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
發表於 2019-12-31 20:36
十月都係亂,港鐵繼續早收車,要睇都係睇之後數據,12月既數據指導意義會最大,但照睇成件事無贏家,输就有渡輪
RH7685
發表於 2019-12-31 20:42
MCMoore
發表於 2019-12-31 21:04
kay 發表於 2019-12-31 20:36
十月都係亂,港鐵繼續早收車,要睇都係睇之後數據,12月既數據指導意義會最大,但照睇成件事無贏家,输就有渡輪 ...
輸少當贏計,假如鐵路跌2%,巴士跌0.2%其實都反映到情況嘅
AV296
發表於 2019-12-31 23:29
kay 發表於 2019-12-31 20:36
十月都係亂,港鐵繼續早收車,要睇都係睇之後數據,12月既數據指導意義會最大,但照睇成件事無贏家,输就有渡輪 ...
事實就係多咗人搭巴士
港鐵只係得
10月5號先全線停駛一日,
10月6/7號開一半+早收6個鐘
有一個禮拜早收4個鐘
其他日子就算早收車,都只係早收(當)2個鐘到
按常理計,港鐵客量最多只係損失(1/31)+(2/31)×(6/18)×(1/2)+(7/31)×(4/18)+(31-1-2-7)/31×(2/18) = 16%
點解我唔計突發情況而封站嘅損失呢?因為九成九封站,都會封埋附近嘅路,即係話巴士客量都會跌埋(跟本嗰區經濟活動可謂停止),要比較兩者,呢個因素難以量化之餘,對於分析嚟講又無意義。
掉轉諗,既然十月咁亂,巴士公司又因為改路,做少好多客,理應下跌;而社會狀況之下,少咗人出街,又點解有增長呢?唔通九巴唔忿氣生意差咗而作數?
係因為鐵路雖然有優點,但係始終都有好多缺點(安全性低,靈活性低,穩定性低,貴等等)。呢D自古以嚟其實已經存在(例如近年愈趨頻繁嘅意外),不過自八月之後,更突顯呢D缺點嘅影響;對比之下巴士更好,於是睇有「罷鐵」嘅風潮。巴士喺咁「亂」仲有得升,充分證明咗「罷鐵」係有成效。
/照睇成件事無贏家,输就有渡輪/
願聞其詳,事實擺在眼前,睇唔到巴士唔係贏家(雖然維修成本高咗,但當做遊客生意嘅城巴專二同龍運都上升,可見各巴士收入都按比例高返)
而上面都有講過,「罷鐵」好有機會可持續發展,所以有時舊有嘅思維,喺2019(而家未到2020)咁嘅新世代,始終會被淘汰;仲有半個鐘,我祝願各位italk版友摒棄舊思維,嘗試接受新事物,迎接下一個decade
Quanta
發表於 2020-1-1 01:06
kay 發表於 2019-12-31 20:36
十月都係亂,港鐵繼續早收車,要睇都係睇之後數據,12月既數據指導意義會最大,但照睇成件事無贏家,输就有渡輪 ...
渡輪係天星輸啫
持牌渡輪同新渡輪過海客大升咗
而巴士客量方面,最值得睇嘅係三巴過海客量都有明顯升幅
就算唔係歷史新高都係多年嘅新高
考慮到過海線食水深 十月巴士公司盤數應該幾靚
係可惜11月紅隧封咗一排 應會部分抵消咗影響
053h4
發表於 2020-1-1 08:42
053h4
發表於 2020-1-1 08:44
AV296
發表於 2020-1-1 10:03
本帖最後由 AV296 於 2020-1-1 10:06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20-1-1 08:44
鐵路安全性低?咪玩啦。
10年前或許唔係,但近年又行行下又故障,又出軌,同巴士都無咩分別。但係最令人失去信心嘅,係搭搭下車,突然會有批人,揸住棍衝入嚟;又或者汽油彈,子彈飛入車廂/車站
053h4
發表於 2020-1-1 10:14
RH7685
發表於 2020-1-1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