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第三代後置引擎巴士........
昨晚飯局後與一位朋友研究了一個歷史問題﹐大家都知道70年代中及末香港巴士市場是珍寶之類第一代後置引擎
車的天下﹐到了80年代初就輪到雞鴨車等等的末代前置
引擎巴士﹐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三代後置引擎巴士的時代。
問題就在這裡﹐在香港﹐第三代後置引擎巴士始於1978
年中巴的12部MC﹐以及79,80年的MB及DD1。姑且不理DD1
這部後繼無車的樣板﹐但MC及MB都得到了一定數量的訂
單﹐證明當時的Metrobus都算是一款可靠的後置引擎巴士
(至少比珍寶少了很多問題)﹐但為何第三代後置引擎巴士
要再過數年﹐直到83年才在香港開始普及﹐ 中間還要經歷
了雞鴨車的時代﹐中巴甚至到1979年還在購入SF。
我們討論了一段時間都得不出肯定的結論﹐所以把這個問
題放上來讓各位研究一下﹐發表一下意見﹐希望得到個結
論:)
歡迎各位發表意見:) 會唔會係當時香港o既後置引擎
巴士所具備o既條件唔夠成熟,
先出現雞鴨等呢o的反潮流o既
前置引擎巴士? 雖然當時有一
定數目o既珍寶行緊, 但係佢地
對比較陡峭o既路面上仲未受考
驗.
[ 本帖最後由 a396 於 2006-4-3 19:42 編輯 ] 原帖由 a396 於 2006-4-3 19:39 發表
會唔會係當時香港o既後置引擎
巴士所具備o既條件唔夠成熟,
先出現雞鴨等呢o的反潮流o既
前置引擎巴士? .
就係因為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ge性能唔足夠行斜路
所以有雞鴨ge出現
原帖由 oxball 於 2006-4-3 17:28 發表
昨晚飯局後與一位朋友研究了一個歷史問題﹐大家都知道
70年代中及末香港巴士市場是珍寶之類第一代後置引擎
車的天下﹐到了80年代初就輪到雞鴨車等等的末代前置
引擎巴士﹐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三代後置引擎巴士的時 ...
1979年ge SF應該係之前ge訂單黎..... 原帖由 DK704_3N133 於 2006-4-3 20:21 發表
就係因為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ge性能唔足夠行斜路
所以有雞鴨ge出現
但係雞鴨出現前﹐MC、MB已在香港出現﹐而且看來比珍寶更
可靠﹐為何又有走回頭路呢? 要繞個圈到幾年後才再入第三代
後置引擎巴士。 原帖由 68A 於 2006-4-3 20:13 發表
首先珍寶上斜唔掂係一個原因,
其次好似係訂單上的問題...
都係由其他人解釋啦~
據知九巴最後150架珍寶訂單改為勝利二型
好像說九巴不太滿意珍寶的表現及性能, 因而改買勝利二型 很有趣的題目, 讓我也估計一番.....
雖然70年代末中巴曾引入MC及MB, 但它們都是MCW最新設計
的產品, 有可能售價比較貴. 除了MC是豪華巴士及MB的高客量
設計, 一般巴士其實「唔駛咁靚」, 別忘記當年的巴士公司沒
有現在般闊綽. 相反, 雞車及Jubilant等原始設計明顯會較抵用.
另外, MCW Metrobus在推出後, 單是London Transport已購買
超過一千輛, 會否車廠根本無暇應付海外市場? 看看九巴購入
雞車及Jubilant近九百輛, 中巴也有二百輛, 需求很大, 如果
單靠MCW未必能應付需求. (Olympian在1980年才首次亮相)
對九巴而言, 既然後置引擎的珍寶巴士問題多多, 有一款穩陣
的前置引擎兼風油呔車型, 比投資在可能有隱憂的後置引擎
新車來得實際.
見笑了.
btw 檸奶兄幾時再有底盤介紹? 原帖由 oxball 於 2006-4-3 21:33 發表
但係雞鴨出現前﹐MC、MB已在香港出現﹐而且看來比珍寶更
可靠﹐為何又有走回頭路呢? 要繞個圈到幾年後才再入第三代
後置引擎巴士。
無疑你講o既係事實,
但係以 MB 同 MC 引擎馬力,
同珍寶係冇乜分別,
換句話講,
即係「上斜冇力」呢樣o野係冇改變過。
睇返中巴當年入 MB 、 MC 之時,
正好就係中巴積極試新車種、
務求要出現「超級巴士」o既年代,
(一部車要載好多人)
傳聞當年中巴曾要求兩部 36 呎珍寶,
但係對方無法製造到而告吹。
至於走回頭路、出現「雞、鴨、鵝」呢樣o野,
好可以就係同「引擎放方式影響馬力輸出」有關。
對汽車機械有認識o既朋友都會知道,
橫置引擎係會有較o既能量消耗( energy lost ),
以當年引擎發展技術,
要有足夠力量推動滿載乘客o既雙層巴士上山,
縱置引擎係必然選擇;
但係當年英國唔知點解冇公司可以研製出縱置引擎o既雙層巴士,
結果「既要縱置引擎,又要係雙層車」,
就只有走回頭路……
以上只係小弟個人分析,
並不代表任何權威性言論。 原帖由 oxball 於 2006-4-3 21:33 發表
但係雞鴨出現前﹐MC、MB已在香港出現﹐而且看來比珍寶更
可靠﹐為何又有走回頭路呢? 要繞個圈到幾年後才再入第三代
後置引擎巴士。
中巴由七十年代中開始,買車就定下兩個方向:一係為隧道線而買o既高載客量車種,
另一種係為內陸山路線而買o既中等客量並勝任山路o既車種。
由於隧道線客量增長比內陸線快好多,所以呢兩個買車方向之中,又以高客量車型最受
重視。74-79年o既長珍寶、78-79年o既MB,同埋80-84年o既ML,中間幾乎無間斷。
山路車種方面,由於中巴原有o既老式佳牌車隊都可以爬山,所以唔太需要不斷買山路
車,到78年開始先要再入LV / DS。與其話兜兜轉轉,不如話兩條購車路線並存。
至於點解要買LV / DS而唔買普通版MC或DD去行山路?中巴於78-79年購入MB / MC,當時
仲未試清楚呢款新車,但同期南區同柴灣多條屋村落成同埋擴建,馬上就需要大量可以
勝任山路o既新車投入服務。時間唔容許中巴慢慢試完先買,所以買入傳統設計o既LV / DS
係更安全o既選擇。
事實上LV性能良好,設計簡單可靠,載客量又大,得到兩巴垂青再三加單,實在不足為
奇。不過,我成日諗,如果當年中巴買番百零二百部10.3米Metrobus, Olympian或Dominator
而買少o的雞,咁去到八十年代尾以至九十年來中,成間公司o既車隊都唔會俾人太舊o既
感覺囉。
我成日聽人話,LV係用「舊車改裝」o既巴士...
[ 本帖最後由 PB602 於 2006-4-3 22:19 編輯 ] 原帖由 petcity 於 2006-4-3 22:09 發表
題外一問,第二代後置引擎巴士係唔係Titan還是Metropolitan
先謝
順便問埋 Bristol 係咪 2nd
rear-engined. T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