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米非空調車與 12 米空調車的分別
愚問,八十年代初 12 米車投入服務時,因只有少數路線能夠使用(尤其港島區),才再推出 11 米車補救,為何當年不能使用 12 米車的路線現在大部份卻可用 12 米空調車(好似丹尼士巨龍),如九記 2A, 40, 89, 93K同隧巴 113,因為上述路線沒有什麼變動行車路線,謝謝! 原帖由 PC2625 於 2011-6-3 01:2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愚問,八十年代初 12 米車投入服務時,因只有少數路線能夠使用(尤其港島區),才再推出 11 米車補救,為何當年不能使用 12 米車的路線現在大部份卻可用 12 米空調車(好似丹尼士巨龍),如九記 2A, 40, 89, 93K同隧巴 113,因為上 ...
同路面狀況幾乎沒關係。當年12米車數目比今日少得多,故當年只有客量最龐大的路線才會採用12米車。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1-6-3 01:35 編輯 ] 九巴批E/F牌冷馬最長全部十一米...
係G牌 3AV引入之後才開始大量入十二米冷馬
可見九巴都係比較審慎,
希望買部車黎果時可以用係大部份路線 以前d 舊車係唔夠軚轉彎既...
同依家果d 金巴跟本無得比
諗下, 以前d 路邊有依家咁闊? 另一方面咁諗...九十年代初九記買冷馬係想提供舒適既豪華巴士服務
而12m車主要係俾客量同賺錢能力極高既第一線使用.
咁兩邊既乘客需求唔同,況且車費又高一截
11m冷馬可以行11,12m車行到既線,
相反12m車就未必行到11m車行到既線.
基於營運既靈活性考慮,唔一開始買12m冷馬都好正常
[ 本帖最後由 DW8306 於 2011-6-3 10:05 編輯 ] 需求唔同﹐路線變動﹐路面狀況改善﹐空調車既普及都會令巴士公司改變路線既派車
17都係﹐我初初搬入何文田個陣都係用兩軸熱車(後期仲要開217P唔入舊何文田巴總黎清D學生)
到全冷就用短冷馬
舊何文田邨拆晒就全部換晒11-12米車(D車唔駛再入舊何文田巴總﹐217P功成身退) 原帖由 Mandurah__Line 於 2011-6-3 10:24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
217p係17全冷先摺,摺線果陣何文田既舊總站仲未拆
所以17,8,7B,18來回都要入何文田村(雖然果陣d樓拆晒) 原帖由 Mandurah__Line 於 2011-6-3 10:2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需求唔同﹐路線變動﹐路面狀況改善﹐空調車既普及都會令巴士公司改變路線既派車
17都係﹐我初初搬入何文田個陣都係用兩軸熱車(後期仲要開217P唔入舊何文田巴總黎清D學生)
到全冷就用短冷馬
舊何文田邨拆晒就全部換晒11-12米 ...
記得當年17號係全線鴨車/BL,
仲有低牌箱BL添!
而217P......有三菱!:lol
即係一部17加一部217P,
清客能力同而家一部12米冷馬差唔多!:handshake 原帖由 peterpan 於 2011-6-3 11:02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記得當年17號係全線鴨車/BL,
仲有低牌箱BL添!
而217P......有三菱!:lol
即係一部17加一部217P,
清客能力同而家一部12米冷馬差唔多!:handshake
朝早17號未轉大車果陣係出車海架...
離題了 不少90年代中用雞鴨的路線,今日用12米金巴,例如11B,15,17,32,33A,36,52X,67X,70X,71K,72,75K,81
這主要因為今時今日今日轉彎比12米熱狗靈活,普及化,部份路面擴闊,例如17,當鴨退時,要搵返短熱車BL代,到BL退時,初初要用短龍及短金巴,直到何文田重建,才可以用12米車.
聽聞17在90年代想由鴨車轉3軸車,不過要不入何文田,對何文田居民不方便,結果冇實行,繁時開217P.
[ 本帖最後由 HR9710+KU1391 於 2011-6-3 13:3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