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日誌:欣澳站-鹿頸村-長索(綑邊)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22-12-23 02:22 編輯相信大家對港鐵欣澳站不會陌生,在「欣澳」還未出現前,附近的陰澳灣就因儲存木材而聞名,天然的內灣上插有一根根經過加工的粗大樹幹,成為陰澳的標誌性景點。
本世紀初,迪士尼公司向港府要求,港鐵站和一帶地方棄用「陰澳」作為地名,整個地方迅即改頭換面。
欣澳站不止作為港鐵迪士尼綫的轉駁車站,對附近郊遊資源的運用,同樣起著正面作用。車站對岸的陰澳鹿頸村和長索因利乘便,成為市民假日探尋連島沙洲的好去處。
網上資源大多以「港版天使之路」包裝該連島沙洲,然而它需要依賴專業的潮汐預報,才能令遊人玩得安心又放心。
要掌握潮汐漲退的第一手資訊,香港天文台網站必不可少,詳情按以下連結:赤鱲角(東)、馬灣
天文台並無提供欣澳或長索的潮汐漲退資料,建議參考鄰近兩個地方的潮汐預報,包括赤鱲角(東)及馬灣,選在「適當時間」到此一遊。天文台網站亦有寫道:「如要獲得較詳細的每小時潮汐預測,請致電香港天文台查詢 (電話:2926 8447)」。
小弟會以最低潮水作為首要篩選條件,比較安全的水位是0.3米以下,然後查看何日何時退至該水平,再配合天氣和各位的假期安排行程,要盡興而歸,天時、地利、人和,絕對是缺一不可。
2022年9月4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日,在接近「適當時間」到達起點欣澳站。
向欣澳站對開海面望出去,長索就在眼前,沿海邊車路向陰澳灣走大約20分鐘,右轉往有綠色欄杆的山徑進入鹿頸村,就到達昔日存放木材的海灣,沿岸村民都歡迎遊人拍照留念。
再走約5分鐘,正式走在連島沙洲上。為趕及水漲前返回欣澳站,馬上展開我的長索綑邊之旅。
注意:此行雖算不上是遠足,然而綑邊活動始終有其危險性,必須與具有豐富攀山經驗人士同行。
當日選擇順時針進行綑邊活動,由長索西岸起行。初段一灣大石,需具一定平𧗾力。走過大石堆後,人煙也開始隔絕,是考驗心理狀態的時候。
腳下由石頭演變成岩壁,景觀亦從狀如環抱的海灣漸漸變得開闊,在低矮的岩壁上可遠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還有屯門青山的蒼翠景色。
海面平靜,海浪偶然拍打岩石,仍不損前進的心,見釣魚客架設了舒適的「龍椅」,想必他是長索的常客,而這裡距離燈塔雖咫尺之遙,卻要初嚐攀爬難度的提升。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適當時間」漸漸走遠,水位上升趕上我的腳步。繞過長索北岸「轉角位」,迎來首個難題,要踏過去的路開始被浪拍打著,心內盤算著應如何踏上去時,海浪仍不止息,似是在催促著我。
三步而已!
一鼓作氣,一腿踩在濺濕的石縫,雙手攀岩壁,另一條腿在海水上凌空略過,踏前,而最後一步,沾了海水的鞋底影響發揮,幸而安全抵埗,通過首個考驗。
在岩壁上蹦蹦跳跳,景觀不知不覺轉至屯門公路和荃灣青龍頭一帶。來到長索東岸稍事休息,抹去被岩壁擦過的血痕,略作護理後,再度起行。
數分鐘後,來到一個沙灘。這裡水不清,沙不幼,絕不宜解帶游泳,樹上鳥兒見「有客到」,不斷發出奇怪的叫聲。我環顧四周,盡是八米垂直崖壁,根本無路可進,頓時陷入窘境。
前無去路,「退路」亦不再是退路,進退兩難。走在山崖下,赫然發現兩條粗繩,掛在崖上的植物粗枝。在別無選擇之下,繩索是唯一出路。
先用力扯繩,以確定繩索固定繫穩,崖上的植物亦不易折斷,便開始游繩而上。走在垂直90度的「山路」,確是意料不到,攀上兩層樓高的崖壁後,面前盡是伸出的植物,沒有立足之地,最後只好「硬著陸」,整個人鑽入低矮植物之內,折騰了十分鐘有多,終於鑽出路來,期間幸無野生動物來訪,手腳雖多處刮損,安然離開已是萬幸。
著陸在另一個沙灘,巨石連綿,亦見人流,可舒一口氣,困難似乎已成過眼雲煙。跨過巨石陣,連島沙洲在前,確認完成綑邊之行。
千辛萬苦過後,再踏上連島沙洲,面積顯然變小,遂越過鹿頸村,原路折返欣澳站,結束這短暫而不簡單的旅程。
回到欣澳站,見時候尚早,躺在海邊大石上進行日光浴,並回看令我困惑的崖壁。如果首個考驗因滑倒而掉入海中,接著又沒有前人留下來的救命繩,需徒手攀爬而過,恐怕有機會性命不保。
所以,除非有充足的攀山經驗或擁有專業資格,否則本人不建議到長索進行綑邊活動,輕鬆踩踏連島沙洲便夠了。
最後,不得不提一宗發生在本年6月2日、造成兩人死亡的奪命意外,事發地點正正在這條「港版天使之路」。女事主疑因在連島沙洲嬉水遇溺,同行男友人欲拯救,惜最終雙雙斃命。
無論你對「陰澳」和「欣澳」有多執著,不論走在「連島沙洲」還是「港版天使之路」,是否敢於挑戰「長索」,對陰澳灣「木塘」有多大興趣,都不應忽視這段風景優美的郊遊路線潛藏著的危機。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