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原帖由 HE7921 於 2007-11-23 21:56 發表  順帶一提:呢度d lift唔計G/F淨係停兩層
   
 *我影既3,4號LIFT停6,14/F
 
 另外1,2號LIFT停10,18/F
   
 其實點解停咁少層既?
  
 這個是原來的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的特色(升降機停層較少,需要樓梯上落)
 以前最少相隔六層才有升降機到達,其後相隔一層才有升降機到達
 (即G/F,6/F,8/F,10/F,......,但升降機停層分布可有兩組,例如G/F,6/F,
 10/F,......,另一組是G/F,8/F,12/F,......)
 但十分經典的是牛頭角下村,重建前的秀茂坪村等,一組升降機只停8/F,另
 一組升降機只停13/F。
 
 [ 本帖最後由 pcckw 於 2007-11-23 23:24 編輯 ]
 | 
 |  |  |  |
 
|  |  
|  | 
 | 
| 我亞公亞婆以前住同樣係廉租屋大廈既牛頭角上村第二座,該座大廈有5部lift, 其中兩部停9/13/17樓,另外兩部停11/15/19樓,剩底o個一部停5樓同7樓。
 
 亞公亞婆當年住10樓,我地上去亞公亞婆屋企通常會去9或11樓上落一層,而落
 街通常會落7樓搭lift,貪佢係「總站」冇咁易「頂閘」入唔到lift。
 
 記得o個d lift既速度係非常之慢,由地下上9/11樓要用成分鐘時間,後期換左
 lift後好似快左少少,但改進不是十分顯注。
 | 
 |  | [i]影像.從心[/i] |  |
 
|  |  
|  | 
 | 
| 不如數一數歷年新型廉租屋大廈既變化(1967~1975) 
 牛頭角上村/沙田坳村:最初設計,垃圾房設在大廈其中一端,中央lift大堂有五部lift。
 
 黃竹坑村:外牆設計有少許變化,其他跟牛上/沙田坳分別不大
 
 石蔭:外牆設計唔同左(不過估計單位間隔變化不大),並應用在隨後的廉租屋村
 
 元洲街/葵興/葵芳/梨木樹/葵盛東/何文田:中央lift大堂/樓梯改用了和五、六型徙置大廈相
 同設計(係咪得番四部lift?)垃圾房改在大廈中央,大廈兩端樓梯對面既空廳(其中一
 個原為垃圾房)取消,因而外觀上大廈兩端凹了一角。
 
 想問高超道村設計係咪同何文田村等相同?
 
 [ 本帖最後由 fai 於 2007-11-27 10:35 編輯 ]
 | 
 |  | [i]影像.從心[/i] |  |
 
|  |  
|  | 
 | 
| 原帖由 schindler 於 2007-11-25 22:35 發表  乜野lift嚟架?
 三菱
 |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