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28a
發表於 2009-4-28 01:25
原帖由 KR4210 於 2009-4-28 01: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加埋MTR風格係唔會買多幾架車以備不時之需同埋,
以最少列車班次黎營運東涌線,
車源應該係幾緊張, 乘客等車時間亦相應增加.
長遠而言(青衣至東涌段/荃灣至天水圍段)亦都冇可能做到2分鐘一班,
運載能力亦相應大大降低.
老實而言,會否買車也是未知知數,
而當時東涌線購車量是不包括九廣西鐵、迪士尼線(西部外走廊、西鐵延伸段前身)及昂坪360所增加的客量。
而其他市區線的用車不足因為列車班次早已接近 90 年代系統更新後的信號系統極限,
加上部份後備列車改作為迪士尼線列車之用,
儘管有再多列車,也只能在車廠存放(在康城站未通車前),
加上只購數列列車,也未必合符成本效益,引致現時市區線車源緊張。
由於車源不足的背景有異,
以此在推算地鐵營運的屯門線車源不足的理據未免不足。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9-4-28 01:27 編輯 ]
Alvin2002
發表於 2009-4-28 09:12
原帖由 h2o 於 2009-4-28 00:4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 我忘了提及, 我只係回應 "只睇車務及車站相關業務利潤" 呢部分, 正確D應該話 "如果合併後規模壯大, 單計車務等利潤都多唔過之前, 會好失敗". ...
你有冇考慮到港鐵合併後將車費減左4.8%? 若果只計車費收入, 雖然客量比合併前增加左4%, 但係港鐵車費收入比前地鐵及前九鐵合併前係減少左1%.
鐵路業務利潤增加, 係因為廣告收入比合併前增加11.3%, 零售設施(即係車站商店租金)增加42.3%.
當然08年上半年市道係比07年好, 但始終有部份原因, 係九鐵前管理層冇將車站設施營運能力發揮到最大, 就好似之前有版友提及, 房署管理商場同領匯管理商場既分別.
Ivan_Chan_2008
發表於 2009-4-28 10:48
原帖由 KR4210 於 2009-4-28 01:03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MTR營運WRL班次已比起KCR營運西鐵時班次減少,
以往KCR morning peak去到10am, 而家9.30am開始收車
以往KCR係3分鐘一班, 而家係3.5分鐘一班.
d客係問d staff點解少左車, 佢地係感受到.
non peak hour則自從MTR營運後亦引入更低速的省電模式.
WRL Sat non peak hr 多數為4-6分鐘一班(有少數相隔2分鐘, 不計接近收車時份),
而 Sun 則大部份時間5-6分鐘一班.
如果西鐵一開始就俾MTR做, 肯定冇咁頻密班次, 車廂亦會迫好多
我在其他非鐵路論壇話西鐵班次少左,即刻被人話何來少
講真,由西鐵通車至今,小弟是慣常用西鐵的乘客
只要一減少少班次或者車速慢左快左,我都會知
的確現在等車時間長了,在non peak hour以前就算班次調整後(當年話太少人用,要調整班次)都無現在等咁耐
Alvin2002
發表於 2009-4-28 13:16
原帖由 Ivan_Chan_2008 於 2009-4-28 10:4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其他非鐵路論壇話西鐵班次少左,即刻被人話何來少
講真,由西鐵通車至今,小弟是慣常用西鐵的乘客
只要一減少少班次或者車速慢左快左,我都會知
的確現在等車時間長了,在non peak hour以前就算班次調整後(當年話太 ...
以你身為乘客角度, 你覺得而家西鐵線非繁忙時間班次可唔可以接受?
等10分鐘會唔會覺得要等太耐, 不能接受?
mmlcs36
發表於 2009-4-28 13:25
tonyng
發表於 2009-4-28 14:43
原帖由 mmlcs36 於 2009-4-28 13:2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青衣+東涌的人口點都少屯/元/天啦
班次又何為只有10分鐘/班:victory:
如果當年NWL(地鐵西北線)直通LAR,西隧要同時容納AEL、TCL及NWL三條線的列車,
TCL及NWL早上繁忙時間的平均最高密度就只能做到5分鐘一班,未必能應付龐大的客量。
Alvin2002
發表於 2009-4-28 15:48
原帖由 tonyng 於 2009-4-28 14: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當年NWL(地鐵西北線)直通LAR,西隧要同時容納AEL、TCL及NWL三條線的列車,
TCL及NWL早上繁忙時間的平均最高密度就只能做到5分鐘一班,未必能應付龐大的客量。 ...
若果當年政府批西北線畀地鐵, 而地鐵就將荔景站改建為一個大轉車站, TCL改為行走東涌至荔景,
西北線行走天水圍至香港, 東涌乘客若果要坐去荔景以南就要在荔景站轉乘西北線或者荃灣線, 咁又得唔得呢?
K仔
發表於 2009-4-28 19:40
順帶請教一下,九鐵獲批西部走廊時,當時的西北新界線是計劃以何處為終點站?天水圍、屯門北、還是屯門市?
上文提及的地鐵西北線方案,又是何時的規劃?
印象中1994年的鐵路發展策略中,已把西部走廊由天水圍延長至屯門北(現兆康),那麼以天水圍為終點站的地鐵西北線,是否1993年的方案?
原帖由 tonyng 於 2009-4-28 14:4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當年NWL(地鐵西北線)直通LAR,西隧要同時容納AEL、TCL及NWL三條線的列車,
TCL及NWL早上繁忙時間的平均最高密度就只能做到5分鐘一班,未必能應付龐大的客量。 ...
可否以部份列車在九龍站掉頭作為解決方法?
又,若地鐵營運西北線,青衣特車應不會存在,因為東涌班次已經被西北班次分薄,毋須再以青衣特車限制青嶼幹線的班次。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09-4-28 19:43 編輯 ]
lzengalau
發表於 2009-4-28 21:55
西鐵線
平日早繁開檔vs現時 3 vs 3.5; 平日下繁開檔vs現時 4 vs 4.5; 日間開檔vs現時 6.2 vs (6.4) 6.7; 晚間開檔vs現時 6.2~9 vs 6.5~10.
週六週日全日開檔 vs 現時, 同時段班次五年多來只拉疏左約20秒.
pcckw
發表於 2009-4-28 22:19
原帖由 lzengalau 於 2009-4-28 21:5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西鐵線
平日早繁開檔vs現時 3 vs 3.5; 平日下繁開檔vs現時 4 vs 4.5; 日間開檔vs現時 6.2 vs (6.4) 6.7; 晚間開檔vs現時 6.2~9 vs 6.5~10.
週六週日全日開檔 vs 現時, 同時段班次五年多來只拉疏左約20秒. ...
請問星期六(公眾假期除外)從開始投入服務至現在,是否仍然是:
早繁3.5,下繁4.5,日間非繁6,晚間非繁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