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chan 發表於 2007-3-25 11:40

ATR1 發表於 2007-3-25 13:28

好明顯地鐵係想搵市民過橋...點解咁講?如果寫話係「反對合併」,
或者話「因為合併而不快」,咁佢又會唔會睇、會唔會登呢?

呢個又係加速合併速度o既政策之一...

hksubways 發表於 2007-3-25 13:53

hksubways 發表於 2007-3-25 13:55

admin54 發表於 2007-3-27 16:15

站友暫停貼文權通告:ID=kenchan

網  址:都市日報地鐵友禮會「友說友說」專欄
分  板:C1
文章編號:192726
回文編號:#1
涉案站友id:kenchan
違犯站規:站規第 32 條

理  由:上述站友於未聲明獲准許轉貼,及未有公平處理下,於上文貼出出自地鐵友禮會,並轉載於香港模擬鐵路聯盟的全篇宣傳電郵及圖像。(參考文中香港模擬鐵路聯盟的隱藏文字)

判  決:暫停貼文權 7 日
備  註:/

D1 板板主
admin54 (da54)

davidng 發表於 2007-3-27 17:44

"將來,你上班、逛街,旅程可更暢通無阻;去購物、游水抑或行山,可更方便,更直接;每次乘車,亦可即慳車費!待立法會及小股東通過地鐵九鐵合併,方案一經落實後,兩鐵將成為一個貫通全港的鐵路網絡,你便能享受到以上種種好處!"
作嘔 ! 歪理 ! 不如地鐵做埋巴士啦 !:@
慳車費不是威脅, 毋須合併都可落實, 兩鐵合併將成為唯一的鐵路, 壟斷全港的鐵路, 到時米而成炊, 洗咩平比你, 轉頭就加番價 / 減班次, 或轉為商場, 廣告, 成為領滙翻版, 益了股東, 不務正業

TP人 發表於 2007-3-27 20:44

原帖由 davidng 於 27/3/2007 17:44 發表

作嘔 ! 歪理 ! 不如地鐵做埋巴士啦 ! :@
慳車費不是威脅, 毋須合併都可落實, 兩鐵合併將成為唯一的鐵路, 壟斷全港的鐵路, 到時米而成炊, 洗咩平比你, 轉頭就加番價 / 減班次, 或轉為商場, 廣告, 成為領滙翻版, 益了股東, 不務正業

可惜,現實就是:
地鐵和政府已經塑造成一個假象
令市民覺得「合併」只有好處,無壞處
因為地鐵和政府沒有打算講出壞處
而一般市民又無興趣和時間慢慢研究兩鐵「合併」的利弊
以致市民信哂政府的一套

領滙上市前,
鄭大班申請司法覆核,
結果一眾市民話佢阻住哂,
拖垮股民搵錢機會;
到了今日,
領滙股價未見十分突出,
但小商戶已經叫苦連天,
皆因領滙只顧引入大公司進駐旗下商場,
扼殺原有小本經營的商戶生存機會
用商業角度睇,似乎無可厚非,
但從社會責任角度睇,領滙就肯定爭唔落
唔知而家鄭大班有咩感想?

至於「協同效應」,
新巴城巴那一種已經令我嚇怕,
當年新巴的進取和熱誠,
今日已經無可能再搵到
如果同一例子於香港鐵路上再發生,
難以想像

ahbong 發表於 2007-3-28 00:57

原帖由 davidng 於 2007-3-27 17:44 發表
慳車費不是威脅, 毋須合併都可落實, 兩鐵合併將成為唯一的鐵路, 壟斷全港的鐵路, 到時米而成炊, 洗咩平比你, 轉頭就加番價 / 減班次, 或轉為商場, 廣告, 成為領滙翻版, 益了股東, 不務正業

「車費可加可減機制」要待兩鐵合併後才會生效
不合併是不可能減車費的
兩鐵及巴士在過往幾十年
根本都未減過價
何來「毌須合併都可落實減價」的可能性?

你把這點說成是威脅亦沒辦法
兩鐵是用雞脾去威脅你的
不是拿支槍

至於轉頭就加番價/減班次這點
實在是很難理解
因為合併後加或減價須跟隨工資變動及通賬指數
不存在「洗咩平比你,轉頭就加番價」
因為兩項指數都係市場主導的
但若果你不同意通賬及人工上升時兩鐵就可以加價
則是另一回事
若果你想要「可減不可加基制」
今晚發個好夢吧

而兩鐵合併與兩巴合併不同
不存在削減重疊路線及班次的可能性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7-3-28 01:07 編輯 ]

cmho1010 發表於 2007-3-28 01:12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7-3-28 00:57 發表


因為合併後加或減價須跟隨工資變動及通賬指數
不存在「洗咩平比你,轉頭就加番價」
因為兩項指數都係市場主導

難道你忘記了早前的建議是﹐
合併後的新公司可以就個別路線作出不同程度的價格調整﹐
只要平均加/減幅跟工資變動及通賬指數一樣﹐與及差別不大於百分之十嗎﹖
咁咪即係地鐵可以就有個別虧損路線大幅度加價囉。
何況根本無人講過“平均加幅”如何計算﹐
成件事唔見得真係好市場主導囉。

ahbong 發表於 2007-3-28 09:35

原帖由 cmho1010 於 2007-3-28 01:12 發表

難道你忘記了早前的建議是﹐
合併後的新公司可以就個別路線作出不同程度的價格調整﹐
只要平均加/減幅跟工資變動及通賬指數一樣﹐與及差別不大於百分之十嗎﹖
咁咪即係地鐵可以就有個別虧損路線大幅度加價囉。
何況根本無人講過“平均加幅”如何計算﹐
成件事唔見得真係好市場主導囉。

奇怪的是
很多議員要求合併後「長途減 15%,短途減 10%」
何以今日要求不同路線有不同減幅
將來卻要不同路線要有相同加幅?

當然我並不完全讚同不同路線不同加幅的建議
但不代表因此就要全盤否決兩鐵合併
很多細節在落實合併之前還可以修改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都市日報地鐵友禮會「友說友說」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