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2010.KL1647
發表於 2007-4-26 22:38
原帖由 mckhgc 於 2007-4-26 22:1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八及九樓的兩位:羅湖開出既南行車,係咪只載o係羅湖上車既客,唔載o係「其他站」上車既客呢?如果係,咁兩位講既就成立:L
唔係話羅湖站的需求比其他站大,而係事實上,羅湖開出既車,係載有羅湖+「其他站」既客,
而由上水/大埔 ...
我上面講左,既然行上水既千九已經幫手清左一堆其他站既客,咁行上水既烏蠅只需載羅湖+少少其他站既客
反而千九行羅湖要載羅湖客,再載其他站既客,由於烏蠅載客量較少,比千九清走少左其他站既客,o的客始終要迫你部千九
千九又唔係比烏蠅載多好多,係月台上既客咪多左囉,要載晒佢地咪要加車囉,加車就要買多o的車(要有車做後備架)囉,咁樣資源咪浪費左去買車囉,咁仲唔係浪費資源係咩?
所以千九行羅湖,烏蠅行上水絕對不是資源錯配囉
[ 本帖最後由 JP2010.KL1647 於 2007-4-26 22:40 編輯 ]
kkt
發表於 2007-4-26 22:46
原帖由 JP2010.KL1647 於 2007-4-26 22:3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上面講左,既然行上水既千九已經幫手清左一堆其他站既客,咁行上水既烏蠅只需載羅湖+少少其他站既客
反而千九行羅湖要載羅湖客,再載其他站既客,由於烏蠅載客量較少,比千九清走少左其他站既客,o的客始終要迫你部千九
千九 ...
我贊同JP2010.KL1647的看法
唔好睇到朝早繁忙時間(0700-0900)o既羅湖咁大
雖然羅湖絕大部分時間都好多人:loveliness:
朝早由羅湖南下o既乘客
大多數都係o係上水已經下了車返工返學
所以用MLR來行羅湖
絕對有道理
唔信你可以朝早去上水南行o既月台就知
mckhgc
發表於 2007-4-26 23:06
點解成日講到一班SP1900過後,就會好少人黎等車咁?
我假設羅湖及上水兩站,每站每分鐘會增加南行候車乘客各一百人。現有兩班北行車,班次相隔一分鐘。下稱A車的以上水為終點,下稱B車的以羅湖為終點。好似閣下所講咁,A車用SP1900,B車用烏蠅頭,A車黎先。
首先A車到達上水並已調頭在南行二號月台吉車上客,上水站南行一百人全部上車,開出,A車上載有一百人。
一分鐘後,上水站二號月台又有一百人候車,B車亦往羅湖上客完畢,調頭南行駛至上水站二號月台,B車上已載有羅湖上車既客,由於相比上水站,羅湖站少左A車呢一班車,所以羅湖站月台上既候車乘客應比在上水站候車既客為多,我假設佢比上水等多一分鐘,已經二百人,再加上水既一百人,結果B車上就有成三百人。
我就算當你羅湖上車既人,有成一半o係上水就落(學生就有可能,但上班一族就......上水有幾多工?),B車過左上水後,都仲有成二百人。
結果就係相對少人既A車用闊落既SP1900,相對多人既B車用狹窄既烏蠅頭,少人搭用闊車,多人搭用窄車,冇問題?仲未計兩車先前北行時既情況。
如果兩車互換,A車係烏蠅頭,B車係SP1900,A車以吉車狀態在上水站二號月台上客時,亦不見得會唔夠載/上唔晒,更不見得會因而增加後車(B車)的負擔。
而且已經係好樂觀既假設,事實上B車既擠逼情況,係遠比以上既假設嚴重。首先如果AB兩車北行時是相隔一分鐘的話,兩車調頭南行時,兩車之間的距離會否仍否保持只是相隔一份鐘呢?B車來往上水及羅湖的行車時間、在羅湖站的上落客時間怎樣呢?而且羅湖站的客量,是否真的和上水站一樣,而不是比上水站為多呢?
如果講到咁都仲有有唔明的話,咁我真係冇眼睇咯
[ 本帖最後由 mckhgc 於 2007-4-26 23:27 編輯 ]
JP2010.KL1647
發表於 2007-4-27 11:02
原帖由 mckhgc 於 2007-4-26 23:0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點解成日講到一班SP1900過後,就會好少人黎等車咁?
我假設羅湖及上水兩站,每站每分鐘會增加南行候車乘客各一百人。現有兩班北行車,班次相隔一分鐘。下稱A車的以上水為終點,下稱B車的以羅湖為終點。好似閣下所講咁,A車用SP1 ...
你呢個根本就係一個原全錯誤既假設!
你無諗個除左上水外粉嶺同太和既客(大埔墟有大埔墟車載)
如果A車係上水之後仲有空間上車,咁粉嶺太和既乘客都可以上
而B車因為係上水已經滿晒(按你既假設),其他站既客就載唔到
如果用烏蠅行A,千九行B,烏蠅就載到上水+粉嶺+太和既客,千九就載羅湖+部份上水客
由於上水+粉嶺+太和客多過羅湖+上水客(唔好同我講話唔係)
用載少o的客既烏蠅行較多客既上水線,就只載到上水同部份粉嶺既客(假設上水粉嶺太和三站客量差不多)
而載多o的人既千九行少o的人既羅湖線,按你既假設的話,就載到羅湖+上水+少部份粉嶺
太和既客點算呢?係咪企係度就算?唔打去九鐵投訴就怪喇!
既然千九行上水,烏蠅行羅湖
而千九有能力係上水粉嶺後載到少部份太和客
烏蠅就因為上水粉嶺客有一部份比千九清左亦載到少部份太和客
彼此間互相清到客之餘,又可以減少月台等車既乘客,不是很好嗎?
如果你認為羅湖車清得晒上水+粉嶺+太和客,咁九鐵唔使開大埔墟/火岸特車喇
epsilon
發表於 2007-4-28 03:03
簡單數學問題一個, 你計下:
1) 用高容量列車行最高需求路段+用低容量列車行畢全程(包括低需求路段)
定係
2) 用低容量列車行最高需求路段+用高容量列車行畢全程(包括低需求路段)
邊個方法既總運載能力較高?
換句話講, 即係你想
1) 高容量列車頻密d
定係
2) 低容量列車頻密d?
mckhgc
發表於 2007-4-28 12:25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07-4-28 03: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簡單數學問題一個, 你計下:
1) 用高容量列車行最高需求路段+用低容量列車行畢全程(包括低需求路段)
定係
2) 用低容量列車行最高需求路段+用高容量列車行畢全程(包括低需求路段)
邊個方法既總運載能力較高?
換句話講 ...
閣下是否忽略了,「全程」的定義是包括高需求路段?你想高容量列車食多D客,定低容量列車食多D客?
上水同羅湖車既客量分別,或者唔算太明顯,我用最明顯既羅湖車同火炭特車比較,事實上火炭車都用唔少用千九。一架到羅湖至折返,一架到火炭就折返,你估邊架車需求量大,邊架多人搭,邊個適合用大車?
閣下指高容量列車只行高需求路段,可以做到高容量列車有較密次,係事實。但包括高低需求路段既全程(其實需求量比淨高需求路段更高!),係咪就反而要用低容量列車及較疏班次?
兩個做法:
1.負擔包括高低需求路段的全程(最高需求)客量就較疏班次,並用低容量列車;淨負擔高需求路段(不是"最高"需求)客量就較密班次,並用高容量列車。
2.負擔包括高低需求路段的全程(最高需求)客量就較疏班次,並用高容量列車;淨負擔高需求路段(不是"最高"需求)客量就較密班次,並用低容量列車。
以上邊一個做法,係可以較為平衡,邊一個做法係會一面倒?自己唸唸啦
再講,以東鐵早上繁時南行既情況,所謂的低需求路段,到底係「低」到去邊呢?
[ 本帖最後由 mckhgc 於 2007-4-28 14:26 編輯 ]
mckhgc
發表於 2007-4-28 13:00
原帖由 JP2010.KL1647 於 2007-4-27 11:0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你呢個根本就係一個原全錯誤既假設!
你無諗個除左上水外粉嶺同太和既客(大埔墟有大埔墟車載)
如果A車係上水之後仲有空間上車,咁粉嶺太和既乘客都可以上
而B車因為係上水已經滿晒(按你既假設),其他站既客就載唔到
如 ...
根本完(唔係原)誤既一直係閣下,閣下既論點真係令我笑餐死。
很簡單的道理,我就算當你上水站多人過羅湖站,但羅湖開出既車,點都多人搭過上水開出既車,畢竟係負擔多一個站,仲要係列車班次相對較疏既站(因為有部份車未到呢個站已調頭)。
除非羅湖站係完全無人上車、或羅湖開出既車到上水會飛站、或羅湖上車既人,到左上水會一個不漏全部落晒,但係人都冇可能。
千九行羅湖,烏蠅行上水,就係多人搭用大車,少人搭用細車,不是很好的平衡做法嗎?
我完全不明白閣下為何堅持「用載少o的客既烏蠅行較多客既上水線,而載多o的人既千九行少o的人既羅湖線」這明顯的謬誤,「羅湖線」會比「上水線」少人?定係又一個人以為「羅湖線」係唔包括「上水線」?「羅湖線」有「羅湖站+上水站」既客量,「上水線」就只有「上水站」既客量,如果有人竟然堅持「羅湖站+上水站」既客量會少過「上水站」,咁真係無法討論了
[ 本帖最後由 mckhgc 於 2007-4-28 14:13 編輯 ]
bose_hung
發表於 2007-4-28 14:34
原帖由 mckhgc 於 2007-4-28 13:00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根本完(唔係原)誤既一直係閣下,閣下既論點真係令我笑餐死。
佢係有 point o架,
明知自己日日都搭成半個鐘頭火車出九龍,
邊個唔想搵位坐?
每個南行月台亦有標明呢D特車o既開出時間,
夾o岩時間上呢D特車o既大有人在,
所以「羅湖站+上水站」既客量會少過「上水站」,
係絕對有呢個可能!
數就係咁計,
道理亦係咁講,
不過事實係咪好似小弟咁講呢?
小弟未能證實……
Raymond
發表於 2007-4-28 16:48
馬鐵通車後, 大圍至九龍塘一段成了樽頸位
每朝都要疏導大批南行乘客
假設morning-peak大圍出九龍方向每小時27班車
SP1900行全程既話, 只有五至六班是千九, 其餘二十多班是MLR
如果SP1900行短途車既話, 可能會有八至九班是千九
令畢架山隧道的運載量增加
至於往返羅湖站既列車, 不會十一卡普通等都爆滿吧
尤其是南面果幾卡, 只係睇D乘客肯唔肯行:L
JP2010.KL1647
發表於 2007-4-28 17:48
原帖由 mckhgc 於 2007-4-28 13: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根本完(唔係原)誤既一直係閣下,閣下既論點真係令我笑餐死。
很簡單的道理,我就算當你上水站多人過羅湖站,但羅湖開出既車,點都多人搭過上水開出既車,畢竟係負擔多一個站,仲要係列車班次相對較疏既站(因為有部份車未到呢 ...
可能我講錯少少野,令你誤導,唔好意思
應該係咁:上水開出既車載左上水既客,咁樣係上水剩低既客就少左
羅湖開出既車載左羅湖再到上水,由於上水車已經載左一部份客
咁樣羅湖車載既上水客就少左,羅湖車可以載埋
咁樣上水車既客同羅湖車既客就差唔多
但係你要明白唔係得羅湖上水兩個站,其他站既客都要上車架
由於上水車到左上水後就掉頭,咁樣南行去到其他站既時間亦快左
上水車就會密過羅湖車,咁樣埋上水至尖東既上水車理應多過羅湖車
而上水車用千九,由於載客量較多,載上水至尖東客就較多
用烏蠅既話,載客較少,所以就載到上水至尖東客就少左
咁樣上水車用千九疏導其他站既客就會快左喇
反之用烏蠅因載客少令疏導乘客較慢,要載晒佢地咪要加車
加車就要買車,買車仲唔浪費資源(有方法可以疏導快o的你唔用,然後走去買車...)
如果九鐵由你管,咁九鐵執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