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28a 發表於 2009-1-26 22:25

原帖由 ChickenTong 於 2009-1-26 21:2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未有規劃圖,咁係咪唔應該而家就斷定呢8棟樓,
唔會對天水圍有任何環境上面既影響先?
如果等佢既詳圖出左,到時發覺唔對路,
而反對又太遲既話,受害既只會係該區居民~
而且,呢8棟樓,響果度一定唔會有好似牛頭角上邨既效果,
加上,觀乎牛頭角上邨,佢得40層,比呢度少近10層,
同埋佢只係將以前既擋風問題減輕,
同而家呢個case唔同喎~

個人沒有對天水圍站上蓋物業下任何評論,請閣下重新翻閱小弟文章,
個人是指就天水圍溫度上升的問題上,屏風效應並非為可行的解釋。
因為小弟暫無有關資料,小弟對此項目暫無進一步批評及不滿。
在此只是解釋板友 ahbong 對「為何天水圍溫度較元朗區為高」的質疑。

另,牛頭角上邨並非將以前既擋風問題減輕,而是直接開出一條通風走廊,
但在設計定義上根本為環團所指的屏風樓。
小弟用此例子說明,只要在設計上有良好風向計算,
屏風樓根本不會出現阻礙通風及溫度上升的問題,頂多只是有礙景觀。

如果發展商進行風向計算發展,在天水圍興建如此項目亦只會出現牛頭角的結果。
問題只在乎發展商有否用心規劃,此亦為城規會正討論的規劃新機制。
不過在現有區議會相討上,只是一刀切方式阻止發展商建所謂屏風樓,
只會令雙方沒有相討餘地,亦不會有發展商理會社區的意見,根本無礙改善現有的問題。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9-1-26 22:33 編輯 ]

|_arco 發表於 2009-1-26 22:47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1-27 21:31

以此建築面積下,天盛苑共可興建八座或十二樓宇。
所以原則上天盛苑的興建根本是一大問題。

小弟剛研究過「一字形」排開的後果,原則上八座樓字根本不可行同時以「一字形」排開。
所以地區人士的假設並不成立。
這「一字形」排開情況大多只在為長方形面積下的上蓋物業才出現(如元朗站、南昌站)。

以過往發展商興建此面積(梯形)的樓宇下,應會以包圍式/二系列單排的做法。
包圍式是將八座樓字分散在建築面積的邊緣上,中央為中庭設計;
二系列單排設計是將四座以二系列排列,中央留下一道通風走廊,唯其中一邊是屏風式排列。
由於此物業與天盛苑相近,在景觀上不適宜以二系列單排設計興建,
因此物業最被大可能以包圍式分散興建。

小弟簡單研究過香港的風向(未必為正確情況)。
原則上,假設香港吹北風、后海灣向岸風時,
此上蓋物業的通風位會被天盛苑阻擋,而屏山一帶的通風走廊被此物業阻擋;
若香港吹東風及東南風時,由於上章圍為一個小圓山,
所以在任何時間下,天水圍站以西有足夠空間提供通風走廊供新鮮空氣。

問題而在南風時,建築物雖然不會阻擋天盛苑通風走廊,
反而會而直接阻擋天耀村一帶的通風。
在小弟估計下,天盛苑的通風影響反而不大,問題只在視覺影響上。
(而原則上,現時阻礙天水圍區內風向其一罪魁禍首反而是天盛苑,該區風向流動性因為天盛苑建築密度阻擋而未能直入區內)

不過新項目最大影響除了天耀居民的南風通風走廊被擋外(其餘早在興建天盛苑時被擋),
反而天水圍的視覺問題會更可怕。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西鐵天水圍站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