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285 發表於 2020-9-9 01:56

HV9990 發表於 2020-9-9 01:40
雖然九鐵已一早通勤化
但加減速率設計上比地鐵柔和,更著重乘客乘車體驗



其實係因為車底冇大換過仲要比原先設計載咗客,先做唔到強啲嘅加減速啫
同"著重乘客乘車體驗"應該就冇關係嘅又

HV9990 發表於 2020-9-9 02:16

sq285 發表於 2020-9-9 01:56
其實係因為車底冇大換過仲要比原先設計載咗客,先做唔到強啲嘅加減速啫
同"著重乘客乘車體驗"應該就冇關係 ...

其實唔係淨係想講東鐵
西馬設計都係比地鐵順


AlexLee 發表於 2020-9-9 05:54

HV9990 發表於 2020-9-9 02:16
其實唔係淨係想講東鐵
西馬設計都係比地鐵順

但係之前馬鐵四卡嗰陣成日都係一出大圍站就Chok一下
入車公廟站又Chok一下
唔覺有幾順喎 :L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9-9 08:49

HV9990 發表於 2020-9-9 01:40
雖然九鐵已一早通勤化
但加減速率設計上比地鐵柔和,更著重乘客乘車體驗



4M8T 你想有幾快?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9-9 08:59

tonyng 發表於 2020-9-9 01:06
係咪真係會迫到企車頂呢? 龜龜個數據及預測就係咁, 自己參詳:2019年上半年大圍以北最高平均載客率係 65% ...

扣除頭等,假設頭等載客率一樣
普通等應該係 0.065 x 1.375 (11/8) / 1.04 = 86%
其實而家已經係 4ppsqm,要睇佢可以加幾密車跑

抽數 43 vs 37 仲要預埋過海段已經叫做加唔到班
搶哂 104 301 批客繼續留車,仲要預土瓜灣果班會係紅磡轉車,其實唔樂觀

東東子 發表於 2020-9-9 10:17

tomtom2015 發表於 2020-9-6 18:55
其實如果唔係仲有直通車,東鐵線都同「地鐵式」冇咩分別。九卡化後+幕門後,根本就係一條「地鐵」了,事 ...

事實係成條線都係火車既制式 M記地鐵式管理同呢條線格格不入

keilingha 發表於 2020-9-9 15:22

DIH 發表於 2020-9-5 18:45
而家再睇返#1張圖,我唔明點解港鐵認為屯馬綫二期通車,東鐵畢架山段可以少10000人,比屯馬綫一期通車分走 ...

吓我諗我 100% 會直接由城河東搭屯馬綫一程過去新界西,你睇就覺得站多啫,但其實現行轉東鐵再轉返西鐵,每轉一次都可能要等幾分鐘車 (依家仲要係紅磡行上行落,及東行到大圍行上行落,攰到死),依度已經用返多咗時間,咁點解唔一程過?

groom1002 發表於 2020-9-9 18:16

本帖最後由 groom1002 於 2020-9-9 18:27 編輯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9-8 01:19
其實加到盡都係 43 抽車,夠鬼載客咩

每個鐘 24 班,12 變 9 大圍以北一早企車頂啦

如果按12卡總卡數跟9卡的列車數量比例,需要購買49列R-train 應付現有需求。假設9卡班次跟返2018年12卡每小時總卡數運載力,例如羅湖班次早繁每小時12班,即每小時共有144個車卡,9卡車就要28列先能夠補償。當49列東鐵投入服務,其中47列行駛的班次狀況:羅湖: 28列 3.7分 (約16班)
落馬洲: 15列 7.6分 (約8班)
大埔墟: 4列 16分 (約4班)


DIH 發表於 2020-9-9 21:30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0-9-9 22:58 編輯

keilingha 發表於 2020-9-9 15:22
吓我諗我 100% 會直接由城河東搭屯馬綫一程過去新界西,你睇就覺得站多啫,但其實現行轉東鐵再轉返西鐵, ...
我唔係話冇,而係諗會唔會吸走咁多人。:handshake

佢條數係「東鐵減幾多客」,唔係「屯馬加幾多客」,意義有微妙差別。

屯馬綫二期通車,我計到的東鐵轉投屯馬客大致有以下幾種:
-原馬鐵往紅磡或以西,包括轉巴士或其他路綫過海
-原東鐵往九龍城,而家去九龍塘轉小巴
-原馬鐵往何文田?唔知有幾多

除此之外我真係諗唔到喇。#1預計由東鐵轉投屯馬綫的人數比起鑽石山分走的更多,要達到呢條數,即係以上兩者的現有乘客要多過「東鐵/馬鐵往鑽石山或以東」。



HV9990 發表於 2020-9-10 01:16

AlexLee 發表於 2020-9-9 05:54
但係之前馬鐵四卡嗰陣成日都係一出大圍站就Chok一下
入車公廟站又Chok一下
唔覺有幾順喎...

咁首先呢個Chok一下喺九鐵年代有冇咁既設定?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R-train 編組資料及未來東鐵載客量推算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