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19:11

kiwai 發表於 2021-1-16 11:38
72A囉, 80年開辦

72A係繼承咗原本72嘅雙向分段,唔係全新分段

kiwai 發表於 2021-1-17 20:54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19:11
72A係繼承咗原本72嘅雙向分段,唔係全新分段
72A唔計的話, 咁77k呢?
77k在1987年由上水延長至祥華嗰陣, 只有祥華至橫台山雙向分段
後來順應民意, 同年年尾加設祥華至上水雙向分段


呢個唔係繼承的雙向分段, 係新設的雙向分段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20:57

本帖最後由 miklcct 於 2021-1-17 20:58 編輯

kiwai 發表於 2021-1-17 20:54
72A唔計的話, 咁77k呢?
77k在1987年由上水延長至祥華嗰陣, 只有祥華至橫台山雙向分段
後來順應民意, 同年 ...
77K上水去祥華係單向分段,唔係雙向分段(呢個係巴典寫法,有無錯我唔知,亦唔見有提加雙向分段)。

kiwai 發表於 2021-1-17 21:03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20:57
77K上水去祥華係單向分段,唔係雙向分段(呢個係巴典寫法,有無錯我唔知,亦唔見有提加雙向分段)。
...
1989年1月29日加價報導

P.S.好信唔信信巴典......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21:24

kiwai 發表於 2021-1-17 21:03
1989年1月29日加價報導

P.S.好信唔信信巴典......

OK you win

咁九巴除咗77K呢個分段同B1嗰個分段之外,係唔係1973年到直到改用八達通之前都無加過其它雙向分段?而家九巴只有極少數路線有落車拍卡嘅短途分段(唔計屯門元朗嘅拍卡機),包括53、64K、72A、73A、76K、77K、99、B1、W3同部分通宵路線。當中B1同W3係離開口岸方向先有。而原本無雙向分段,後期追加嘅只有73A同99呢兩條路線。73A加嘅原因係想同73做聯合接駁班次,而99嘅原因係本身屬於泥涌最平嘅路線,唔想令原有路段乘客加價。99經過兩次延長路線,首次延長路線無加到雙向分段,令到西貢上車嘅乘客被加價,類似情況喺市區都有發生。

而取消咗嘅分段無加返除咗九巴嘅53之外(當年輕鐵專區取消哂啲分段,到解禁嗰陣淨係加返往元朗嘅三聖同虎地單向分段,結果到而家,往荃灣方向,第一個分段終點已經係前專區以外嘅青龍頭),新巴嘅797M亦都係例子(清水灣半島往將軍澳),甚至299X CUT帝琴灣往西貢同富安往沙田分段,後者被發現追加返,前者就過咗骨。

kiwai 發表於 2021-1-17 21:34

本帖最後由 kiwai 於 2021-1-17 21:39 編輯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21:24
咁九巴除咗77K呢個分段同B1嗰個分段之外,係唔係1973年到直到改用八達通之前都無加過其它雙向分段?
就算唔計通宵線,

其實九巴A4都有雙向分段........

p.s.巴典都有提及呢項雙向分段

213D 發表於 2021-1-18 18:25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7 21:24
OK you win

咁九巴除咗77K呢個分段同B1嗰個分段之外,係唔係1973年到直到改用八達通之前都無加過其它雙 ...

其實九巴自從70年代開始都唔敢加雙向分段,所以先有類似72A咁嘅路線出現,尤其係70年代至八達通出現之前,九巴客量大幅上升,巴士改以一人收錢兼揸車,對巴士司機會好辛苦,以九龍條15號做例子,當初開辦有4個雙向分段,後來一人控制,要一個人兼顧咁多乘客真係好難,所以先大cut雙向分段,就算新界都寧願將路線縮短同分拆,所以先有1973年個次新界路線大重組,順便騰空路線編號比九龍用。

所以即使後來八達通出現,巴士公司都唔肯加分段,一方面係商業考量,另一方面亦係為左減輕司機負擔,除非佢地係每部巴士既落車門都裝一個八達通機,好似台灣咁,如果唔係都係一種麻煩嚟嘅。

miklcct 發表於 2021-1-18 19:21

但係九巴拆線慳咗售票員,換來卻要更多司機同車輛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21-1-30 00:09

Quanta 發表於 2021-1-14 10:50
流水客本身幾好做,一程車收幾程錢。
有兩蚊後就算長者收得半價,靠長車短搭都搵唔少
只係九巴無心做啫 ...

九公既心態有時都怪怪地。
例如旺角去大角咀西部唔想行咁遠搭程巴士,
睇見13D都仲係收$6.8非月票客都會猶疑,
都係搭番701,E21好過。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點解小巴全程貴過巴士,但分段普遍平過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