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琳站是有側線的, 而側線這邊有一條車道, 可建月台
我知...但有d嘢唔明
但係側線隔離已經係新都城(寶林巴士總站)
可以點擴建? 原帖由 JX9097 於 2008-7-30 16:5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寶琳得單月台...
都冇得再伸延啦...
再伸延就上康盛
原則上而言,當政府決定實行 80 年代未的新市鎮設計方案開始,
寶琳一直只會成為將軍澳線的終點站,設計及規劃上並無考慮延伸至翠林及康盈一帶。
至於能否改建成為雙月台,答案是可行的,
只要將新月台於現有側線興建即可。
唯定線上,必須收回寶林一帶的學校及將鄰近道路高架化,
方可將鐵路經寶康公園延伸至翠林。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7-30 13:4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史實大混亂,現先將這些整理一下。
1967年,在建議中的集體連輸系統中,
根本沒有荃灣西一站,只有位於沙咀道的荃灣站而已。
1970年,的確有荃灣西站的建議,而總站建議在荃景花園附近,
後來因為只允許承諾興建早期系統的一部 ...
若果荃景果度唔起站....咁起條軌去到荃灣中心果度咁長又做咩.....
其實若果以而家人口情況係足夠延長架喎...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7-30 19:5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唯定線上,必須收回寶林一帶的學校及將鄰近道路高架化,
方可將鐵路經寶康公園延伸至翠林。
若果真係延長去翠林/康盛
咁車站會唔會同地面距離太遠呢?
(i mean深度方面)
而且車站好似只可以揀翠林
而康盛就應該就唔到(感覺上弧度太大)
同埋,其實若果當初定線係咁又可唔可行呢?
坑口站:名成街地底(instead of蔚藍灣畔地底)
景林站:浩明苑,新都城街市地底(instead of新都城二期旁)
寶林(琳)站:寶寧樓,靚次伯中學地底
翠林站:翠林邨商場地底
不過感覺上d站又好似密咗少少
但就cover到更多人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30-7-2008 07:54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原則上而言,當政府決定實行 80 年代未的新市鎮設計方案開始,
寶琳一直只會成為將軍澳線的終點站,設計及規劃上並無考慮延伸至翠林及康盈一帶。
至於能否改建成為雙月台,答案是可行的,
只要將新月台於現有側線興建即可。 ...
睇過將線果本書, 話寶琳站原先既構思都係分三層
-地面:島式月台x2
-第二層:大堂
-第三層:機房之類
到設計時就考慮到日後將會有一半列車以將軍澳南為總站,
因此改為單月台設計, 節省資源/興建成本。
回復 10# 的帖子
葵芳站與葵興站之間的混凝土隔音罩,為何組件之間的空隙,足以讓陽光照入罩內,卻不用伸縮縫或瀝青填補,令其減低其隔音效能?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8-7-30 19:5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原則上而言,當政府決定實行 80 年代未的新市鎮設計方案開始,
寶琳一直只會成為將軍澳線的終點站,設計及規劃上並無考慮延伸至翠林及康盈一帶。
至於能否改建成為雙月台,答案是可行的,
只要將新月台於現有側線興建即可。 ...
複雜D,將整個寶琳站及附近路軌移入地底,
再延長至翠林及加建至雙月台設計又是否可行? 原帖由 sq285 於 2008-7-30 12:1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葵興站去大窩口站入隧道,一定要用側式月台
葵興站去葵芳站沿線起果陣兩邊都係屋村,起兩條天橋可能性用造價都同用一條天橋差
葵芳、葵興架空原因我聽過係咁 :
果度原先係填海地,因技術未成熟/成本問題不敢以隧道方式興建,改以架空形式。
但島式月台對外噪音大,故改以側式月台中間入站,以減少噪音。所以當列車到荔景站就要爬升到地面,再進一步架空至葵芳。 原帖由 北角---九龍城 於 2008-7-30 19:5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若果荃景果度唔起站....咁起條軌去到荃灣中心果度咁長又做咩.....
其實若果以而家人口情況係足夠延長架喎...
路軌只是興建掉頭路軌用作車廠入口及掉車之用(甚至泊車),
以及方便日後延伸之用。
而荃灣西站根本沒有一定的興建需要,一直以來只有在 1976 年建議上出現,
但並無考慮會即時興建。
簡單黎講,每一條掉頭路軌及越位隧道總會預留一部份作日後延伸之用,
以油麻地站為例,原則上興建時無考慮觀塘線會延伸至黃埔,
但當年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時,早已講明「觀塘線總有可能延伸至其他地區」,
因此有掉頭路軌至加士居道,並非早已計劃延長,而是為了未來的可能性。
至於荃灣站延伸的掉頭路軌,
無疑,1976年的確有考慮「可以延伸至柴灣角、荃景圍」,
因此理論大家喜歡將掉頭路軌說成為日後荃景圍設站而設,我不能說大家錯誤,但事實並非一定係咁。
可是,問題根本係「考慮、可以」,而非「一早決定興建」,
所以正確說法,只是「方便日後延伸」,並非「為荃景圍設站而建的路軌」。
至於人口問題設站,其實當年荃景圍至柴灣角居住人口設計上只有三萬六千多人,
而在 80 年代早期,政府更決定至少五萬人設站,
引致由 1976 年至今,荃灣西站一直不能成事。
當然,時至今日有愉景新城,唯其替代行人接駁及小巴早已取締此工具,
根本不會為了這一小區而延伸至此(問題比東涌西站更可憐,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在規劃草圖上劃上預留鐵路車站)。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8-7-31 01:0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