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3797 發表於 2019-12-3 11:32

Aeon802 發表於 2019-12-3 12:22

barking 發表於 2019-12-3 11:30
曾經以為合併後東鐵車站設施現代化。點知一直無明顯改善

東鐵車站擁有人唔係港鐵,港鐵自己嘅觀塘站十年如一日,設施都無改善,
東鐵車站只有翻油換地板

DIH 發表於 2019-12-3 16:52

barking 發表於 2019-12-3 11:30
曾經以為合併後東鐵車站設施現代化。點知一直無明顯改善

撇除門面工夫如牆身貼紙、天花藝術品外,較為實際的應該係廁所逐步更新吧。

東鐵轉門位所以一直不能裝月台門,換車安排複雜以致訊號系統未能盡早更新,另外軌道、波口情況日差,減速路段越來越多,更發生出軌事件。

S3BL470@98A 發表於 2019-12-3 16:55

直角=1507 發表於 2019-12-3 17:29

畢氏鐵膠 發表於 2019-12-3 18:37

倍大咗本身兩鐵嘅問題

Aeon802 發表於 2019-12-4 11:18

直角=1507 發表於 2019-12-3 17:29
將2家既衰野炒埋一碟

明副其實的攬炒

吳宗錡 發表於 2019-12-4 19:51

DIH 發表於 2019-12-3 10:44
好處:
收費區統一,轉車選擇較多,優惠車票可用於不同系統



所以當初黃頭翻新做烏蠅頭時,就應該跟地鐵門距啦!
前九鐵門距有一個問題:同一卡車廂嘅車門之間嘅門距同唔同車廂嘅車門之間嘅門距並唔同,
導致同一卡車廂嘅車門之間嘅位可以塞到嘅人無地鐵咁多,
而車廂之間嘅位塞得唔夠入去。
不過宜家來睇,東鐵同西鐵將來可能要做直通運行,所以就唔應該再改門距。

mckhgc 發表於 2019-12-4 21:39

炒埋一碟之後,係咪真係只有衰野?

壞處:

1.九鐵較高的透明度消失,例如「真正的」客務中心、九鐵傳真單張(係真係咁重要,定係純粹門面野,自己判斷啦)

2.原站出入入$10呢D度縮野帶入原九鐵段(合併後一星期攪掂,效率奇高)

3.就業選擇減少(只限鐵路行業相關人士)

好處:

1.收費系統合併,車費下調,轉乘簡化(拍少一/兩次八仔,唔使考慮邊個站轉線平)

2.用員工飛可以免費通行原對家地頭(只限鐵路行業相關人士)

3.原九鐵段引入學生優惠(呢樣就合併後一年仲要煲呔出聲至做,黨鐵你好野)

4.原地鐵段引入公廁(部份)

5.馬鞍山線(仲有將來東鐵線)終於有月台閘門

6.原九鐵段引入$1/$2特惠站

7.上面師兄話東鐵車站冇改善?全線各站出入口編晒ABC代號、月台設立直式站牌以便車廂內查看站名,呢D九鐵年代有?(當然,當年設計東鐵月台上蓋嗰位絕世天才,似乎以為落雨時乘客唔會超越黃線上落車,結果雨天搭東鐵附送過水簾服務,黨鐵亦一直冇理,亦係抵鬧)

歡迎接力

mckhgc 發表於 2019-12-4 21:57

吳宗錡 發表於 2019-12-4 19:51
所以當初黃頭翻新做烏蠅頭時,就應該跟地鐵門距啦!
前九鐵門距有一個問題:同一卡車廂嘅車門之間嘅門距 ...

同意,根本九鐵嗰種門距係有問題,
地鐵
門 窗 門 窗 門 駁位 門 窗 門 窗 門

九鐵
窗 門 窗 門 窗 駁位 窗 門 窗 門 窗

問題係有一段較長距離係冇門=冇得上落車,構成不便,你唸下
當喺駁位做沙甸魚時,邊種門距易D落到車?
如果你一出扶手電梯/LIFT到月台,係對正個駁位,又邊種門距易D上車?

而家黨鐵隻東鐵新車,係撥亂反正。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對兩鐵合併有咩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