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li16 發表於 2005-8-1 05:26

proschebus在 2005-7-31 07:35 AM 發表:



歷史上共有2艘太空探測船探測天王星同海王星
他們是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
他們都是70年代中期發射上太空,1988年抵達海王星,之後完成了歷史性任務
現在我們對天王星同海王星的認識,大部分都是靠這兩艘探測船 ...
上兩個月睇左新聞,
航海家1及2己經穿越太陽系範圍,
進入外太空,
觀側會直至2020年。
Ref:
http://www.nasa.gov/vision/universe/solarsystem/voyager_agu.html
佢地帶有一張充滿地球聲音既唱片,
以供外星人聽用,
從而探訪地球。

hk4sure 發表於 2005-8-1 16:41

joeli16在 2005-8-1 05:26 AM 發表:

上兩個月睇左新聞,
航海家1及2己經穿越太陽系範圍,
進入外太空,
觀側會直至2020年。

係呀! 航海家1及2號這對孖生兄弟已經分道揚鑣,
細佬(航海家2號)向行星軌道平面下方(南)走;
阿哥(航海家1號)則向上(北)走,
而阿哥的「航海」速度也較細佬高,
所以它是離人類最遠的人造物體。



佢地帶有一張充滿地球聲音既唱片,
以供外星人聽用,
從而探訪地球。


外星人收到張唱片後唔知識唔識點樣放來聽呢? :D

[ Last edited by hk4sure on 2005-8-1 at 16:57 ]

hk4sure 發表於 2005-8-1 16:46

proschebus在 2005-7-31 11:35 PM 發表:

歷史上共有2艘太空探測船探測天王星同海王星
他們是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
他們都是70年代中期發射上太空,1988年抵達海王星,之後完成了歷史性任務
現在我們對天王星同海王星的認識,大部分都是靠這兩艘探測船 ...

其實探測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只有一艘,
因為航海家1號在探測完土星後就與預算一樣,
被它的引力往上扔(北), 無緣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並將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任務交給航海家2號完成。

[ Last edited by hk4sure on 2005-8-1 at 16:52 ]

ATS48 發表於 2005-8-1 17:50

到2020年之後佢地兩兄弟係咪因離太陽太遠開始冇電?
現時佢地離地球有幾遠?係咪仲遠過太陽去海王星來回?
唔知佢地既時速係幾多公里呢 XD

DIH 發表於 2005-8-1 18:04

如果粒新星係Sedna的話,我個天文學阿sir已提過,是最大的Oort Cloud物體,
約四分三冥王星大小。引文:
Sedna, discovered on 14th, November, 2003, is a reddish object in the so-called
inner Oort cloud. It is about 3/4 of Pluto in size.
竟然係咁,我以為係真係新的發現添。

hk4sure 發表於 2005-8-1 18:35

ATS48在 2005-8-1 05:50 PM 發表:

1. 到2020年之後佢地兩兄弟係咪因離太陽太遠開始冇電?
2. 現時佢地離地球有幾遠?
3. 係咪仲遠過太陽去海王星來回?
4. 唔知佢地既時速係幾多公里呢 XD

1. 估計壽命還有20-30年, 不過無電的原因不是離太陽太遠,
    因為它們不是用太陽能, 而是核能。
    當核原料不能再供應足夠電力給通訊系統,
    它們就玩完了...

2. 在2005年頭, 航海家1號與太陽的距離
    約是地球離太陽的94倍 (即94A.U.)

3. 是, 航海家1號現時的距離大約是太陽去海王星的3倍

4. 航海家1號 - 每年走5億2千萬公里
   (相等於以低於四分鐘的時間, 由紐約飛至洛杉磯)
    航海家2號 - 每年走4億7千萬公里

參考: nasa - voyager homepage

[ Last edited by hk4sure on 2005-8-1 at 18:37 ]

hk4sure 發表於 2005-8-1 18:47

DIH在 2005-8-1 06:04 PM 發表:

如果粒新星係Sedna的話,我個天文學阿sir已提過,是最大的Oort Cloud物體,
約四分三冥王星大小。引文:
Sedna, discovered on 14th, November, 2003, is a reddish object in the so-called
inner Oort cloud. It is about 3/4 of Pluto in size.
竟然係咁,我以為係真係新的發現添。

查查資料, 發現今次的第十顆行星的確不是板友所說的Sedna,
Sedna編號為2003VB12,
今次的行星則是2003UB313,
名稱還未公布。

不過這顆星也是在2003已被發現,
今年一月八日確定為行星,
而兩天前美國太空總署才正式對外宣佈它為行星,
其實無可能一發現星就可確定它是否行星,
尤其是離我們這麼遠的星。

而它的大小問題,
根據它的光度分析, 假設它百分百反光,
它也與冥王星差不多大小。
但鏡也不會百分百反光,
所以它肯定大於冥王星, 估計是1.5倍大。

[ Last edited by hk4sure on 2005-8-1 at 19:20 ]

hk4sure 發表於 2005-8-2 17:44

cheungtszfung在 2005-7-31 11:22 AM 發表:

一般情況下,新行星的命名規定有甚麼?

第十行星又會否再以古希臘的神為名?#:-[


係無乜規定的, 只要個名與其他星體不同就成了。

不過九大行星也用希臘或羅馬的神為名,
所以這顆星的發現者也想跟隨這個傳統,
但是大部分希臘或羅馬的神名已用於其他小行星。

而發現者認為最理想的名會是Persephone,
衪是Pluto(冥王星)的妻子,
原來第十顆行星部分軌道在冥王星之內,
所以當它是冥王星之妻子也很適合,
但很可惜這個名已經用於一顆小行星上。

參考: 冥王星與第十行星(2003UB313)軌道圖

而唯一一個未被使用的希臘或羅馬神名是火神Vulcan,
這個名未用是因為預留給可能存在的比水星更近太陽的行星,
但是發現者認為用火神命名一顆冰冷的星不太適合。

參考: 第十行星發現者所設立的網頁 (頗詳細的第一手資料)

tomtom2015 發表於 2005-8-2 20:44

hk4sure在 2005-8-2 05:44 PM 發表:
係無乜規定的, 只要個名與其他星體不同就成了。

不過九大行星也用希臘或羅馬的神為名,
所以這顆星的發現者也想跟隨這個傳統,
但是大部分希臘或羅馬的神名已用於其他小行星。

而發現者認為最理想的名會 ...
請問中文名字是否由中國命名或由英文翻譯過來。
如果由英文翻譯過黎,會唔會有乜王星乜星咁美呢?
唔知中文名會繼續乜王落去還是就咁兩個數字呢?

hk4sure 發表於 2005-8-2 23:19

tomtom2015在 2005-8-2 08:44 PM 發表:

請問中文名字是否由中國命名或由英文翻譯過來。
如果由英文翻譯過黎,會唔會有乜王星乜星咁美呢?
唔知中文名會繼續乜王落去還是就咁兩個數字呢?

金、木、水、火 和 土星肯定是中國命名(五行),
因為這些星很早已被人發現,
甚至肉眼也可見, 所以誰是第一人發現這些星也不知。

而天王(Uranus=天神?)、海王(Neptune=海神) 和 冥王星(Pluto=冥府之神)
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太陽系第10顆行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