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減少東鐵線車卡,以及更新信號系統來增加班次,
最大的前提是:需要改善英製MLR列車的機電牽引系統,將加減速度與SP1900系列車看齊。
將它們改為「VVVF控制 + 交流電驅動馬達」可做到這一點。 ...
將MLR改「VVVF控制 + 交流電驅動馬達」條數唔化算
長遠黎講等到MLR到期再換新車更加好
我就覺得九鐵為MLR改善工程做得太多
(翻新之後改地板,加/拆扶手,裝電視,換車底托架,加裝TMS系統,換SIV,加裙板...),
但批車狀態又唔太掂, 好似有點浪費 原帖由 KR4210 於 2008-8-5 16:32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將MLR改「VVVF控制 + 交流電驅動馬達」條數唔化算
長遠黎講等到MLR到期再換新車更加好
我就覺得九鐵為MLR改善工程做得太多
(翻新之後改地板,加/拆扶手,裝電視,換車底托架,加裝TMS系統,換SIV,加裙板...),
但批車狀 ...
好心東鐵先改善 1分鐘 等於 5分鐘的問題
如果呢個問題仲唔改, V乜鬼嘢F都無用 原帖由 請勿下車 於 2008-8-5 16:3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位就攝,唔理得咁多」
夾硬攝入去都見唔少...
彌敦道一段荃灣線全日都唔係點見試過少人
唔明白點解有東涌線都唔係好得咁(雖然已經拉走唔少人,但...我仲係覺得全日都好迫) ...
東鐵線的乘客是攝入去,
荃灣線的乘客是撞入去,
好大分別
聞說東涌線通車前的荃灣線比現在擠迫一倍 原帖由 UCR683 於 2008-8-5 11: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要減少東鐵線車卡,以及更新信號系統來增加班次,
最大的前提是:需要改善英製MLR列車的機電牽引系統,將加減速度與SP1900系列車看齊。
將它們改為「VVVF控制 + 交流電驅動馬達」可做到這一點。 ...
之前d MLR 轉左非人手駕駛, 車底都有裂痕問題...如果改變加速度, 問題可能仲大,
我睇都要換車先解決到...
換車加改訊號系統, 增加班次, 可望解決減卡帶來的問題..... 原帖由 Kaix 於 2008-8-5 19: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東鐵線的乘客是攝入去,
荃灣線的乘客是撞入去,
好大分別
聞說東涌線通車前的荃灣線比現在擠迫一倍
今晚放工先俾人推入車箱....@@ 其實以前的確仲迫,
先搞 300號等巴士線去減低地鐵壓力....
不過長遠東鐵線需求點都係有增無減, 尤其過海, 技術問題
應盡早考慮又解決 其實有沒有可能將來將東鐵四軌化呢:)
當東西線、南北線全段興建好後,於尖東站底層興建多一個島式月台給東鐵使用,然後將現時紅磡站2/3號月台保留,由尖東駛來的北行列車在該月台上落客,然後漸漸下地底去,於旺角東站南面興建兩層島式月台(上層給現有東鐵使用),跟著東鐵二線上回地面(現有旺角東站的位置)再落地底,於現時九龍站地底興建新月台,然後穿過筆架山,於顯徑游泳池旁興建顯徑站(與東西線轉乘),然後再於現時積運街/村南道的位置興趣兩個高架月台(大圍站),然後沿城門河道,於瀝源橋和沙田鄉事會路中間的位置興建河上車站 - 沙田站(同時可服務沙中和沙角居民),然後再於現沙田運動場上岸,並興建禾輋站(現沙田運動場會與源禾遊樂場一同重建),然後再落地底,於何東樓上岸,於現有馬場站作總站(新增多個出入口,並連接火炭站)。 原帖由 KZ9314@YCC 於 2008-8-5 22:2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有沒有可能將來將東鐵四軌化呢:)
當東西線、南北線全段興建好後,於尖東站底層興建多一個島式月台給東鐵使用,然後將現時紅磡站2/3號月台保留,由尖東駛來的北行列車在該月台上落客,然後漸漸下地底去,於旺角東站南面興 ...
咁多地底路段,
邊個出錢起呀?:L 原帖由 SSBT 於 2008-8-5 23:0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咁多地底路段,
邊個出錢起呀?:L
而且沙田洗唔洗咁多條鐵路...... 除了加大動力外,唔知可唔可以引入雙層車廂呢?
例如我在德國見到的呢款,佢兩端係高門:
http://www.railfaneurope.net/pix/de/car/double_deck/DBpza753/pix.html
我唔係話照跟,而係以呢個做藍本,
加上ktt的經驗,打造一種適合香港用的雙層車廂。
例如,去下層可以係斜坡,等攜帶大型行李或使用輪椅的乘客可以暢通無阻。
亦可以更改座位配置,以增加企位。
而呢隻卡,就加在重組成9卡列車的第4-6卡,總載客量同12卡車差唔多。
其中一卡的上層可以做頭等,下層做普通等,全列車得以貫通。
如技術可行,可以在這些車卡加埋摩打,以免架車行唔郁。
通常大家都會擔心雙層卡得兩道門,上落會慢;
但實情係,東鐵綫由大堂去月台的電梯位(現在的4/9卡),
通常都有條欄,將乘客分到該車卡的前或後,
中間的幾個門位比較少人等車,正正適合這種車卡。
不過,東鐵綫有MLR及SP1900行走,兩種車的通道闊度(及車鈎?)都唔同,
可能要訂兩批車,或使用可以靈活更換的接駁位配件。
我去德國的經驗係,RE/RB呢種中長距離但停站多的,
用好多雙層車,每趟車都係4-6卡全雙層,有些客量多起上來都係要企人架~
得著就係,載客量增加,但使用的月台短,減少經營成本;
經過路段的時間也短,可以增加列車密度,這些都同香港的情況吻合(香港當然比德國多人搭)。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8-8-6 15:02 編輯 ]
回復 19# 的帖子
雙層車卡的底盤較弱, 未知是否適合東鐵果種 頻開頻停 的情況何況安插在MLR每組的協調力較差, 常常推撞
盞更快出現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