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so198
發表於 2020-5-2 02:20
NR334行車時間只係剛剛好,拉長就即時加車。
RH7685
發表於 2020-5-2 04:24
RH7685
發表於 2020-5-2 04:26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5-2 07:16
s3n370 發表於 2020-5-1 23:46
NR334本身嘅俾嘅時間已經好忟水
加經港珠澳就真係呵呵呵
轉專利條件會多好多
就算拆細改跳飛機做都有條件啦
kei_hk
發表於 2020-5-2 10:46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5-1 22:20
其實唔想做咪交牌,一次過取消包括果 2 組船解除重新招標,改做 2 條專利線
等老九 / 城巴新巴自己爭飽佢, ...
改專利﹐基本上無可能。
原因係批地條款講明係發展商要提供交通服務﹐達到運輸署署長滿意的水平。
淨係唔做巴士﹐但要留番船﹐仲蝕得金。
巴士會加服務去搶客﹐令到船更少人用﹐淨係靠船客去維持﹐所有居民仲夾得多錢去蝕。
車船一齊轉晒專利﹐即係將交通責任完全外判﹐就違反批地條款。
有無其他專利公司肯接手﹐已經係第2個先決條件。
除非﹐有人真係牙力十足﹐講的服地政署+運輸署﹐才有機會出曙光。
至於馬灣 <> 荃灣碼頭這條巴士線﹐根本唔應該存在﹐係珀客當年取了鄉委會的巴士線再變出來。
令到自己巴士線搶自己渡輪的生意﹐令到坐船的人減少。
當年﹐應該係要保船而唔係加強巴士。
只要馬灣有區內的免費接駁 + 荃灣碼頭/MTR 接駁﹐已經可以保到渡輪服務。
而居民要留荃灣船﹐其實唔係無道理﹐因為要帶寵物外出﹐買了大件物品﹐都係要靠船的。
而荃灣亦係最近的市區﹐有齊不同的配套。
反而﹐中環航線唔需要全天提供﹐好應該善用青衣線+MTR網絡。
當年最大的錯誤﹐就係政府肯放寬車船比例﹐令到珀運可以用更多巴士去提供服務﹐直接減少了用船的乘客﹐令渡輪服務更難收回成本。
不過﹐開左個頭出來﹐想撥亂反正就難了。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5-2 12:00
kei_hk 發表於 2020-5-2 10:46
改專利﹐基本上無可能。
原因係批地條款講明係發展商要提供交通服務﹐達到運輸署署長滿意的水平。
老實講所謂車船比例根本不切實際
根本而家 Main 住間純交通公司由佢商業運作,
咁盤數唔掂一係開源一係節流
管理費又唔落到袋靠班人搭車來往先有錢收
如果無相對低成本既專利巴士根本永遠唔會傾掂數
053h4
發表於 2020-5-2 14:27
kei_hk
發表於 2020-5-2 21:13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0-5-2 12:00
老實講所謂車船比例根本不切實際
根本而家 Main 住間純交通公司由佢商業運作,
車船比例﹐都係批地條款入面講明。
之後發展商申請過一次﹐調低渡輪比率獲批。
就係這個因素﹐巴士服務就增加了。
令到乘坐渡輪的人數減少﹐令到條數更加難收支平衡。
我唔敢講一直維持最初的車船比較﹐是否真係養到渡輪服務。
但肯定調整完車船比例﹐係做唔到渡輪收支平衡。
緊記﹐政府係要有渡輪服務﹐居民要保留渡輪服務。
試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車船加起來做到收支平衡?
即使給你外判﹐又有誰肯接手?
結果就同現在一樣﹐就係居民齊齊夾錢去維持。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20-5-3 00:05
FBI2 發表於 2020-5-1 19:24
而家d經驗不足得個勇字既區棍,都唔識談判,一味就話唔談判,同埋強硬,結果咪乜都R唔到囉 ...
馬灣出市區,尤其通宵,開一條駁美孚、旺角似乎方便到最多人,亦可以搲下BBI換取精簡路線。
以珀麗灣個規模,行翠竹模式用最少路線開車鏈配海量BBI會最方便,只係班中產又要威又要唔夠客。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20-5-3 00:08
kei_hk 發表於 2020-5-2 21:13
車船比例﹐都係批地條款入面講明。
之後發展商申請過一次﹐調低渡輪比率獲批。
另一個方法係增加人口,發展埋馬灣南、大街等地,做大個餅就自然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