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9 15:07

tonyng 發表於 2021-11-9 14:28
推倒重來的話,第一件要考慮的是不能在Day 1造成加價,否則很難過關。按今天的票價,有兩個方法處理東鐵的 ...

呢個$5事實係根據港鐵市區線個架構推斷出黎, 又出奇地配合到里程計費個玩法
過海有preimum亦唔係港鐵專利, 個人覺得就連$5都唔應該去收, 但唔收的話港鐵就會太「平」而overload
就只有繼續因循地放返呢個玩法入去


groom1002 發表於 2021-11-10 11:25

本帖最後由 groom1002 於 2021-11-10 14:38 編輯

撥入現行收費計算標準,把西鐵屯門至元朗出紅磡等於東涌線東涌至九龍,收費等於$17.7,西鐵未過海就收$21.7實唔合理 ,西鐵過海hku-天后減至$23.1,其餘$26.5,另外屯門至元朗出荃灣葵青/欣澳減至$12.5,美孚/南昌/東涌$15 。
東鐵非過海段(唔包馬場)跟返荃灣線非過海段兩站一跳,以紅磡為起點,旺東/九龍塘$4.7, 大圍/沙田$5.6 ,火炭/大學$7, 大埔墟/太和$8.7, 粉嶺/上水$10.5 東鐵新界段過海劃一$14.9。前地鐵相關區域要相應減,尤其彌敦道段,例如尖東>九龍塘現時$7,若考慮東鐵段收費模式,就減至$5.6,同04年地鐵車費一樣。問題部分路段出短加長減,大圍>上水$7.3,換制後就加至$8.7,仲有短貴長平亦出現,換制後紅磡>鑽石山$7,但去大圍/顯徑反而收$5.6

DIH 發表於 2021-11-11 12:57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1-11-11 13:01 編輯

要怪就怪當年冇一早起埋東九龍(土瓜灣)線,令地鐵及九鐵系統長期以線性思維運作,直至尖東站啟用,開始出現短途狂跳錶現象。

歷史上,東隧通車都令本來兜遠路的車程變得直接,而家睇(現行票價)觀塘去鰂魚涌平過觀塘去金鐘,唔知有冇人記得,當年觀塘往港島東有冇減價?定只係將觀塘往港島西車程加幅增大?

tonyng 發表於 2021-11-11 13:00

DIH 發表於 2021-11-11 12:57
要怪就怪當年冇一早起埋東九龍(土瓜灣)線,令地鐵及九鐵系統長期以線性思維運作,直至尖東站出現,被迫短途 ...

東隧通車時,九龍東往港島東有減價。

kmb_680 發表於 2021-11-11 20:08

價格差異響新界區內最明顯, 如果好似建議咁全港九新界畫一收費準則, 馬鞍山<>車公廟 / 屯門<>錦上路之類加幅都好甘... 始終新界地方大, 區內距離等於市區跨幾區, 所以新界路線區內可能要有另一個收費準則先male sense

290x 發表於 2021-11-16 15:57

DIH 發表於 2021-11-11 12:57
要怪就怪當年冇一早起埋東九龍(土瓜灣)線,令地鐵及九鐵系統長期以線性思維運作,直至尖東站啟用,開始出現 ...

通車初期,為吸引乘客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不論是否由東九龍地鐵站入閘,只要用通用儲值票,刷過置於鰂魚涌站的核票機,就可享有折扣。

284 發表於 2021-11-16 16:13

如果跟里程,東鐵西鐵東涌綫都會大幅加價,實嘈

吳宗錡 發表於 2021-11-17 22:05

kitarolo 發表於 2021-11-9 06:06
1. 對乘客最理想係按地圖上
兩點距離而非行程計費,例如
上水往錦上路需大幅減價,現實


我聽人講去羅湖/落馬洲站車費特別貴並唔係因爲政府受離境稅,而係1982年九廣鐵路局改組成九廣鐵路公司之後,脫離咗政府架構,改爲自負盈虧。九廣鐵路公司爲咗維持本地段嘅低票價,以免加重居民負擔,就大幅提高來往羅湖嘅車程嘅票價,用當時仍然係獨市嘅過境生意補貼返本地車程。(當年重未有鐵路上蓋物業)

問題係唔知點解2007年兩鐵合併之後,港鐵公司並無降低返來往羅湖/落馬洲站嘅票價。

tonyng 發表於 2021-11-17 23:11

吳宗錡 發表於 2021-11-17 22:05
我聽人講去羅湖/落馬洲站車費特別貴並唔係因爲政府受離境稅,而係1982年九廣鐵路局改組成九廣鐵路公司之 ...

「問題係唔知點解2007年兩鐵合併之後,港鐵公司並無降低返來往羅湖/落馬洲站嘅票價。」

有必要嗎?建議你先study一下東鐵沿線的路面交通競爭。

ytxmobile 發表於 2021-11-19 16:01

kitarolo 發表於 2021-11-9 06:06
1. 對乘客最理想係按地圖上
兩點距離而非行程計費,例如
上水往錦上路需大幅減價,現實


其實大陸城市因為新線開通,部分站與站之間乘車里程減少,減價是標準操作。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拋磚引玉] 如果港鐵採用里程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