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W28 發表於 2020-12-30 11:25

tszhinchan3 發表於 2020-12-29 18:52
43X比40X更快上城隧,多人等唔出奇

我反而覺得原因好大程度係同兩線係荃葵段的服務範圍有關。
43X做既荃灣市中心屬全日位,40X做既一段葵涌道和部分和宜合道屬兩味位(葵芳都唔到),
如果當年係40X做特快落荃灣既,43X既客量估計亦只會好似89C咁。

另外回埋樓主,如果閣下有了解過去馬鞍山巴士路線的發展,你就會發現其實係同巴士公司係呢區的慣性定線模式有關,而呢個慣性定線亦是歷史原因。行西沙路出市區與行恆康街出市區既巴士路線係班次上既分別係後者一般的班次較密,做既客源較集中,區內服務範圍亦大,恆康街亦是「收視保證」。

基本上成個馬鞍山,超過80%的對外路線的定線模式都係:泥涌/烏溪沙/利安/錦英/馬市<>恆康街<>亞公角街<>沙田/市區
呢個係巴士公司取態的問題,雖然恆康街三邨居民都受落。


YY487 發表於 2020-12-30 11:35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1:52

AVW28 發表於 2020-12-30 11:25
我反而覺得原因好大程度係同兩線係荃葵段的服務範圍有關。
43X做既荃灣市中心屬全日位,40X做既一段葵涌 ...

馬鞍山發展就係由恆安+耀安+富安開始
路就係由馬鞍山路/恆康街咁舖展出去
路線一開始就係放恆耀兩個總站
市中心/利安/錦英開始入伙先慢慢延長搬總站同開新線
西沙路聽濤一段係97年初通車
先至慢慢分開恆康街同西沙路兩批路線
行西沙路個批係寧泰路通車之後就兜埋入去
變成左今日馬鞍山區路線個兩種走法

恆康街由開荒到宜家可以算係基本盤


AVW28 發表於 2020-12-30 12:43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1:52
馬鞍山發展就係由恆安+耀安+富安開始
路就係由馬鞍山路/恆康街咁舖展出去
路線一開始就係放恆耀兩個總站


恆康街走法仍然係主流,但嚴格黎講,而家已經變左有最少四種走法。
1. a. 泥涌/烏溪沙/利安/錦英/馬市<>恆康街<>亞公角街/大水坑<>沙田/市區(呢度只列全日線,例子:40X、85M、85X、86C、86K、87D、89D、286C、680、682等等)
b. 泥涌/烏溪沙/利安/錦英/馬市<>恆康街<>沙田/大埔/市區(例子:87K、274P、680X、681、980X)
2. a.恆耀<>恆康街<>西沙路<>欣安<>寧秦路<>亞公角街/大水坑<>沙田/市區(例子:43X、81C、85K、85S、89C、681P、981P)
b. 烏溪沙/利安/錦英/馬市<>西沙路<>寧秦路<>亞公角街/大水坑<>沙田/市區(例子:286M)
c. 亞公角街/大水坑<>寧秦路/欣安<>沙田/市區(例子:289K、680B)
3. 泥涌/烏溪沙/利安/錦英<>馬鞍山路<>沙田/市區(例子:87S、X89D)
4. 泥涌/烏溪沙<>沙田/市區(例子:86P、87E)

特別例子:
1. A41P係方法1a和2a的混合
2. 682特和682A係方法2a和2b的混合
3. 89S係方法1a和4的混合
4. 87P可姑且歸類屬方法3
5. 84M如要歸類,則係方法1a、2a和2b的混合

備註:
99不適用於上述分類的任何一項。

RyanPun 發表於 2020-12-30 13:13

本帖最後由 RyanPun 於 2020-12-30 13:15 編輯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1:52
馬鞍山發展就係由恆安+耀安+富安開始
路就係由馬鞍山路/恆康街咁舖展出去
路線一開始就係放恆耀兩個總站

同埋恒安耀安係居置屋屋邨之一,起碼有一半以上已經做咗業主,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加埋頌安錦濤富安,其實十萬人都嚟緊,對巴士公司嚟講絕對係收市保證嘅時候、又點會隨便放棄呢幾個位。

流星☆雨 發表於 2020-12-30 13:47

RyanPun 發表於 2020-12-29 17:37
其實,郁40X冇必要搞著43X,何況77區入面(唔計A41P),43X係少數路線有頭站客特登等佢,真係有必要搞43X ...

咁講,十四鄉入伙/T4起好之前,40X都係100%無出路可言
仲未計九巴咁多年都唔肯放源禾路-馬市/馬鞍台呢段貴價流水

而即使有十四鄉有T4,都唔代表利安錦英恆耀有救
因為舊路段過俾新線做,回程就要由$9.1加到$12.7,地區人士一定冇可能照單全收

叫做新線起碼可以幫下烏溪沙同馬市有個貴價特快選擇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5:42

RyanPun 發表於 2020-12-30 13:13
同埋恒安耀安係居置屋屋邨之一,起碼有一半以上已經做咗業主,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加埋頌安錦濤富安,其實 ...

係租置, 主要係Y3/Y4型再加幾幢居屋

是否買左都好都有通勤需要吧
以前可能係返工返學一半半, 85K派緊勝利二型仲要拖住卡總站開出個年代

恆耀另一特點就係部份座數離馬鐵站遠
行去坐鐵同去恆康街坐巴士無大分別
客倉地位都無點動搖過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5:54

本帖最後由 eternalflame 於 2020-12-30 20:36 編輯

AVW28 發表於 2020-12-30 12:43
恆康街走法仍然係主流,但嚴格黎講,而家已經變左有最少四種走法。
1. a. 泥涌/烏溪沙/利安/錦英/馬市恆 ...
如果好嚴格咁睇, 馬鞍山市中心後走線分兩種
1) 以烏鐵/利安做總站就會先兜狗屋一段馬鞍山路先上錦英路
2) 以錦英做總站就會直走雅典居對出西沙路, 再轉上錦英路

泥涌經烏鐵/繞道, 富安開出逆走欣安上西沙路都係outliner例子
286M可算係寧泰路行法嘅變體
萬變不離其宗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0-12-30 16:12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5:54
如果好嚴格咁睇, 馬鞍山市中心後走線分兩種
1) 以烏鐵/利安做總站就會先兜狗公一段馬鞍山路先上錦英路
2) ...

同大埔個case差唔多
一條走線基本包晒大部分人口
到到尾站都話係大帝
而家去到尾二到就嚟叫埋大帝

AVW28 發表於 2020-12-31 09:02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0-12-30 15:54
如果好嚴格咁睇, 馬鞍山市中心後走線分兩種
1) 以烏鐵/利安做總站就會先兜狗屋一段馬鞍山路先上錦英路
2)...

如果夾埋你講既種類,成個馬鞍山巴士路線的定線組合分分鐘超過10個,
當中馬市和恆耀康街係「收視保證」,當然遲d有可能十四鄉和烏溪沙可以「自成一國」,
唔係話單靠佢地爆唔起,係未係時候。
至於寧泰路,注定係繁時單向位,發展哂都搞唔起架喇!
頁: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解構恆康街仍未成為大帝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