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口語,原來有尐都好典雅,真有其字喎
唔講唔知,原來我哋平時講嘅廣東話口語,
有啲係古漢語所遺留落來.
伊啲古語喺其他方言中已經消失晒,
唯獨喺廣東話中發揚光大.
好似多啲,行快啲個啲字原來係寫做 "尐" ;
駛乜講,唔駛客氣個駛字本身原來係寫做 "使" ;
仲有無個仲係寫做 "重" 等等
唔知你又識幾多呢?
詳細參考: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WT:YUE
[ 本帖最後由 S3BL104 於 2009-3-19 10:46 編輯 ] 可惜現在漢語文的強勢文化是北京語為基調的中文
語文合一, 就有取捨。
見TVB劇集的中文字幕,廣東話『點解』,竟然打出『幹嘛』,而不是正統的『為甚麼』。:( 如果廣州話文學盛行的話, 對保育粵語同粵語字會有幫助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09-3-23 00: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廣州話文學盛行的話, 對保育粵語同粵語字會有幫助
可惜未見過廣州話文學...
從來中文文體絕大多數都是以官話封裝, 包括各位在這裏打的中文字句 信報曹仁超o既文章用晒廣州話口語字, 不過呢d 大概未可以算係 "文學"
以往幾百年來中國各地人民都係以官話書寫, 而口語又不會丟失, 我諗一來係識字o既人唔多, 大部份人都係講返自己家鄉話, 二來人員交流不大, 唔識成日用官話溝通。
但今時今日, 中國大陸人民大量咁遷徙, 沿海幾個大方言區又咁o岩係經濟發展最快o既地區, 吸引到大量民工湧入, 結果要大量使用普通話來溝通, 去到一個地步係各地人(包括廣東人)都以普通話同自己o既子女溝通, 呢個情況就最令我擔心, 因為咁落去過多三兩十年, 我諗除左港澳台呢幾個政治地位特殊o既地方之外, 再聽唔到人(尤其係到時o既年輕人)講普通話以外o既漢方言。
其實而家大陸60歲以下o既人都基本可以用普通話溝通, 再一味強調"推普", 唔著手保護方言, 真係會引發一場文化災難。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09-3-23 01:0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可惜未見過廣州話文學...
從來中文文體絕大多數都是以官話封裝, 包括各位在這裏打的中文字句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