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wong1011
發表於 2017-5-31 16:16
YY487 發表於 2017-5-31 15:53
其實改門位係咪咁必須?
唔改門位,好似馬鐵咁,而家已經有閘門啦
仲使失驚無神有啲痴線佬跳軌自殺搞到大 ...
好明顯你好少繁時搭東西馬鐵, 依家風琴位係咁:
https://youtu.be/0umVFfZ6roE?t=27m54s
「裝APG/PSD = 防止自殺爆大鑊」係一個好天真嘅諗法
kitarolo
發表於 2017-5-31 16:34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7-5-31 16:41 編輯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5-30 00:38
每小時21*8卡普通卡=168卡
依家東鐵21*11卡普通卡=231卡
即係少2成7容量
如果依家大圍站加
馬鐵全綫乘客佔27%
大圍至九龍塘段乘客
嘅話就冇問題但係如果
上水至大學站已經佔咗嗰73%
嘅話火炭同沙田註定上唔到車
每小時27班會唔會計埋
短途列車?(例如大埔墟、
火炭、旺角東來往金鐘的
中途起載班次)其實上繁未有
直通車都可以話勉強行得通嘅…
最好高鐵通車後,直通車完全調整
至避開所有繁忙時間啦。
如果無短途列車,東西線
嘅乘客都幾難可上繁搭鐵
過海…港鐵可能太樂觀,假設
有一定人數由大圍分流過去
東西線,所以就騰空到位置,讓
來自東西線的人可轉乘,紅磡站
亦如此(但到時紅隧巴士線難免
削減,仲有無咁多人從南北線落車
亦成問題)正如樓上幾位所言,受到
東西線延誤,一環扣一環,MLR保留
運作比原定年期為長,也不為奇。
至於240卡243卡、有無
考慮頭等嘅數字遊戲我就
唔重覆,韓國車點都著數咗
個卡與卡之間嘅風琴位可以
企多20人左右嘅。
053h4
發表於 2017-5-31 21:14
kei_hk
發表於 2017-5-31 21:38
053h4 發表於 2017-5-31 21:14
我無諗過運跑係指佢過渡期完結後只會由第一批韓制東鐵營運,理論上來講加速力增加可以縮短行車時間
至於 ...
正路係當新車有一定數目﹐全新的訊號系統又可上線正式使用的時間。
便會安排千九全數徹離東鐵線﹐新車進行影子運行﹐儲夠里數政府才會批准載客。
到時﹐便可以為東鐵加車﹐彌補千九離開的數目。
再有新車可供投入服務﹐便繼續換入新車換出舊車﹐直至全數舊車換走晒。
這段期間﹐無理由可以唔混跑。
去到所有舊車換出﹐一個短時間後﹐肯定新車無問題﹐運作可靠之後﹐便會正式退役﹐正式離開東鐵線。
假設MTR夠膽一夜間把所有舊車轉晒用全面新車﹐東鐵線有無地方可以停放正常用車量2倍的列車?
這一點係我非常懷疑。
但用混跑方式﹐慢慢換入新車﹐MTR 便有足夠時間把舊車運走﹐例如去八鄉暫存﹐甚至搵塊爛地運晒去暫存。
這便不影響東鐵線本身夠唔夠位同時照顧2批車的問題。
053h4
發表於 2017-5-31 22:49
tonyng
發表於 2017-5-31 23:22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5-30 00:38
羅湖至金鐘車程50分鐘
咁37列R-Train當來回各18列即係每小時21.6班列車
計埋第37列都係每小時22.2班
之前曾經在隔離文貼過南北線的營運計劃:
早繁出車模式:
羅湖:落馬洲:大埔墟 = 3:2:1
單程時間:
羅湖--金鐘 45分鐘
落馬洲--金鐘 47分鐘
大埔墟--金鐘 32分鐘
由於金鐘掉頭軌只有一條track,要做到每小時22班車 (約2.75分鐘一班) 而不造成塞車的話,
金鐘7號台落客清客+駛入掉頭軌+駛到8號台上客走人的的turnaround time約不可多於5.5分鐘,
而羅湖、落馬洲、大埔墟的總站dwell time則可設於3.5分鐘至4.75分鐘不等。
首批NSL R-train有37抽,一抽後備,一抽維修,即可出車35抽,可得出:
羅湖--金鐘 = 45+45+5.5+3.5 = 99分鐘 =5.5分鐘一班車 = 18抽車
落馬洲--金鐘 = 47+47+5.5+3.6 = 103.1分鐘 = 8.25分鐘一班車 = 12.5抽車
大埔墟--金鐘 = 32+32+5.5+4.75 = 74.25分鐘 = 16.5分鐘一班車 = 4.5抽車
亦即是35抽車可剛好應付大埔墟以南的聯合班次為平均2.75分鐘 (每小時22班)。
若提早行使1141B合約的option加訂新車,將R-train總數至43抽車的話,
大埔墟以南的聯合班次則可做到平均2.3至2.4分鐘一班 (每小時25至26班車)。
tonyng
發表於 2017-5-31 23:50
miklcct 發表於 2017-5-31 13:15
其實有幾個關鍵位:
1. 而家最密每小時開幾多班車
1. 現行時間表是每小時23班車,當中已經包括大埔墟特車及火炭特車:
羅湖開出 每小時11班
落馬洲開出 每小時6班
大埔墟開出 每小時4班
火炭開車 每小時2班
2. 按最新計劃,2019年中東西線通車後,TGMT及R-train才會投入服務,若仍是由加速性能低的MLR主導,
不見得可以大幅加班。
3. 過海段通車後,南北線終極班次為每小時29班 (以金鐘為終點站) 或 32班 (以中環南為終點站),
但37抽R-train只剛好夠做每小時22班,起碼要按1141A增購選項額外加訂6抽才夠做每小時25至26班。
ArnoldC
發表於 2017-5-31 23:51
本帖最後由 ArnoldC 於 2017-5-31 23:52 編輯
tonyng 發表於 2017-5-31 23:22
之前曾經在隔離文貼過南北線的營運計劃:
早繁出車模式:
即係話,全線班次係受制於金鐘站調頭路軌?請問,扯到盡嘅話,實際 minimum headway 係幾多?只起一條調頭路軌,有少少捉蟲。
UIC建議,專用軌道嘅近郊鐵路,班次去到實際上限嘅85%,為之飽和。換言之, minimum headway 118至122秒,先做到每小時25至26班。
tonyng
發表於 2017-6-1 00:06
ArnoldC 發表於 2017-5-31 23:51
即係話,全線班次係受制於金鐘站調頭路軌?請問,扯到盡嘅話,實際 minimum headway 係幾多?只起一條調頭 ...
冇錯,不過目前睇,南北線通車初期的班次完全受制於新車數目,
在金鐘一條調頭軌的情況而要做到每小時29班(124秒一班)的話,
總共要需要50抽車。:shutup:
hokachung
發表於 2017-6-1 02:17
tonyng 發表於 2017-6-1 00:06
冇錯,不過目前睇,南北線通車初期的班次完全受制於新車數目,
在金鐘一條調頭軌的情況而要做到每小時29班 ...
堅尼地城站都係得一條調頭路軌,點解港島綫做到平均每1.9分鐘一班嘅[1]?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