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經?)三門、雙梯、大水塘巴士之效率
承接此帖,各位雖然都唔贊成再用三門但三門落客效率高於兩門,則各位都普遍同意
令小弟思考上落客效率的問題
舊帖#7提及單/雙梯會影響落客效率
電車已經做緊同樣GE野
雙梯(後梯上前梯落)形成單向人流
確實避免上車客等上層客落哂
塞住走廊呢個問題
而現時巴士前門貼近車頭玻璃
尾門又可否有相同配置
令上下層都單向人流提高上落客效率?
不過雙梯令載客率降低
用大水塘彌補係一個方法
但又不利於中長途車
確實,新界過海車要客企係唔好
如果大水塘車(如此帖內圖)
留畀大流水或者中短途特快
例如九龍1A,2,6,41A,香港10,2X,18X等
中長途車則只留輪椅位、現時落客門位及對面位置做水塘
其餘全部座位,保留巴士點到點、唔使轉車及有得坐三大優勢
如果真係有一架車頭上客、車尾落客的雙門
車中上梯、車尾落梯的雙梯車
加上針對性的水塘佈置
能令載客率盡量唔好減少,又同時提高上落客效率?
歡迎討論
個人覺得雙梯只係個別時段個別車站先有用,其餘時間都係浪費大量上下層空間 如果巴士公司係要出大水塘或者重推三門巴士,就最好要規定呢D車係派落流水線而唔係派左落去長途線或者X線;或者要發展雙向分段(多段上落)。否則大水塘只會流為巴士公司提高客量但減低乘客舒適度嘅借口。
以前三門車主要係三度都係窄門;宜家後門係一度闊門,其實講落客流向,我覺得分別不大。何況宜家低地台前門加輪椅位,根本都唔夠闊落兩度門。
其實新加坡果套可以參考,甚至係 A95 雙梯都係,但會放棄左唔少上下層座位
倫敦 NRM 11 米車塞 2 梯 3 門上落係好高效率,但載客量不足夠,只得 60 座 30 企左右,比 11 米 B9TL 少 30 人
市區路線雙梯三門無問題,最緊要快上快落
但近郊路線雙梯係多餘,純粹比人坐樓梯出市區,但都係蝕章
平衡市區近郊需要,加埋多元化同彈性派車,包括跳飛機同柯打,結果都係 1 梯 2 門最符合效益( 2 細落客門難做外推同埋氣密) 本帖最後由 Man@MFHK 於 2019-11-8 20:18 編輯
香港各巴士公司今時今日都追求緊高載主義,你睇佢地一條樓梯都想盡辦法縮細佔用空間,仲想佢地加多條梯再加多隻門?當年既直梯都變成曲梯啦,唔係梯底要擺油缸我諗老九分分鐘學返以前棺材MAN咁係梯底擺埋櫈呀;P 1. 首先, 現時巴士下層尾部要好似城巴Volvo Olympian咁, 改晒橫排, 擴闊走廊, 坐又多左, 載客量又高左
2. 所有巴士重設為不需停定 & 拉手制就可隨意開關頭尾閘, 家陣好多時因為開關門而Miss左交通燈, 浪費時間
3. 一律唔等任何追車客 (尢其是已關門, 半個車頭出左去果D) 家陣有閉路電視, 理虧在先投訴都無用
本帖最後由 Ming0420 於 2019-11-8 21:06 編輯
1. 路線考慮
香港:長途跨區,長站距,盈利靠大站快車
新加坡:鐵路接駁、短站距
澳門:長短途混合使用、短站距
電車:接駁、短站距
2. 調動考慮
當item1係長途跨區,長站距,車隊主流為雙門車,
雖然三門車增加調度不便,但唔屬嚴重問題
以目前技術同config,三門雙梯12米,載客唔會少過頭批直梯122人
3. Dwell time考慮
三門車本身目的係減少停站時間,減少每轉所需時間。
新加坡本身流水線多,電車係流水,澳門都係流水。
而家全國都用雙入口上車減少dwell time,當然都係因為當地巴士站並唔會分站分流(阿爺當年都建議當局但不獲考慮)
新加坡巴士係國營,更加有誘因去增加路面 (i.e. busbay, buslane) 使用效率以符公共效益
4. 成本問題
即係以上三項問題combine。
若然 benefit from shorter dwell time & shorter journey time > higher operation cost & lowered capacity
當然就有原因入三門車
仲有當然個人覺得少門係更加適合長途車。
畢竟東鐵頭等車箱都無必要有雙門。當年城巴都普躉都專登簡單門config
香港有無可能有三門?有。而家睇就應該新加坡食左最大份既研發cost,
產品成熟之後香港要入返少少都唔係問題,畢竟香港個餅大。
不過而家新加坡架尾驅E500未見真車,香港要入就言之尚早
中長途車應該coach化 其實, 第三隻門可放車尾, 再加一條梯, 貼著冷氣. 可以改一兩架作路試.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