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Diesel成本太高,在沒資助情況下沒有人敢玩。
高極都唔夠基建貴。
況且生物柴油產量唔會多,
添入柴油嘅含量,頂多係個位數%。
電車嘅基建雖然都唔少,但電費夠平,先至有機會回本 zacharyho907 發表於 2021-12-10 01:30
問題係,生產氫氣要使用電解同極低溫冷凍儲存,耗電甚多;生物柴油燃燒時產生較少微粒,但都有二氧化碳, ...
而家嘅生物柴油,
多係利用食品工業廢棄嘅食油等廢料做原材料,
廢物利用。
唔似以往嘅乙醇咁,真係直接搵穀物去提煉。
(而家都不斷研究緊用廢料去提煉乙醇)。 講唔環保,副偈要入尿就已經唔環保 S3bl430 發表於 2021-12-10 01:37
氫氣唔難製造, 簡單如用電解方式便能制氫, 只係成本比一般燃料貴幾倍
技術相對電池算係成熟
唔係容易定難整呢個問題,
正如整口罩唔難,
有間工廠大廈+機器+廠房環境呢幾項就夠。
去到舊年武肺爆發初期嘅口罩荒咁,
本來D口罩只係醫療護界日日戴+其他人有病先戴,
一下子變成全民日日戴咁。
都要以月計,先至追到需求。
假若氫氣要大量製造黎做車用燃料,
成個工業同供應鏈要大規模擴充。
剩係製氫需要起獨立廠房,
無十年八載都成唔到事。
仲未計加氣站。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1-12-14 11:00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1-12-11 01:20
唔係容易定難整呢個問題,
正如整口罩唔難,
有間工廠大廈+機器+廠房環境呢幾項就夠。
咁所以而家乜都試,十年八載後睇下邊個跑出。
電動巴即使單層或小巴都未能在香港普及,可見技術上仍然有不足。如果講靈活性、故障復原能力,入燃料先天好過叉電(輸入過程夠快、同等能量的體積及重量較優勝),除非業界發展出統一標準的可拆式電池(即如各種小型電池般可在各種用具通用),用車習慣由「入油」改成「換電池」,電池在油站/車廠閒置期間叉電,叉滿再供另一部車用。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