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4
發表於 2007-3-11 12:54
barking
發表於 2007-3-11 23:32
我估都無乜野既。記得六年前我 Eco 呀Sir 已經話叫我地班同學,如果唔係身家百萬,都係要北上發展架啦。
不過,香港又唔死得既,一個乾坤大挪移,上面班中產暴發落黎買樓囉。就好似依家深圳咁;遲d香港就有好多有錢的北方外省人來定居架。
跟住,十年後,香港將會開設很多大陸公司的香港辦事處,純正香港人就要幫呢班外省佬打份牛工,「酙茶遞水」架啦~
跟住,廿年後,因應深港已趨歸一化,已有很多「大陸式」的公營機構/商店/等等在香港成立。香港開始不倫不類;例如一些川菜館、湘菜館、北方菜成行成市,隨之,廣東菜館比例開始少了(像處身深圳關外一樣)
跟住,卅年後,港幣已虛級化;成了一種只會在銀行螢幕上出現的貨幣,反之,人民幣在香港極之流行
跟住,四十年後,大陸應該較為民主了,香港追求民主的聲音已熄微,為了讓已佔多數的大陸人適應香港生活,司法制度已經跟大陸「掛鈎」。
跟住,什麼「五十年不變」?2047年根本不用變。因為香港已經大陸化。
陰謀論,呢個係中央同化「南蠻」的部署。
以上純個人意見
[ 本帖最後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5 編輯 ]
Chairman
發表於 2007-3-12 21:58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我估都無乜野既。記得六年前我 Eco 呀Sir 已經話叫我地班同學,如果唔係身家百萬,都係要北上發展架啦。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人的發展已是由香港伸到國內,
你既六年前,已經係2001年啦.
若你的老師六年前才懂說這些話,他/她才不明香港的形勢!
仲有,係唔係身家百萬也無關係,
根本香港與內地經濟更緊密聯繫已是大勢所趨!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不過,香港又唔死得既,一個乾坤大挪移,上面班中產暴發落黎買樓囉。就好似依家深圳咁;遲d香港就有好多有錢的北方外省人來定居架。
那些人點解一定要來香港?係深圳,廣州已經可以買到又平又靚既樓啦!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跟住,十年後,香港將會開設很多大陸公司的香港辦事處,純正香港人就要幫呢班外省佬打份牛工,「酙茶遞水」架啦~
十年後?現在已有很多內地公司在香港有辦事處.
如同很多外資企業在香港也有辦事處.
若你覺得香港人同你口中的”外省佬””打份牛工”係屈辱,
咁唔知你認為香港人幫外資企業打工又算唔算屈辱?
若唔算,點解幫內地企業打工就係”打份牛工”?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跟住,廿年後,因應深港已趨歸一化,已有很多「大陸式」的公營機構/商店/等等在香港成立。香港開始不倫不類;例如一些川菜館、湘菜館、北方菜成行成市,隨之,廣東菜館比例開始少了(像處身深圳關外一樣)
乜野為之”大陸式”?
”川菜館、湘菜館、北方菜成行成市”?那又如何?
廣東菜館若追不上時代,被淘汰根本就係自然定律!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跟住,卅年後,港幣已虛級化;成了一種只會在銀行螢幕上出現的貨幣,反之,人民幣在香港極之流行
現在人民幣在香港都好流行啦,還需要三十年後嗎?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跟住,四十年後,大陸應該較為民主了,香港追求民主的聲音已熄微,為了讓已佔多數的大陸人適應香港生活,司法制度已經跟大陸「掛鈎」。
追源溯始,香港人中根本大多數人都係內地人,有幾多係”純種香港人”?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7-3-11 23:32 發表
跟住,什麼「五十年不變」?2047年根本不用變。因為香港已經大陸化。
五十年後,若香港與中國融為一體,不是很值得意外的事情。
[ 本帖最後由 Chairman 於 2007-3-12 21:59 編輯 ]
Chairman
發表於 2007-3-12 22:12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3-11 12:54 發表
勾地制下, 中人家庭, 一是人口北移, 北上買樓
而勾地制加停售居屋, 極少中小型樓供應
令年輕一代極決乏置業結婚的意願
短時間內當然是小學縮班
長遠是影響人力資源對香港發展的影響
當然, 香港的確好迫, 但總不能不起中小到樓
以維持香港持續發展
而空喊鼓勵生育的特首
只減稅完全不理無樓往的問題
根本只顧地產建設商會, 無視市民的利益
你可以說勾地制是有問題,
但若將之推論到無得起中小型樓宇就是誇張.
要留在香港,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就業機會及前景。
打開報紙及網上招聘廣告,有幾多份工需要長駐內地/頻繁往返內地工作?
這些又是什麼工種?
小學縮班根本是數十年走過來的必然結果。
五十年代,一個普通家庭有多少人?
七十年代,一個普通家庭有多少人?
九十年代又如何?識睇人口調查,根本一早就知小學甚至中學會縮班殺校。
這五十年的發展,同只有幾年的勾地制,有幾大關係?
你只看到勾地令樓貴,不知你有否想過,若無人買樓,
地產商都係會虧本收場?
barking
發表於 2007-3-13 19:03
原帖由 Chairman 於 2007-3-12 21:58 發表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人的發展已是由香港伸到國內,
你既六年前,已經係2001年啦.
若你的老師六年前才懂說這些話,他/她才不明香港的形勢!
我是在六年前才接觸這個呀SIR, 卻不是這個呀SIR呆到2001年才懂說這番話,:$
至於Chairman兄其他觀點, 我也認同
那些人點解要來香港買樓, 如同香港人點解要到大陸買樓的心態一樣, 但那些人會比較追求多一點點.
guia
發表於 2007-3-13 23:11
原帖由 Chairman 於 2007-3-12 21:58 發表
現在人民幣在香港都好流行啦,還需要三十年後嗎?
時至今日仍然保留香港元同澳門元最大是政治考慮
否則回歸時已統一由人民幣已取代
3ASV196
發表於 2007-3-14 02:22
其實地價, 勾地, 一直都係市場主道, 以 land valuation 學術角度睇,
只會是市場樓價貴, 而地價先貴, 唔會反轉的...
其實我唔太明勾地政策同 所講社會問題的關係, 唔知樓主可否
講多dd?
thx
053h4
發表於 2007-3-14 03:10
053h4
發表於 2007-3-14 03:17
3ASV196
發表於 2007-3-14 08:31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3-14 03:10 發表
因此, 勾地制度本身可能無問題
但勾地價太高, 另本身巳經高的勾地價, 只有極少地產商有膽勾地
是令市場預期只有極少的,
到拍賣當日只能有極少的地產商搶少數地, 才能做成極高的賣價
今日明報社評: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0314/mra.htm
"首幅地皮拍賣至最後階段,變成信和與南豐兩家財團之爭,
兩財團的主腦一邊拍賣一邊交談..........................................
這連串的發展帶出一個問題,信和與南豐在競逐第一幅地皮
時有沒有出盡全力?有沒有即席傾談合作而人為地壓低了最
終的成交價?"
似乎是否以上明報社評同閣下所講做成極高的賣價, 有d 衝突...
我會覺得, 地產商都唔會想"極高賣價", 反而明報所講的可能性更高
而閣下講緊的, 本身係另一方面的問題, 係土地供應不平均, 呢方面
其實要政府做多d......政府停售居屋係無意思, 居屋本身買係有限制,
唔可以同一般市場一齊去睇~~政府居屋方面唔應該去理發展商, 同時
應保留現時賣地的自由性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07-3-14 08:3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