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lcct 發表於 2017-1-20 08:31

得罪講句,我認為所有線都應該全面分段

我認為所有一般路線,除旅遊線、機場線、邊境線及馬場線外,無論車程長短、多站與否,都應設全面統一分段收費,長遠應實行新加坡式雙向分段收費。

巴士的優點是上落方便,極度適合用作流水服務,應鼓勵乘客隨意上落。但因巴士上落客需時,所以乘客不願意使用流水線作長途服務。無論一條流水線幾長都好,都應以沿線短途客作為服務對象。

至於長途客方面,則須有大站快車(至少平均1公里設站)甚至高速公路特快服務,而該等路線不能設太多站以免停站時間過長。我認為該等路線應能令重點乘客於市區8個站內完成車程,否則即屬設站過多,須刪減重要性較低的車站。

阿偉 發表於 2017-1-20 09:24

若好似你講既學收費模式,巴士路線及班次必定大減。

miklcct 發表於 2017-1-20 09:30

阿偉 發表於 2017-1-20 09:24
若好似你講既學收費模式,巴士路線及班次必定大減。

當然啦,但係短途乘客候車時間會大幅縮短,長途乘客乘車時間亦會大幅縮短。

053h4 發表於 2017-1-20 09:37

阿偉 發表於 2017-1-20 09:38

miklcct 發表於 2017-1-20 09:30
當然啦,但係短途乘客候車時間會大幅縮短,長途乘客乘車時間亦會大幅縮短。
...

巴士路線及班次應該減一半或以上,
駛唔駛保鐵保到咁出面,距離巴士零失班日子不遠

Ming0420 發表於 2017-1-20 09:46

得罪講句,新加坡係鐵路為骨幹,巴士即使有特快亦多數只係服務同鐵路無直接競爭既路線。新加坡巴士主要都係短途接駁,巴士同鐵路公司係同一間,巴士目的多數係載人去地鐵站。而香港扮演類似既角色係小巴。
學你講等車時間係相對短,而且BBI好抵,但反之個個站多人上落成條線效率極之差,坐巴士會坐到嬲。

相反香港巴士同鐵路有競爭,運作上節省時間係好重要。交通系統既慢、唔直接,都係令新加坡好多人選擇渣車既原因。



miklcct 發表於 2017-1-20 10:14

Ming0420 發表於 2017-1-20 09:46
得罪講句,新加坡係鐵路為骨幹,巴士即使有特快亦多數只係服務同鐵路無直接競爭既路線。新加坡巴士主要都係 ...

而家香港係東西行走嘅鐵路數目嚴重不足,起碼要加以下三條線先至可以滿足而家社會需求:

港島線要一條新嘅平行路線(北港島線)
要一條中九龍線(旺角直通啟德)
同埋要一條連接新界東西嘅路線(中型鐵路)

最好重要加多條油麻地連接北角附近嘅路線(黃埔站有無過海預留位?)

同埋喺香港,完全同鐵路直接競爭嘅特快線,真係好客嘅除咗2X之外我都數唔到邊條啦。

miklcct 發表於 2017-1-20 10:26

阿偉 發表於 2017-1-20 09:38
巴士路線及班次應該減一半或以上,
駛唔駛保鐵保到咁出面,距離巴士零失班日子不遠
...

係呀,尤其是係82、106、682呢等路線完全係我眼中釘。

106至少要cut落北角(因為根本無乜人會由北角以東搭106過海)
682應該至cut港島至少一半站,阻止短途客隨意上落
慳到嘅車唔該用來開筲箕灣鰂魚涌特快過海車,令到該等客可以8個站內過到海

lsc04d11 發表於 2017-1-20 12:52

在香港一公里先設站,咁就同鐵冇分別,而且香港樓太密,一公里已唔知發生咩事。
咁搞長途線都要轉短途線黎點到點(包1,200米既步行),懶懶而不介意多付錢的港人?一定唔得。

而且唔係收十蚊而實際只搭約4.5既模式,巴士公司收入真悲。。。。

kitarolo 發表於 2017-1-20 13:09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7-1-20 13:11 編輯

反建議: 用車站分佈的方式
防止乘客叫兩飛或以上,即流水線
一個中途站,跨區/公路線一個站,近期
過海巴士線增分段收費,成果大家睇到。

原意就係唔想繁忙區域
上落客太耐,已經被批評
「唔係一出隧道就減價」
「差不多到總站才設分段」
就連九巴72只貴86幾毫子
西九龍一樣唔少客睇下邊部
先到(實際上72比86快)72到達
源禾路返太和,一樣未設分段,如果
條線係有獨市位或優勝之處,就應該
加車,而唔係特登整衰個表現。

新加坡巴士模式
係唔係官辦民營或者
一間民營一間公營所以
票價有競爭,先至做到近乎
鐵路按站收費模式? 請指教。
頁: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得罪講句,我認為所有線都應該全面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