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日誌:逸東邨-䃟頭-沙螺灣-䃟石灣-深屈道-羗山道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23-1-2 15:06 編輯去年11月中,政府放寬防疫限制,重開全港露營、野餐、燒烤場地。
放寬限制後首個週末的11月19日,大批市民空群而出,蜂擁南大嶼進行戶外社交活動。當日原定要走大東山,因登車困難需臨時變陣。
不想浪費時間候車,登時作出另一手準備,選走熟悉的東澳古道,再加些許變奏,深屈後轉上深屈道和羗山道離開。
在東涌站搭乘新大嶼山巴士38號線至逸東邨,步入商場,向裕東路離開屋邨,轉右直走再靠右邊小路走,就是今天行程起點。此外,還可以乘搭往滿東邨的巴士路線39M,起點就在總站對面馬路。
只要找到侯王廟、足球場、東涌戶外康樂營,沿著海岸平緩的路一直走,過了東涌河口,即表示走對了路。
當日天氣良好,遊人不絕,有倆小口子,有朋友歡聚,有一家大小,還有旅團。
經過東涌灣,對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到達䃟頭,繼續輕鬆往前走,沙螺灣前的涼亭在較高處,風景優美,略作停留,拍照打卡,悉隨尊便。
進入沙螺灣前,右路往碼頭有船前往大澳、東涌、屯門,亦可把握近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的最後機會,惟進入各村落後須保持寧靜。沙螺灣至深石村的車路較斜,宜先在沙螺灣小休一會,中午到達深石村光顧餐廳大快朵頤。
走過深屈海堤行人路後,不靠右往大澳方向,選擇在深屈道迴旋處直上,走未走過的路。
深屈道由海岸邊緣的深窟灣上坡至羗山道,途中交匯於通往天壇大佛的昂坪路。
上坡的景觀較遜,惟在路上回望,除了藍天白雲,深窟灣外的港珠澳大橋,和深屈道東引水道清晰可見。只消25分鐘步程,便到達昂坪路,有北大嶼郊野公園的大型標誌,單車好手在此休息,等待友好的來臨,而再走約5分鐘,正對著圓頂的觀音山,或名膝頭哥山,即是深屈道與羗山道交界,此地亦是鳳凰徑第4段終點和第5段的起點。
行走山野多年,深屈道與石壁之間的羗山道仍未留低過腳毛,機會一場,無謂浪費。
在羗山道梅窩方向的「深屈道口」巴士站旁,本來有一條通往昂坪寶蓮寺的山徑,即是昔日的鳳凰徑第4段終點逆走。自2008年6月的持續豪雨導致石壁水塘四周多處大面積山泥傾瀉,令山體不穩,不宜復修山徑,政府遂永久封閉相關遠足徑,並進行改路。如今,該處只剩下前往寶蓮禪寺天壇大佛的廢棄路牌,和政府豎立的永久封閉通告,還有被枝葉橫生所覆蓋的舊徑遺址,那種蒼涼感,實在令人非常惋惜。
就2008年豪雨後封閉的山徑,還有附近相鄰之鳳凰徑第5段起點後,屬於羗山郊遊徑昔日的末段,該段路走在觀音山和羗山山腰,當年同遭暴雨沖毀,須永久封閉,地圖上的山徑位置亦須被剔除。在新一代山友中,此等荒徑猶如從沒出現,故網上鮮有近況流出,在此向曾經勇闖荒徑的博客們致敬。
離開荒徑,繼續沿羗山道梅窩方向走,行人路越走越窄,甚至需走在車路上,決定跨過護欄,進入長滿野草、供水務人員維修用的小路,卻難防尖刺植物釀成小腿血光之災。
由「深屈道口」巴士站下走幾分鐘,便到達下一站「石壁坳引水道通道」,這裡只有通往水務設施的私家路,沿途林木茂盛,人跡罕至。羗山道之途再難前行,最後在巴士站候車離開。
10:10 逸東商場起步
10:55 到達沙螺灣
11:25 到達深屈
11:55 深屈道鳳凰徑第4段
12:02 羗山道
12:15 石壁坳引水道通道乘車離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