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lee 發表於 2006-2-12 16:59

我認為既然黃國彬寫呢首詩時
都冇預到會被揀入會考課程,
佢都冇乜需要話道歉之類嘅...

我老師話,陳蕾士係今年大熱,
樓主講得冇錯,past paper d 題目唔難,
且好少分,所以今年真係可能出鑊甘嘅...

大家繼續努力...

搭單,上次測驗,有條係
「如果將詩中的『他』換成『你』
描述效果有甚麽不同?」(好似係4分)
大家有乜意見?

barking 發表於 2006-2-12 17:22


古詩多用白描,少用比喻,意象較易掌握。但新詩卻多用比喻,意象難以捉摸


古詩通常以作者或詩中人物的背境、情緒、外在環境等作為出題的基本,
問題離不開客觀的人性,自然容易掌握。
而且,真奇怪,內容總離不開政治等背境。難道現今的教育,仍有科舉的殘蹟?

但係描繪一首曲......一件死物, 兼且作者仍然在生, 也沒有任何在官場的烙印; 尚未生成背境,
以現今中學課程咁興 「砌生豬肉、搭載歷史」的擬題方式, 真係難到一班師生了

virus 發表於 2006-2-12 21:21

da370 發表於 2006-2-12 22:01

你都知呢~~黃國杉!!!

究竟你知唔知自己寫緊乜架??

係lu wor~~聽人琴爭可以聞到味~睇到鳥wor~~

你做比我睇丫~~100年後都唔知得唔得呀~~

無知!

你侮辱左文學!!:@:@

你呢番言論正表示左你不學無術!:@

cong 發表於 2006-2-12 22:35

virus 發表於 2006-2-12 22:48

petcity 發表於 2006-2-12 23:07

av220 發表於 2006-2-12 23:15

其實呢種寫作手法真係好家常便飯,
詩人有邊個唔係咁用? (詩好似比一般文章, 小說來得浮誇.)
我以前睇過浮士德 (嚴格而言唔算係詩),
都有用類似呢d 既抽象比喻, 又係睇唔明ga,
但人地呢本野被奉為文學寶典.......
站在文學立場, 唔見得用呢種手法就唔好.

當然, 你站在考試立場睇, 梗係最好課書易明.
咁你只好怪當初揀呢篇文既人兄........

就算考都唔出得深, 通常都係問下寫作手法......
所以揀呢課都唔見得會輸蝕, 大家鬥吹水:L

[ 本帖最後由 av220 於 2006-2-12 23:38 編輯 ]

煙神 發表於 2006-2-12 23:58

原帖由 av220 於 2006-2-12 23:15 發表
其實呢種寫作手法真係好家常便飯,
詩人有邊個唔係咁用? (詩好似比一般文章, 小說來得浮誇.)
我以前睇過浮士德 (嚴格而言唔算係詩),
都有用類似呢d 既抽象比喻, 又係睇唔明ga,
但人地呢本野被奉為文學寶典... ...

yes,係揀嘅人有問題,唔係作者
要賴就賴考試局

U-157星之Kelvin 發表於 2006-2-13 14:24

原帖由 煙神 於 2006-2-12 23:58 發表
yes,係揀嘅人有問題,唔係作者
要賴就賴考試局
o的課文唔係考試局揀,係當年教育署揀
考試局只負責出題
鬧黃先生都無用

過埋今年都以後唔出,鬧都無用,只能輕嘆「為何不早些做徹底的課程改革」

當年我唔止有教,仲要背埋首詩
最後好少人背到,個miss先肯放棄讀呢篇詩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聽陳蕾士的琴箏》明年絕響 難倒會考生 黃國彬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