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用「隨著...」官腔式做開頭, 應該諗下點解通關後, 明明北上西進的交通發達左咁多, 中港碼頭仲有船公 ...
無論我地點睇水路交通嘅未來都好啦,我之前講嘅野,可能包含左我地可以無視搭巴士往來碼頭嘅需求,從而任意抽走做緊碼頭客嘅現有綫路而無補償呢層意思。咁就當然有錯啦。我只係想指出呢個總站相比中港城門口個站吸客力低,呢個係現實。
其實往來碼頭唔等於往來碼頭個總站。如果有人想做D野去救入邊嘅綫路,提議改去更有潛質出到客嘅地方,而用中途站做返原本嘅碼頭客,我想可以接受囖。
EX-TL 發表於 2023-8-9 11:42
唔好用「隨著...」官腔式做開頭, 應該諗下點解通關後, 明明北上西進的交通發達左咁多, 中港碼頭仲有船公 ...
師兄完全正解。我有屋企人住中山,從小到大去中山嘅首選路線都係搭船,因為真係最直最快(一個半鐘就到)。
我通常去碼頭嘅路線係:搭車到彌敦道,然後穿過九龍公園,經行人天橋進入碼頭。
由此可見,中港碼頭的交通接駁並不局限於地下巴總:一出彌敦道,全香港都去到。
加上中港碼頭巴總本身設計的原因:沉咗落地底,且只能從廣東道南行進入、北行離開;
導致使用總站的路線設計和車型均有較多限制,頂多只能作為輔助性質的地區小型巴總使用。
所以其實,我當初提議改線,跟中港碼頭對外交通並無太大關係。
hellomato 發表於 2023-8-9 17:29
師兄完全正解。我有屋企人住中山,從小到大去中山嘅首選路線都係搭船,因為真係最直最快(一個半鐘就到) ...
我想我之前所講有少少錯重點。重點應該係水路往來在今日可以為呢個總站嘅線路帶來幾多客,唔係客輪自身載緊幾多客。我認為即使近年大灣區有新客輪口岸落成,即係水路交通有新客,呢個總站嘅線路都載唔到幾多個來自客輪嘅乘客。加之呢個總站唔容易吸街客,所以我覺得矛頭應該指向呢個總站,唔係指向碼頭本身。
當有將線路撤離呢個總站嘅提法,版友就指出因水路交通有需求,所以線路唔可以撤離呢個總站。在呢度我想講,以位於廣東道嘅中途站,都可以服務到水路交通嘅需求。入呢個總站唔係必須。
巴士停廣東道來做中港城,線路未端可以點行?去尖東係最順理成章。不過頭段做九龍東嘅線咁行屈翻去尖東,我就睇唔到尖東段有效益,只可以話純粹為擺車而屈翻去。另一個技術可行嘅行法係跟26A小巴循環。如果配合埋頭段加快,咁在旺區循環還算有可行性。頭段加快唔到嘅話,如此循環就唔可行。 sunhoo 發表於 2023-8-8 16:02
隨著社會變遷,仲有幾大需要為一個過時嘅口岸保留只剩象徵意義嘅巴士“網絡”?
近年大灣區係有新嘅客輪 ...
中港城下繁有幾多客要搭 14 有冇數過?
Coverage 係包埋港威到海洋中心一帶
尤其班客唔想行出去彌敦道搭 14X 果陣
14 包哂九龍城以西同埋油塘客,觀塘有 215X
13#嘅重點講白啲即係要中港城成棟拆毀重建, PTI要擺地面層先吸到客, 係咪?
其實中港城總站用開就知點行係最就腳, 其他人先會話到個站又隱蔽, 又唔起眼, 唔知名, 吸唔到客, bla bla bla盡吐一堆負面詞.
巴士由中港城總站開出後, 行佐敦道出避到廣東道 彌敦道擠塞 埋站 燈位不順 路程長等問題, 當然我亦知道佐敦道東行衰起上嚟都係幫唔落, 但至少來自海港城一帶嘅受眾, 都會視中港城總站路線為選項之列, 並非新鮮事.
至於樓主嘅建議, 明顯係將焦點擺喺東九出城喺改動後嘅優勢, 而忽略左中間區域嘅需求, 呢方面要靠修補唔係容易, 因為除咗觀塘同藍田站有215X補位, 已經肯定要用兩至三條路線先補得晒, 中港城總站有冇多兩個總站泊位呢, 定還是全部拎廣東道停站路線做修補呢, 補得晒還好, 但睇怕因一條14就做到嘅嘢, 要郁動其他本來唔關事嘅路線, 多數係得不償失.
廣東道北行站停正中港城門口, 但南行站對上同對下一個站唔係近, 過咗馬路仲要行一段路, 即使九龍公園徑50嗰度有站位已經算係近, 所以13#話總站喺地庫隱蔽, 其實以航班進出香港嘅乘客嚟睇, 地庫總站嘅方便度唔一定比停廣東道低.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3-8-9 23:39
中港城下繁有幾多客要搭 14 有冇數過?
Coverage 係包埋港威到海洋中心一帶
停廣東道都做到放工客。
撤離總站唔等於撤離中港城。
hellomato 發表於 2023-8-9 17:29
師兄完全正解。我有屋企人住中山,從小到大去中山嘅首選路線都係搭船,因為真係最直最快(一個半鐘就到) ...
你咁講不如叫人保鐵算
EX-TL 發表於 2023-8-10 00:29
13#嘅重點講白啲即係要中港城成棟拆毀重建, PTI要擺地面層先吸到客, 係咪?
其實中港城總站用開就知點行係 ...
所謂將矛頭指向呢個總站,係講呢個總站唔容易被行街客得知,唔係話連熟客都介意在呢個總站搭車。“用開就知點行係最就腳”,正正係只有熟客先知。對於生客來講,行在廣東道,根本留意唔到你嘅存在,唔特登搜尋根本唔知有你條綫。我唔係話生客以某種渠道得知有你條綫之後,仍然覺得由街邊行入你個總站麻煩而唔搭你。相反,如果站位擺街,行街嘅人唔使特登搜尋自然會望到你個站同你條綫。站位唔顯眼,係會連累到路綫知名度。
如果想改善企在廣東道嘅人對呢個總站同入邊綫路嘅認知,第一步係加返指引在條柱度,現時指引擺咁高,行在廣東道西側嘅人唔會見到。第二步係九巴在商場門口個站柱加文宣,“⬅更多路綫在中港城XX層巴士總站” “旺角 3C 238X……”
睇返你講嘅入呢個總站嘅好處,出入避到尖沙咀擠塞,同埋始終係室内站,俾到全天候服務。考慮將呢個站嘅好處加以利用趨利避害,假設真係考慮撤離總站而只停個中途站,都可以在兩繁保留入總站嘅班次。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