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US]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1:遊走曼哈頓 (多圖)
[複製鏈接]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8-9-14 09:20 編輯
上星期到波士頓公幹後,走到紐約巿玩三天,和朋友聚聚,
當然把握機會感受下紐約巿民引以為傲的地鐵。
其實不是第一次到紐約,但五年前的那一次,只停留了半天時間,
今次看到的,比上次實在多許多。
紐約巿地鐵網絡相當複雜,幾條線可以共用路軌,又有 Local 和 Express(中途飛站)之分。
而且經常有維修工程,地鐵路線改道,甚至個別路段停駛,並非新鮮事。
對於初到紐約的人而言,地鐵的殘舊、骯髒和混亂,也許要一段時間方能適應。
相片數目太多,視乎大家的反應,以及個人時間,隨後幾輯可能要稍後才能推出。
另外為控制 photobucket 流量,隨後幾輯可能要開新主題張貼。
第一輯只包括地底路段照片,第二、三輯將有更多露天路段、地鐵過橋的照片,
和 NY Transit Museum 的介紹,萬勿錯過。
Day 0, 7/25/2014
Line E express, 34 St/Penn Station - Jamaica/Van Wyck
從波士頓坐了四個半小時的 Amtrak 到紐約 Penn Station,因為遇到重大延誤,
抵達時已經是黃昏七點多,只好盡快找點吃的,然後到巿郊 Jamaica 的 poor man's hotel 休息。


地鐵售票機至少有兩款,一款只接受信用卡,另一款接受現金。
單程收費 US$2.50,因為預計未來幾天經常搭地鐵,因此花了 $30 買 7-day pass,
另加 $1 車票成本,合計 $31。

34 St/Penn Station 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地鐵站,互不相連。西端可以搭 Lines A/C/E,Line E 可以直接前往酒店。



車站月台,第一個感覺是殘舊和光線不足,主體結構由鐵柱支撐。

今日乘坐的是 R160A 列車,車廂編號 9513,由 Alstom 制造。
R160 列車在 2006 至 2010 年間投入服務,每組四卡或五卡,取代了不少老舊列車,
現在佔了紐約地鐵車隊的大約四分之一,也是 Line E 的主力。

車廂內籠頗為光猛

電子路線圖。Line E 是 Queens 一段以特快形式行走,因此只需停十多個站

報站機



半個多小時後,來到 Jamaica-Van Wyck 車站。車站設計有別於一般紐約地鐵站,
沒有採用白色磁磚覆蓋牆壁,也沒有使用雕花磁磚顯示車站名稱。
======
Day 1
Line E local, Jamaica/Van Wyck - Woodhaven Blvd
Line F, Woodhaven Blvd - Roosevelt Blvd
Line R (rerouted), Roosevelt Blvd - Lexington Ave/53 St
Line 6, 51 St - Grand Central/42 St
Grand Central Station /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Line S shuttle, Grand Central/42 St - Times Sq/42 St
Line 1, Times Sq/42 St - 50 St
Gershwin Theater
Line 1, 50 St - South Ferry
Statue of Liberty
Line 1, South Ferry - 34 St/Penn Station
Line E local, 34 St/Penn Station - Jamaica/Van Wyck

酒店附近的街景。Jamaica 是一個貧民區,選擇這兒的原因第一是便宜,第二是鄰近 JFK 機場,
第三是有地鐵直達巿中心。

車站入口,畫面右手邊的休憩花園(沒有拍攝),十分凌亂,似乎有不少露宿者。

從這兒搭扶手電梯到月台

R160A 列車的駁卡位。




因為 Express 路段維修路軌的緣故,這個周末所有 Line E 在 Queens 沿途停站,
無端端停多十個車站,車程增加至少十分鐘。
Woodhaven Blvd 車站平時不會停靠,車站人流不多,但同樣殘舊,又有排泄物的氣味。
中間是 Express 專用路軌,平時會從中間的兩條路軌經過,而不靠近月台。

衞生情況實在欠佳

拍完照後,登上隨後一班 Line F 列車。R46 列車在 1975-78 年間投入服務,
由 Pullman 制造,長度約 23 m,較 R160 長約 5 m。



R46 列車內籠



之後在 Roosevelt Av 落車,特快和普通列車都會停靠這個車站。



平時特快列車會使用中間月台上落,但今天中間的路軌和月台都有工程進行,因此特快列車全部變成普通列車。

之後乘搭 Line R 離開


R160A 列車的駕駛室車門和輪椅位

改道通告


改道後改停 Lexington Av/53 St,準備步行到 51 St 車站轉乘 6 號線





6 號線的 R142 列車,1999-2004 年間由 Kawasaki 建造



閃燈路線圖

留意車門錯位的設計

R142 列車車尾


到達 42 St/Grand Central




Grand Central 車站新翼,設有商場,上蓋是凱悅酒店




車站舊翼 1913 年建造,是紐約巿著名地標之一

車站有四十多個月台,主要供近郊鐵路使用

剛剛抵站的簇新 Kawasaki M8 列車


2004-06 年間投入服務的 Bombardier M7A 列車


Bombardier Shoreliner






已有百年歷史的 Grand Central 舊翼車站外觀

隔一個街口是紐約中央圖書館


之後返回 42 St/Grand Central 地鐵站,乘搭 Shuttle Line S,到幾個街口外的 Times Sq/42 St 車站轉車。
42nd St shuttle 是全紐約最短的地鐵線,只有一頭一尾兩個車站,全長 1.3 公里。



四卡 R62A Bombardier 列車,八十年代投入服務,一邊車身披上了 Ninja Turtles 廣告,
而車內座椅亦貼上 Pizza Hut 廣告。
Pizza Hut 在香港算是中高級餐廳,在美國卻只是普通得不得了的快餐店。

行走 42nd St Shuttle 的 R62A 列車,每卡兩端都有獨立駕駛室


只消不到兩分鐘,就到達另一端終點站 Times Square



之後轉乘 Line 1 到 50 St/Broadway,準備和朋友會合。





Broadway

本來打算跟朋友到這兒看音樂劇 Wicked,下午兩點開場,開場前兩個半小時
會在場外舉行抽?,派 26 張低於半價的門票(原價要六十多美元),每人可取兩張,
結果我們都沒有抽到,於是決定改變行程。
反正這位本科時代的同學,在 Princeton 待了幾年,多次進出紐約,卻沒有看過自由神像,
而這類景點獨自前往又沒有甚麼意思,因此決定到那兒走走。

出發前,先到 52nd St 一間著名的日本餐廳吃拉麵,等位也要排隊半小時

之後坐 Line 1 到南端總站 South Ferry 舊站。Line 1 平常用 10 卡車行走,
但 South Ferry 舊站月台卻只能容納五卡車,所以所有乘客都要在之前一個車站
移步頭五卡車繼續行程。
新站其實在 2009 年啟用,是整個地鐵網絡最新的車站,
但在 2012 年颶風桑迪吹襲時嚴重受損,至今仍關閉維修,
舊站在 2013 年重開,新站可能要待 2016 年才能重新投入服務。

舊站出口

排了大概一個半小時,才登上前往自由神像的船,船上可以望到旁邊的新澤西州。



不過自由神像到底還是一生必到的景點之一,排隊再久也值得。
當年未有航空交通,自由神像是大批移民在美國上岸前,在船上望見的第一個地標,
因此景點的介紹自然很「大美國主義」,當然這些是後話,下刪千字。

在回程的船上,可以清楚看見 Manhattan 的景色。
最高的一座是重建後的 One World Trade Center。



上岸後,搭 Line 1 到 34 St/Penn Station 西站


朋友介紹的秘魯烤雞,在車站斜對面
之後和朋友道別,乘坐 Line E 直接回酒店,第一天的行程也宣告結束了。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4-8-7 14:05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朋友,似乎 Photobucket 真的不太行,大堆圖已死
小弟曾到長島 exchange,對 NYC Subway 和 LIRR 有著複雜的情意結,看到你的相片很有親切感。
Jamaica 以至整個 Queens 除了轉車去 JFK 和 Flushing (去新唐人街掃貨)外,真係少去為妙。搭 E 車即使特快,坐在沒有太多人的車廂中,經過十數個破舊的車站,感覺亦不太好,有點像 Batman Rises 中坐地鐵的感覺。Queens 尤以罪惡多而聞名。車站除了臭味,還有大過手臂的老鼠,令人作嘔。
Manhattan 的情況其實好不了多少,不過人氣搭救,尤其逼 4/5/6 既感覺,同香港地鐵有得揮。
去 Jamaica 我首選一定係 LIRR,貴就貴,但享受好好多。而 LIRR 亦是非常有趣的城郊鐵路 (據說是北美最繁忙的近郊鐵路,繁忙時間3分鐘一班),比 NJ Transit, MetroNorth 等有趣和複雜得多,鐵路迷不可錯過。
P.S. 你 Penn Station 的那張相,上面圓形的建築物是 Madison Square Garden,就是 NBA New York Knicks 的主場。 |
|
|
|
|
LIRR 新車?M7嗎?都唔新了... 雖然 M7 好坐,但有得揀梗係坐下 M3,唔知仲有幾多機會
我以前都因為紐約污糟而曾經好唔鐘意呢個城市,但後來先發覺佢正既地方唔係城市既硬件,而係紐約人既多元、變通、效率等等,當然唔少得佢既音樂同文化 (上次去 Lincoln Center 還聽了 Lorin Maazel 指 NY Philharmonic,想不到已成絕響),其他城市拍馬都追唔上。
我上次搭 E 線仲未換車,仲係四十幾年車齡既 Budd... 照咁睇似乎紐約地鐵既客量同用車竟然有少少關係 |
|
|
|
|
回復 4# 的帖子
非常同意中間果段!
尤其是我而家一年入面有 10 - 11 個月都住加州小鎮,佢地鍾意 low-density development,
入面竟然係一個冷氣商場都無,反而去到紐約,總算搵得返類似香港的生活方式,
例如高樓大廈、商場、迫地鐵、飲食多元化。
今次過後,全美國所有我覺得值得去既大城巿,除左芝加哥外,都去過晒,
我覺得我會比較鍾意波士頓的生活,可能有情意結,不過論方便,紐約絕對唔輸蝕。
點都好,紐約一定唔係排包尾。
因為歷史原因,紐約的文化同娛樂,在美國除左洛杉磯之外,應該無邊個城巿比得上
(不過洛杉磯地鐵更垃圾,而且整個城巿的方便程度差過紐約)
但如果論 classical music scene,我覺得其實三藩巿、洛杉磯同波士頓都未必爭好遠
(當年去三藩巿 exchange,有去過聽 Evgeny Kissin piano recital),
甚至如果唔計有冇著名 orchestra 的話,以我住果邊得唔夠五十萬人口,音樂會數目其實唔少,
今年仲先後來過 Stephen Hough 同 Richard Goode,雖則兩次都有令我失望的地方。
其實去紐約果三日,如果唔睇 musical,朋友都有諗過一齊去聽 recital 或者 concert,
不過查過果幾日 Carnegie Hall 同 Lincoln Center 都無咩值得去既 event,所以作罷。
wiki 話 LIRR 單層列車而家得 M3 同 M7,我 Penn Station 見到果架肯定係 M7 來,
不過五年前搭過唯一一次果架應該係 M3。
E train 換晒 R160,但係今年踏入第五十年的 Budd R32 仲未退晒,仲有至少二百卡,
大部分集中 C/J/Z,亦令到 J/Z 成為少數(定係唯一一條?)有三款車行走的地鐵線,
計有 R32/R42/R160。果堆 Budd 似乎真係 overbuilt 得好緊要,
上網睇返話計劃行多至少兩三年,反而後期過佢既車好多都已經退緊甚至退晒,
連 R42 都淨返五抽,全美國應該都無其他現役地鐵列車行足五十年。
Day 2 有搭過 R32 同 R42,之後會另文介紹。
Part 2 應該會呢一兩日出,比原計劃早少少(其實只係同 flight report 調轉先後次序),大家萬勿錯過。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4-8-7 23:03 編輯 ] |
|
fb.com/scientisthk2usa/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