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ng 發表於 2007-5-7 22:36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7 15: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相信大家都知只有有少少常識...都知地鐵見到既問題唔細於九鐵...到時有咩事...唔通你去負責???
(風速、彎位空隙係主要面對既問題...空隙問題雖然唔夠九鐵嚴重...但亂整只會令觀塘站既乘客「被困」...
而打十風球...閘門既支撐及設計是確保不會吹倒...亂整只會成個閘門高空吹去地面)

而且...地鐵的積極程度少?
我可以解答...九鐵的研究係先過地鐵...論積極程度...九鐵的積極程度遠低於地鐵...
而且...九鐵既研究次次都係得文件...實地研究連公眾的公佈都無...又可見我九鐵公開資料遠少於地鐵
(至少地鐵唔會學九鐵...用圍板封起...)

人家正討論地鐵當年在地底車站興建月台幕門的主旨是防止冷氣流失還是防止乘客墮軌,
為什麼突然無端端力陳九鐵的不是?又拿東鐵這條興建標準與地鐵不同的鐵路來比較?
幾年來看過閣下多篇的文章,似乎你的立場偏向於某一間公司,論點亦未夠持平客觀。

至於你說九鐵沒有向公眾公佈研究月台閘門,我勸你還是先到九鐵網站及網上新聞庫找找
過去幾年的刊物及報導才向大家說。

[ 本帖最後由 tonyng 於 2007-5-7 22:41 編輯 ]

3ASV196 發表於 2007-5-7 23:18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7 21:5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即是閣下證明了,閣下的「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言論不成立。
開放式車站加設幕門/閘門是有先例,不過香港面對的風速及惡劣天氣問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地方。
加上觀塘站的月台彎度及空隙不見得少於部 ...

講真, 唔好再拎d 建築技術問題出黎, 去講要研究問題....
其實無人話唔需要研究, 無人話完全無技術問題, 但問題
係, 一直有關閘門的問題, 技術問題唔係最大的影響......

就針對返閣下的見解, 我會想講, 其實地鐵站 本身唔高, 對比於
香港好多 高層玻璃幕牆大廈, 呢d windload 考慮根本算是正常
處理的問題, 即使用返車站去比, 點睇現時欣澳都比任何一個
市區線車站更當風, 附近無建築, 但用左咁耐都無事, 我本身亦
未聽過地鐵用風速及惡劣天氣去講閘門問題.....(有同我講返)

而且商店係講緊 floor loading and foundation loading 問題, 閣下用
天氣, 風去講好易起, 其實係莫名其妙....

如果要講技術問題, 可以講唔晒, 結構, 受力, 電力, 監測, 防火,
走火, 訊號, 防水, 漏電 樣樣本身都可以係"大問題"....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07-5-7 23:27 編輯 ]

053h4 發表於 2007-5-8 13:36

gakei 發表於 2007-5-8 14:21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8 13:3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明明身地鐵話"計劃主旨是防止月台冷氣", 並不是因乘客安全而起幕門
地鐵認為自己車站的安全不存在問題
本人不明有何不成立的地方

"風速及惡劣天氣", 北大嶼山應比市區更差 ...

我估除o左安裝完畢後要注意風速及惡劣天氣問題,
亦要注意安裝過程中有關o既問題, 呢段時間唔短的。

不過相信亦唔係o的咩解決唔到o既大問題。

dennis28a 發表於 2007-5-8 17:19

原帖由 sq285 於 2007-5-7 21:5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欣澳站果三列同迪士尼果列係乜野黎架?

試問欣澳站及迪士尼站在安裝月台閘門時又是否屬於已建車站?

原帖由 tonyng 於 2007-5-7 22:3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人家正討論地鐵當年在地底車站興建月台幕門的主旨是防止冷氣流失還是防止乘客墮軌,
為什麼突然無端端力陳九鐵的不是?又拿東鐵這條興建標準與地鐵不同的鐵路來比較?
幾年來看過閣下多篇的文章,似乎你的立場偏向於某一間公司,論點亦未夠持平客觀。

至於你說九鐵沒有向公眾公佈研究月台閘門,我勸你還是先到九鐵網站及網上新聞庫找找
過去幾年的刊物及報導才向大家說。

如果這樣說,反觀閣下的回文,閣下立場也是偏向於某一間公司,試問是否又是否未夠持平客觀?
先離一離題,閣下用其他文章也是批評兩鐵合併某一間公司的所為,這樣又如何說?

而且,小弟只是以事論事,為何九鐵在試驗月台閘門時,一直沒有向公眾展示
加上,閣下所言,完全曲解小弟之意,小弟可來說過「九鐵沒有向公眾公佈研究月台閘門」?
另一方面,小弟是回應板友的「積極程度」,又何以見得小弟不能批評九鐵的月台閘門研究工作?
似乎是閣下的理解失誤,未有細閱全文所致。

相信閣下比小弟更加情楚,
九鐵在試驗月台閘門及研究月台閘門時,曾在旺角站試驗有關月台閘門,但以重重圍板封閉,公眾根本無法得知,甚至甚少向公眾提及曾在旺角站進行試驗,連實地試驗的結果也甚少向公眾提及。
對比地鐵在1997年及2002年研究地底月台幕門時,至少一直均有向公眾展示試驗成果,論透明度而言,地鐵的研究工作更勝一籌,試問何者的積極性夠高?大家心中有數。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8 13:3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明明身地鐵話"計劃主旨是防止月台冷氣", 並不是因乘客安全而起幕門
地鐵認為自己車站的安全不存在問題
本人不明有何不成立的地方

"風速及惡劣天氣", 北大嶼山應比市區更差 ...

閣下早前經已證明「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言論不成立,又來說「並不是因乘客安全而起幕門」。
如果並不是因乘客安全而起幕門,為何地鐵在宣傳及公佈中提及「可防止乘客意外墮軌」?
請閣下重新理解,「可防止乘客意外墮軌」早已符合並關注了乘客安全,雖然主旨是防止月台冷氣,但有關注了乘客安全,由此推論,地鐵也是為了乘客安全而起幕門,因此閣下的「並不是因乘客安全而起幕門」並不成立。

至於「風速及惡劣天氣」的問題,在欣澳站及迪士尼站的設計早已包括在內,問題解決了才會興建。
反觀地鐵大部份開放式車站,設計是在七、八十年代未有考慮加裝月台幕門時期而建,
月台的四季氣候梯度不同,壓力不同,足以影響月台閘門的可承受能力。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7-5-8 18:36 編輯 ]

sq285 發表於 2007-5-8 18:02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8 17: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至於「風速及惡劣天氣」的問題,在欣澳站及迪士尼站的設計早已包括在內,問題解決了才會興建。
反觀地鐵大部份開放式車站,設計是在七、八十年代未有考慮加裝月台幕門時期而建,
月台的四季氣候梯度不同,壓力不同,足以影響月台閘門的可承受能力。

或者係我唔覺得欣澳呢個室外車站依家個設計係可以防風。

我又想問,如果係因為防風而有問題,點解葵興葵芳荃灣杏花村呢幾個地面室內站又唔起?

[ 本帖最後由 sq285 於 2007-5-8 18:20 編輯 ]

dennis28a 發表於 2007-5-8 18:32

原帖由 sq285 於 2007-5-8 18:0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或者係我唔覺得欣澳呢個室外車站依家個設計係可以防風。

我又想問,如果係因為防風而有問題,點解葵興葵芳荃灣杏花村呢幾個地面室內站又唔起?

同樣地,列車帶來的氣壓梯度及風速也會影響荃灣、葵興、葵芳、杏花邨則向式的車站的加設。
在立法會上次討論早已提及過,問題雖然不大,但需要時間計算。

sq285 發表於 2007-5-8 19:15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8 18:3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同樣地,列車帶來的氣壓梯度及風速也會影響荃灣、葵興、葵芳、杏花邨則向式的車站的加設。
在立法會上次討論早已提及過,問題雖然不大,但需要時間計算。
列車駛入有幕門o既地底站o既氣壓梯度同風速點都大過呢幾個站掛

tonyng 發表於 2007-5-8 19:40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8 17: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這樣說,反觀閣下的回文,閣下立場也是偏向於某一間公司,試問是否又是否未夠持平客觀?
先離一離題,閣下用其他文章也是批評兩鐵合併某一間公司的所為,這樣又如何說?


真的嗎?那麼我不介意和你一起尋找,在過去九年來小弟於香港各大討論鐵路的論壇所貼出的文章,
究竟有幾多不持平客觀。至於關於兩鐵合併一文,我只是說事實直說而已。

至於閣下近來所貼出之文章的立場,相信其他板友有眼睛去看、有腦袋去分析,而我亦不會再加以評論。
之前如有冒犯,請見諒。

而且,小弟只是以事論事,為何九鐵在試驗月台閘門時,一直沒有向公眾展示
加上,閣下所言,完全曲解小弟之意,小弟可來說過「九鐵沒有向公眾公佈研究月台閘門」?
另一方面,小弟是回應板友的「積極程度」,又何以見得小弟不能批評九鐵的月台閘門研究工作?
似乎是閣下的理解失誤,未有細閱全文所致。相信閣下比小弟更加情楚,
九鐵在試驗月台閘門及研究月台閘門時,曾在旺角站試驗有關月台閘門,但以重重圍板封閉,公眾根本無法得知,甚至甚少向公眾提及曾在旺角站進行試驗,連實地試驗的結果也甚少向公眾提及。
對比地鐵在1997年及2002年研究地底月台幕門時,至少一直均有向公眾展示試驗成果,論透明度而言,地鐵的研究工作更勝一籌,試問何者的積極性夠高?大家心中有數。

手民之誤,小弟的原意是想指「九鐵沒有向公眾公佈研究月台閘門的資料」。
因為事實上,九鐵在多年前(你可以自己找找看)已有在其刊物中展示過月台閘門的
其中一些設計及模擬圖。

053h4 發表於 2007-5-8 20:33

頁: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太陽報]兩鐵屈服露天站裝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