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om1002
發表於 2024-6-15 14:23
mak5052 發表於 2024-6-15 08:30
「批准九巴開辦小型巴士路線,大前提是不能剝奪小巴既有利益,服務人口是小巴不能吞吐的」
似乎後來運輸署 ...
新界44系只能叫九巴有眼無珠,眼白白把金蛋送俾馬亞木
siupy
發表於 2024-6-15 14:42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3:04
例如新界44系及102,其實當時運輸署有發信邀請九巴開辦,但遭九巴回拒,所以才邀請小巴開辦。
九巴自後來 ...
當時係咪因為九巴仲有專營權
所以運輸署唔能夠邀請其他巴士公司去做44 / 102 ?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5:07
siupy 發表於 2024-6-15 14:42
當時係咪因為九巴仲有專營權
所以運輸署唔能夠邀請其他巴士公司去做44 / 102 ?
應該係。
不過諗深一層,九巴真的營辧44小巴,未必生出金蛋。其實全靠小本身的彈性,才能發揮出來。
44的成功,全靠馬亞木採取分紅制,小巴滿座司機偷偷改路用最快方法返總站,違法行為下,讓小巴公司從數據看到地區的潛力。
否則九巴只會兜哂成個屯門先去上水,班次只可能15分鐘一班;
但102就肯定會生到金蛋,102只服務坑口,被九巴覺得潛在客源不足,但實際上因為直達核心地帶的優勢方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到尚德開邨時期,敢於開辦296C模仿102模式。
FY5856
發表於 2024-6-15 15:29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5:07
應該係。
不過諗深一層,九巴真的營辧44小巴,未必生出金蛋。其實全靠小本身的彈性,才能發揮出來。
其實某程度上都反映左當年既老九都幾唔敢試新東西,過份保守令到佢地都錯失左好多金蛋
好多時都後知後覺
都發現有肉食時已經俾人搶晒頭啖湯
當然,最後老九都冇係 GMB 44 開到屯門上水線,好難判斷佢地係咪一定唔會開到 B3X 級既上水屯門線
但屎水 798 都係呢個故事既翻版
GA6072
發表於 2024-6-15 16:56
FY5856 發表於 2024-6-15 15:29
其實某程度上都反映左當年既老九都幾唔敢試新東西,過份保守令到佢地都錯失左好多金蛋
好多時都後知後覺
...
因為行老周電視style
要維多利亞港以北既所有客集中係九龍區前九巴物業轉車
chowchi
發表於 2024-6-15 17:15
44/102 做得起係因為又快 (25min 到上水/10min到九龍灣}又密 (2分鐘一班車鏈), 雙層計60位都要疏4倍,速度又慢過小巴,就唔係同一回事了
Choi
發表於 2024-6-15 17:36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3:21
不會,1980年代初九巴遇上財政危機,後來新鴻基收購後核數發現九巴很多路線已經蝕到入肉。
然後提出輔助 ...
78同79好彩獲保留,今日變成金雞蛋。
kei_hk
發表於 2024-6-15 17:52
FY5856 發表於 2024-6-15 09:53
如果呢批 AT 早D出現,可能 57 58 都唔駛變綠小? 不過到 AT 要退個陣其實都係冇車行 ...
AT 要退役﹐點會無車行?
Toyota 一直都有後續的新款 "小巴" 提供﹐只係客量增長﹐令到這些 "小巴" 不足應付乘客需求﹐都係會轉大車﹐到期時就真係AT 會消失於九巴車隊。
s3n370
發表於 2024-6-15 18:35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07:07
應該係。
不過諗深一層,九巴真的營辧44小巴,未必生出金蛋。其實全靠小本身的彈性,才能發揮出來。
當問下年九巴拒絕開屯門-上水線時,北上人流多唔多呢?
九巴當年都有响屯門公路爆鑊時嘅屯門上水線,
可能就係睇住呢條臨時線嘅客量,再加北上人流未成氣候,
去做拒絕開線呢個決定?
甚至再過多好多年嘅278P,都係由早繁一班 -> 加班 -> 加下繁回程 -> 繁時雙向 -> 全日嘅278X 咁慢慢成長。
係去到279P,先至夠膽由早繁三班南行,一野升級做全日線。
KU_7002
發表於 2024-6-15 19:16
chowchi 發表於 2024-6-15 17:15
44/102 做得起係因為又快 (25min 到上水/10min到九龍灣}又密 (2分鐘一班車鏈), 雙層計60位都要疏4倍,速度 ...
唔關事啦,唔通巴士慢就唔北上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