.ibb.co/jhDqHfJ/IMG-7180.jpg

https://i.ibb.co/Mnvc0tF/IMG-7182.jpg
停在 Westbf 終點站的另一架 E2 電車

https://i.ibb.co/rdfDwFF/IMG-7184.jpg

https://i.ibb.co/fnR52d4/IMG-7185.jpg

https://i.ibb.co/tM3M7m5/IMG-7179.jpg
後面的 C5 拖卡

https://i.ibb.co/5FwFKwd/IMG-7187.jpg

https://i.ibb.co/JFNFzGg/IMG-7188.jpg
另一架 E2 拖 C5

https://i.ibb.co/swYGjqP/IMG-7203.jpg
Type E2 內籠

https://i.ibb.co/0jx326S/IMG-7204.jpg

https://i.ibb.co/qkbqj1C/IMG-7205.jpg
E2 是第一批車門設有伸縮地台,方便上落的車型

https://i.ibb.co/njpcvg3/IMG-7189.jpg

https://i.ibb.co/mXS2RGP/IMG-7190.jpg
典型電車站。如果下一班車非低地台,顯示屏就不會顯示輪椅標誌

https://i.ibb.co/xYcwvZz/IMG-7192.jpg
Type A 的 Siemens 低地台電車

https://i.ibb.co/MDNRxvT/IMG-7209.jpg
這是維也納最新的電車型號 Bombardier Flexity,去年年底才投入服務

https://i.ibb.co/93nSPGH/IMG-7170.jpg

https://i.ibb.co/yBYk3Cy/IMG-7171.jpg

https://i.ibb.co/fk2bjZR/IMG-7172.jpg

https://i.ibb.co/D781CLz/IMG-7173.jpg
這相信是特見:被保留的 Type P2 電車拖著 Type m2 在街上行走。這款 1929 年的電車,今天已沒有載客做生意,這次似乎是賣廣告。

---

3. Remise Transport Museum

上次錯過了的這間由 Wiener Linien 官方營運的博物館,今次終於有機會到訪。一星期只開三天,想到的話就要擇日前往,入面的展品真係好正。因為維也納直到四十年前都是電車主導交通,因此博物館展品亦以電車為主。

https://i.ibb.co/X4h3mnN/IMG-7059.jpg

https://i.ibb.co/gJyTzvk/IMG-7060.jpg
博物館外觀

https://i.ibb.co/8rChg9R/IMG-7061.jpg

https://i.ibb.co/f4PdkYW/IMG-7063.jpg
這是十九世紀末的馬車載客車相,後來改作可以由電車推動,一直使用至 1948 年

https://i.ibb.co/601QNDC/IMG-7067.jpg
1900 年的 Type D 電車,有驅動裝置,由 Grazer Waggonfabrik 建造,1924 年改作拖卡,載客至 1957 年;然後用作工程車,1971 年正式退役

https://i.ibb.co/G558Rnj/IMG-7068.jpg
Type s2 拖卡,1871 年投入服務,也是從前用馬拉動的,後來 1902 年變成電車拖卡,1949 年才退役

https://i.ibb.co/yV3VYSc/IMG-7072.jpg
Type K 電車,1912 年投入服務,1972 年才脫離載客行列

https://i.ibb.co/GvbQmDJ/IMG-7074.jpg
Type gm 貨卡。戰爭期間,透過巿內電車網絡,運輸貨物,尤其食物,需求甚殷

https://i.ibb.co/b6n0CrL/IMG-7075.jpg

https://i.ibb.co/ChN3dMq/IMG-7077.jpg

https://i.ibb.co/5xRPTnk/IMG-7078.jpg
1924 年的 Type d2 拖卡,由 1900 年的 Type D 動力卡改裝,1961 年才退役

https://i.ibb.co/S0Lw1cH/IMG-7079.jpg
這架外觀有點兒特別的 Type G,1929 年時由 1900 年的 Grazer Waggonfabrik 改裝而成,1962 年退役

https://i.ibb.co/gZ4zZZV/IMG-7083.jpg
Type D1 輕量版車卡,對比同期其他動力卡重平均約 14 噸,這架 1925 年由 Type D 改裝的動力卡,只有 8.8 噸重,因此主要用來行走需要過 Reichsbruecke 橋的路線

https://i.ibb.co/VBbmD1X/IMG-7084.jpg

https://i.ibb.co/qdMsb03/IMG-7085.jpg

https://i.ibb.co/gwgxzvx/IMG-7086.jpg

https://i.ibb.co/PhwxMhX/IMG-7087.jpg

https://i.ibb.co/DG5FPKr/IMG-7088.jpg

https://i.ibb.co/hZJGBVR/IMG-7089.jpg
平時很少貼展版相片的,但這幾張很有價值,訴說維也納電車系統,如何被希特拉用作宣傳工具。在二戰期間,電車系統亦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https://i.ibb.co/h7TLV80/IMG-7090.jpg
維也納初時與英國一樣,左上右落,後來 1930 年代改作右上左落,這是當年宣傳品,用作提醒駕駛者

https://i.ibb.co/2ZfbdWw/IMG-7092.jpg
1940 年時由 1910 年 Waggonfabrik Simmering 電車改裝而成的 Type H1,配上深藍色車窗,配合戰時能源管制

https://i.ibb.co/p3q0Wwk/IMG-7096.jpg
當年用來鋪設軌道的工程車

https://i.ibb.co/dc5dQr3/IMG-7098.jpg
1944 年由海德堡 Fuchs 建造的 Heidelberger Type A,設計簡約而且使用物料不多,配合戰爭後期及戰後原材料缺乏

https://i.ibb.co/G0wysXz/IMG-7100.jpg
1939 年在紐約投入服務的電車,1950 年在紐約電車被廢線後,被運到維也納繼續行走,直到 1969 年

https://i.ibb.co/yy3009M/IMG-7102.jpg
1951 年的 Type B 動力卡,是首批設電動車門的載客車卡,1979 年退役

https://i.ibb.co/DbD8X8x/IMG-7106.jpg
Type k6 拖卡,1954 年時由 1910 年 type k1 改裝而成,原有底盤上面換上全新不銹鋼車身,1973 年退役。當年重建車身的原因,不外乎戰後物資匱乏,電車亦成為唯一交通工具,乘客需求甚大,需要以最短時間、最低成本,提供車輛行走。

https://i.ibb.co/Tkmz7Wg/IMG-7107.jpg
同樣是 rebody,這架 Type T2 動力卡 1954 年由 1911 年的 Type T1 改建而成,1982 年才退役

https://i.ibb.co/tbB2f0B/IMG-7109.jpg
又一架 rebody,type k8 拖卡 1953 年由 1908 年的 type k1 改建而成,換上不銹鋼車身,1971 年退役

https://i.ibb.co/df5yPD4/IMG-7111.jpg
這架 Type H2 已經是這台 1910 年底盤的第三春,1949 年重建車身,1963 年再進行大型改裝,換上新的驅動組件、集電弓、照明設備,及駕駛室錶版,1972 年退役

https://i.ibb.co/f4snWsg/IMG-7113.jpg
一架動力卡拖兩架拖卡,是戰後常見的配置

https://i.ibb.co/Mh8sD3g/IMG-7133.jpg

https://i.ibb.co/1Gq4m70/IMG-7132.jpg
因為動力卡短缺,這種由舊款動力卡拖新款拖卡的編排,在五、六十年代頗常見,俗稱 Der Halbstrke (= the adolescents)。前面的 2606 是 1920 年建造、1929 年改建的 Type L1;後面的 1110 是 Lohnerwerke Wien 的 type c3 拖卡

https://i.ibb.co/5hmHvmX/IMG-7138.jpg

https://i.ibb.co/jRCByw5/IMG-7135.jpg
141 拖 1241,前面的動力卡 141 屬 Type C1,後面的拖卡 1241 屬 Type c1,1957 年投入服務,由 Simmering-Graz-Pauker 建造,是首批四軸車卡之一,1996 年退役

https://i.ibb.co/bR8W14h/IMG-7141.jpg

https://i.ibb.co/xD2szK7/IMG-7139.jpg
1961 年的 Type L4 動力卡,拖 1962 年的 Type l3 拖卡,這部動力卡 576 是最後生產的兩軸動力卡之一,而拖卡 1900 屬首批不設售票員的拖卡

https://i.ibb.co/6NdyKCx/IMG-7142.jpg
車軸

https://i.ibb.co/qnDs4D3/IMG-7161.jpg
1957 年的 Type D 是維也納電車的第一款掛接電車

https://i.ibb.co/fxR47qF/IMG-7163.jpg
Type F 掛接電車,1963 年投入服務,1996 年退役

https://i.ibb.co/gt65PN3/IMG-7144.jpg
Type U 地鐵車卡,自 1978 年地鐵開通後已經行駛,現時仍有不少載客

https://i.ibb.co/G9F4zFN/IMG-7146.jpg
front coupling

https://i.ibb.co/HX4gpnY/IMG-7149.jpg
地鐵車廂內籠

https://i.ibb.co/LCKPmw9/IMG-7166.jpg
地鐵駕駛室錶版

https://i.ibb.co/xMbfnrc/IMG-7151.jpg

https://i.ibb.co/GPGb32Y/IMG-7153.jpg
最終被維也納地鐵 U4 及 U6 線取代的輕鐵 Stadtbahn 與電車屬不同網絡,上面的 Type N1 動力卡與 Type n2 拖卡都是 1925 年建造,1961 年重建不銹鋼車身,1983 年退役

https://i.ibb.co/m0mCj4P/IMG-7154.jpg
Stadtbahn 的 Type n 拖卡夾在兩架 Type N 動力卡中間,最長可以三組三卡車組成一列九卡車,圖中車組 1925 年投入服務,1961 年退役

https://i.ibb.co/5cNcyVv/IMG-7168.jpg
最後有一個展館介紹全球各地交通,當中有關香港的展版,集中介紹電車及八達通系統

---

4. 尋訪音樂家之旅

看完 Remise Transport Museum 後,一口氣到過四個作曲家的紀念館:Schubert Sterbewohnung(舒伯特逝世的故居)、Schubert Geburtshaus(舒伯特出生的地方)、Beethoven museum 及 Haydnhaus。這些都不是普通遊客會到的地方,許多都位處民居,也不位於內城區 Innerstadt 裏面。但價值絕對不亞於那些遊客專門會去的景點。

https://i.ibb.co/M1stXhz/IMG-7175.jpg
Schubert Sterbewohnung 裏面,作曲家曾經使用過的鋼琴

https://i.ibb.co/jrL4phF/IMG-7176.jpg
舒伯特死時才三十一歲,這是他死前兩月才完成的鉅作 D.960 鋼琴奏鳴曲的草稿,跟最終版本有別,但已大致成形

https://i.ibb.co/CWpZcQN/IMG-7177.jpg
舒伯特的訃告

https://i.ibb.co/BL23DBh/IMG-7197.jpg
要坐電車 37 號才去到的 Beethoven museum,巿外尚有另一貝多芬故居 Beethoven Pasqualatihaus,後者應該較多人知道

https://i.ibb.co/6bPs5rD/IMG-7193.jpg

https://i.ibb.co/JvcQnYZ/IMG-7194.jpg
學到的其中最重要一課,是關於作曲家作曲的過程和心路歷程。這是 Tempest sonata 的頭兩個版本草稿,與最終版本分別實在太大

https://i.ibb.co/Y2JBnvw/IMG-7199.jpg

https://i.ibb.co/YDvnp2F/IMG-7200.jpg
Schubert Geburtshaus,當年其父在地下辦學,家庭就住在樓上大單位

https://i.ibb.co/jwX2TFx/IMG-7211.jpg
Haydnhaus,海頓晚年時在此買了這間屋,再加建一樓。當時是巿郊,現在實際是 Westbf 附近,在維也納最大購物街的一街之隔

https://i.ibb.co/gVq9b4y/IMG-7219.jpg
晚年海頓有許多訪客,這是 visitor card

https://i.ibb.co/0VtPsvH/IMG-7178.jpg

https://i.ibb.co/c2NRVvL/IMG-7223.jpg
談到飲食,維也納最出名的肯定是薄脆炸豬扒 Schnitzel(圖一,配上當地常見的 potato salad,跟美國的有很大分別),但奧地利的飲食,遠不止於此。

晚上嘗了 Goulash,這其實是源自匈牙利的 goulash,畢竟「奧匈帝國」曾經同屬一國,飲食文化相互影響;但奧地利版本的這種 meat stew,通常輔以 bread dumpling。Goulash 用上很特別的香料,不論口感跟味道都叫人一試難忘。

總結:

今次歐洲之旅,到訪了五個國家、九個城巿,不論工作或見聞,收穫均異常豐富。而到訪的與交通有關的景點,亦是近年之冠,當中最令人印象難忘的,莫過於 Technik Museum Speyer、Mercedes Benz Museum 以及最後一站維也納的 Remise Transport Museum。交通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關係密不可割,也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政情。不同國家與城巿之間有著顯著的分別,值得細味。

希望日後還有機會再次到歐洲,體驗不同的文化,加深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這些體驗,實在不是平常生活可以比擬。

(全文完)

===

是次歐洲之旅的鐵路旅程: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8):紐倫堡的審判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7):Stuttgart 交通迷天堂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6):海德堡美景 + Museum Speyer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5):里昂快閃遊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4):坐 TGV 從米蘭到里昂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3):米蘭一日遊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2):巴塞風情畫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1):巴塞之外 + 加泰鐵路博物館

---

是次歐洲之旅的飛行體驗:

2019 歐洲行 (4):初嘗 LH A359 MUC-DEN
2019 歐洲行 (3):Technik Museum Speyer
2019 歐洲行 (2):廉航 Vueling 初體驗 BCN-MXP
2019 歐洲行 (1):首嘗 767-400 UA IAD-BCN

---

昔日其他鐵路旅程精選:

2018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終極回:Bonn 及其他 NRW 見聞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5): Leipzig 一日遊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4): 漢堡的夢幻世界 + ICE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3): 巴黎學術之旅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2): TGV 雙層車 Toulouse -> Paris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1): 馬德里風情 + 鐵路博物館
Amtrak Pacific Surfliner: Goleta -> Simi Valley 乘坐報告

2017
仿古電車和百年活古董電車乘坐記
2017 歐洲行尾站 + 交通博物館
Vienna /-Westbahn-\ Salzburg /-Railjet-\ Munich
維也納兩天遊
巴黎半日遊

2016
聞名遐邇的復古電車和纜車
乘坐報告:NM Rail Runner Express Santa Fe -> Albuquerque
倫敦鐵路掠影

2015
2015 德國行 Part 3:ICE 臨尾香 + 慕尼黑走馬看花
2015 德國行 Part 2:從柏林到 Dresden
2015 德國行 Part 1:柏林兩日遊

2014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4:藝術館和世貿遺址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3:NY Transit Museum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2:橋樑上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1:遊走曼哈頓

2013
Metrorail/Amtrak/Light Rail遊(多圖多水份)

2012
MBTA地鐵一日遊(多圖多水份)

2010
2010西雅圖之旅 鐵路篇


neosan 發表於 2019-10-21 18:46

如果無記錯,維也納火車站有一個lounge俾ICE 既乘客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AT]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終極回:維也納尋訪電車的故事 (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