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近年來巴士設施既名稱漸漸走向「鐵路化」?
為何近年來巴士設施既名稱漸漸走向「鐵路化」?例如最近巴士站既站位漸漸開始冠上「月台」這個稱呼,實在令人費解。:o 八十年代已經聽過巴士總站有「月台」的,相信一直以來都係咁叫 月台一直有咁叫, 可能巴迷們叫慣車坑見到叫做月台會覺得鐵路化. 還有一個叫「緊急出口」,而非「太平門」。:) 外國既巴士站亦都有用platform既字眼,相信只係平時大家習慣叫車坑 比較唔慣嘅係「公共運輸交滙處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我開頭以為個總站要有的士, 巴士, 小巴 幾種交通工具至可以咁叫.
點知宜家逢係巴士總站都叫公共運輸交滙處.:@ 原帖由dongfeng 於 2013-1-8 11:57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還有一個叫「緊急出口」,而非「太平門」。:)
係因為而家玻璃都可以係太平門掛?唔通再細分太平門,太平窗咁咩 原帖由 dongfeng 於 2013-1-8 11:5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還有一個叫「緊急出口」,而非「太平門」。:)
不過呢個我覺得換名係可以接受,
始終 "太平" 一字用黎解作緊急時用 o既出口,
我覺得當初係刻意改個名比佢多,
除左起巴士 (小巴都好似係用呢個 term) 上見到太平門之外, 其他都係用緊急出口,
而家改返正名都 ok ~ 叫月台無問題,並非鐵路專用。
節錄自維基百科
「月台,原意是「賞月的高台」。中國傳統建築中,大殿、正房前方連接台階的向前方突出的平台稱為「月台」。站在月台上,一般前無遮攔,適於賞月。古人登月台觸景生情,心情舒暢,思緒萬千,會引發出各種人生感悟,並留下眾多詩詞佳作:「明從海上來,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台,對月把尊酒」(宋敏)「夜色何蒼蒼,月明久未上。不上倚城台,無奈東南嶂。」(蘇轍)等。
現代月台成為送迎之地,別離時的傷感,重逢時的喜悅,都彙集於此。」 我認為只是優化使用標準中文,看不到與鐵路化有關。
例如「太平門」應該是以前人們忌諱的緣故才這樣改(太平間就是停屍間),但是英文既然都有EMERGENCY EXIT是有緊急逃生的意思,在語言運用方面,緊急出口明顯更為準確。
另外,月台和車坑應該是兩個概念的吧﹗車坑應該是巴士使用的範圍,月台應該就是乘客候車的巴士站位置。既然是用來指示給乘客用,當然用「月台」較好。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