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翼 發表於 2006-3-3 19:19

原帖由 s3n370 於 2006-3-3 09:32 發表


擰轉佐個出口後,去聯合都只係行多幾步路,唔明有幾大的不便?


有些事情唔係想像中咁"簡單",他們以地鐵站出口乘客途經(順路)商場做考慮。

本人想起聯合廣場門口其中一些標語"始創出一億聯合損二十億" "有錢大晒冇錢要讓路"等等過激字眼,如果你覺得有問題或可直接前往聯合廣場詢問業主解釋你的說法讓他們明白
。:L

238X 發表於 2006-3-3 21:01

原帖由 黑翼 於 2006-3-3 19:19 發表


有些事情唔係想像中咁"簡單",他們以地鐵站出口乘客途經(順路)商場做考慮。

無錯,出到地面第一眼見唔到既地方
其實幾蝕底。稍為少 D 方向感既人都
會蕩失路。

s3n370 發表於 2006-3-4 00:59

原帖由 黑翼 於 2006-3-3 19:19 發表


有些事情唔係想像中咁"簡單",他們以地鐵站出口乘客途經(順路)商場做考慮。

本人想起聯合廣場門口其中一些標語"始創出一億聯合損二十億" "有錢大晒冇錢要讓路"等等過激字眼,如果你覺得有問題或可直接前往聯合廣場詢問業主解釋你的說法讓他們明白


小弟講的“方便”,係從整體黎考慮... :L

對聯合黎講,人流少佐係無可置疑的事,
不過最傷ge係條直去始創的隧道,同埋要封B2出口六個月。
擰轉只係其次而矣...

500 發表於 2006-3-4 13:03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6-2-25 16:48 發表


在香港角度而言,香港不宜興建架空單軌鐵路。
一來香港街道窄小;二來廣告、天橋架空建構物繁多,不利建架空單軌鐵路。

單軌系統的實際最小轉向半徑係50米。
話本地街道窄的話,小弟出得街少,敢問一吓本地的街道究竟係窄成點……

廣告果度,據講地鐵by law中係有特別的條例去limit人地的構造物必須要保持一個距離。
如果有心做的話,利用行政手段就已經可以解決。

好啦,係咪有需要個個站都要俾個人呢?我睇又未必。
一個車站基本上只需要有CCTV、單程票機、intercom、閘機等車站必要設備的話就已經有最低限度的功能。
將線係每個車站分配的職員大部份都只係customer service personals(所以只係out sourced的人)。
真正handle站務的,個人粗略估計頂盡咪8-14人per station以內。(仲未計站長可由分格離站站長包埋。)

中小型鐵路的優勢,正係可以靈活地使用其有限的resources做到相對地多的野。
呢點係大型鐵路不能比擬的。

要舉一個有效例子的話,行走東京台場內的無人列車系統正是其一。
(只計夏、冬comiket時期的patronage就已經係其預計的3倍以上,big sight有show時的客量亦都唔少得去邊,當然仲有每日都有的遊客、上班一族們……)

500 發表於 2006-3-4 13:05

原帖由 SSBT 於 2006-2-26 18:33 發表


仲有 ..
起輕型鐵路、中型鐵路要請多好多人手,
仲要搭一搭佢都要俾錢,
相比起天橋、隧道,吸引力自然冇咁大啦~

只問一句:你有見過輕鐵有多餘的人手嗎?

s3n370 發表於 2006-3-4 15:24

原帖由 500 於 2006-3-4 13:03 發表


據講地鐵by law中係有特別的條例去limit人地的構造物必須要保持一個距離。
如果有心做的話,利用行政手段就已經可以解決。


這附例只係規管新建的結構,原有的結構係不會受限制的。

再者,雖然理論上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解決,
但係若果係唔係都咁做,容易招惹民憤。

dennis28a 發表於 2006-3-4 16:08

原帖由 500 於 2006-3-4 13:03 發表

單軌系統的實際最小轉向半徑係50米。
話本地街道窄的話,小弟出得街少,敢問一吓本地的街道究竟係窄成點……

廣告果度,據講地鐵by law中係有特別的條例去limit人地的構造物必須要保持一個距離。
如果有心做的話,利用行政手段就已經可以解決。

根本無可能,唔單是係路軌轉向問題,係車站面積問題:
1. 如果使用行人天橋及大廈支撐,需要重建行人天橋,試問重建行人天橋,會引致旺角交通如何?
2. 如果由道路另外建橋墩支撐,會減少行車線,影響旺角交通進一步惡化。

而且,根本不能使用雙向來回,只有單向來回方式行走,否則需要既面積更大。

廣告方面,地鐵所使用法律是距離地鐵結構六米,試問只有十二、三米闊既街道又點處理呢?
加上,人地國家既標準根本唔適用於香港,香港鬧市無廣告根本係無可能,如果唔係點解要有地下鐵路?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新聞】 地鐵擴八爪魚行人隧道吸客.旺角站擬伸延隧道接大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