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7378 發表於 2020-6-24 20:33

【純屬概念】東鐵過海後,探討 170/182 轉型

本帖最後由 SE7378 於 2020-6-25 09:45 編輯

原因

170/182 一直受中九龍、紅隧口及港島區擠塞影響,導致行車時間不穩,
將來東鐵線過海伸延至金鐘後,新界東居民以鐵路過海將會比以往更快捷,
預料 170/182 將會流失大部分沙田來往港島的乘客,未來客量堪憂,
故此為以上兩線探討未來轉型的可能性,善用資源,避免與鐵路直接競爭

詳細內容

1. 170 更改編號為 976 火炭駿洋邨 <> 香港仔

往香港仔方向:
1. 火炭駿洋邨
2. 火炭山尾街
3. 火炭村
4. 禾輋邨
5. 瀝源邨
6. 沙田大會堂
7. 帝都酒店
8. 文化博物館
9. 秦石邨
10. 車公廟
11. 新翠邨新明樓
12. 田心村
13. 青沙公路巴士轉乘站
14. 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15. 高樂花園
16. 李陞小學
17. 香港大學西閘
18. 何東夫人堂
19. 蒲飛路
20. 薄扶林道遊樂場
21.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
22. 瑪麗醫院
23. 心光學校
24. 明德村
25. 薄扶林水塘道
26. 薄扶林村
27.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28. 薄扶林消防局
29. 華翠街
30. 華富邨華生樓
31. 華富邨華泰樓
32. 華富邨華安樓
33. 田灣街
34. 香港仔

往火炭駿洋邨方向:
1. 香港仔
2. 漁暉道
3. 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
4. 田灣街
5. 華富邨華樂樓
6. 華富商場
7. 華富邨華清樓
8. 華翠街
9. 華康街
10.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11. 薄扶林村
12. 薄扶林水塘道
13. 嘉林閣
14. 心光學校
15. 瑪麗醫院
16.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
17. 摩星嶺道
18. 富林苑
19. 蒲飛路
20. 何東夫人堂
21. 山道
22. 聖士提反堂中學
23. 西營盤郵政局
24. 水街
25. 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
26. 青沙公路巴士轉乘站
27. 大圍站
28. 車公廟
29. 秦石邨
30. 文化博物館
31. 希爾頓中心
32. 沙田市中心
33. 好運中心
34. 瀝源邨
35. 禾輋邨
36. 火炭村
37. 山尾街
38. 火炭駿洋邨

班次:
視乎行車時間及客量轉變而作出調整,預料不會對兩巴時段分配造成太大影響

用車:
九巴、城巴各加 2 車,建議由 182 抽調

收費:
全程 $19
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往香港仔 $11.7
高樂花園往香港仔 $6.9
瑪麗醫院往香港仔 $4.8
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往火炭駿洋邨 $14.4
青沙公路巴士轉乘站往火炭駿洋邨 $6.4

好處:
1. 較遠離鐵路的駿洋邨、瀝源及禾輋將有全日過海路線
2. 沙田區將有巴士直達西營盤、香港大學及薄扶林道
3. 觀乎 970/970X 面對鐵路競爭仍有不俗表現,預計 976 可成功吸引新客源,提升競爭力
4. 由於 976 於青沙公路設站,預料可有助強化轉車站功能,吸引新界區乘客轉乘 976 前往西區及南區

受影響乘客:
1. 沙田站、大圍 <> 銅鑼灣:東鐵線至會展站轉乘 2A/2X/8/8P
2. 沙田圍、秦石 <> 銅鑼灣:屯馬線至大圍站轉乘東鐵線,之後如上
3. 天后 -> 沙田:2A/2X/8/8P 至會展站轉乘東鐵線 及/或 屯馬線
4. 沙田站、大圍 <> 海洋公園、黄竹坑:東鐵線至金鐘站轉乘南港島線
5. 沙田圍、秦石 <> 海洋公園、黄竹坑:屯馬線至大圍站轉乘東鐵線,之後如上
6. 九龍塘 <> 銅鑼灣、海洋公園、黄竹坑:東鐵線至金鐘站轉乘港島線或南港島線

2. 182 延長為 黄泥頭 <> 中環港澳碼頭,並大幅修改行車路線

往中環港澳碼頭方向:
1. 黃泥頭
2. 廣源邨
3. 廣源邨廣榕樓
4. 香港恒生大學
5. 牛皮沙新村
6. 愉翠苑
7. 愉田苑
8. 沙田第一城
9. 沙田第一城第11座
10. 沙田第一城第13座
11. 伊利莎伯大廈
12. 舊灣仔警署
13. 分域街
14. 海富中心
15. 匯豐總行大廈
16. 中環街市
17. 金龍中心
18. 中環港澳碼頭

往黃泥頭方向:
1. 中環港澳碼頭
2. 林士街
3. 德忌利士街
4. 皇后像廣場
5. 金鐘站
6. 軍器廠街
7. 柯布連道
8. 莊士敦道
9. 克街
10. 堅拿道西
11. 置富第一城
12. 愉田苑
13. 愉翠苑
14. 牛皮沙新村
15. 香港恒生大學
16. 廣源邨廣柏樓
17. 帝堡城
18. 黃泥頭

班次:
視乎行車時間及客量轉變而作出調整,對兩巴時段分配影響有待觀察

用車:
九巴减 4 車,城巴减 3 車

收費:
全程 $17
伊利莎伯大廈往中環港澳碼頭 $6.1
置富第一城往黃泥頭 $6.4

好處:
1. 較遠離鐵路的黄泥頭及廣源邨將有全日過海路線
2. 第一城來往灣仔、金鐘及中上環的車程縮短,預料競爭力會有所提升
3. 以直達港島的巴士服務,换取地區放行如 82K/82X/85A/89S 的路線重組

受影響乘客:
1. 富豪花園 <> 港島:86K/89X 至沙田站轉乘東鐵線
2. 沙田圍、秦石 <> 灣仔、金鐘、中上環:屯馬線至大圍站轉乘東鐵線
3. 大圍、九龍塘 <> 灣仔、金鐘、中上環:東鐵線
4. 第一城、富豪花園 <> 沙田圍、秦石、大圍:81C/83K/86C/89X

歡迎討論,倘有不喜手下留情。


KW2523 發表於 2020-6-24 20:47

本帖最後由 KW2523 於 2020-6-24 21:06 編輯

182目前客量集中喺新翠-博康一段,而且跟281A上公路會同本身非繁客量唔高嘅88R對撼並放棄現有乘客
如果富麗豪肯放手,建議落山行沙田圍路入沙角街
170老銅換西環薄扶林+南區唔太清楚客源差距,不過拉入火炭部分贊成 (最好換埋269D入沙田站)

利申 : 182X大圍用家

Waiyin12 發表於 2020-6-24 20:48

本帖最後由 Waiyin12 於 2020-6-24 21:00 編輯

182咁行沙一段直接同88R搶客,不如982x全日拉、文化博物館入青沙? 同976夾班次解決沙中、大圍去中西區,順便有條全日青沙中環線。

廣黃過海最正路係落大老山轉307 / 673 / 681, 要過海線不如681P全日、非繁學以前嘅89D兜廣黃,非繁開30,77區又有過海線,仲可以塞住容生把口等佢無得拉681入富安:)

LAK2 發表於 2020-6-24 20:51

182唔入第一城好過飛大涌橋車公廟,反正有88R

zacharyho907 發表於 2020-6-24 22:22

976線方便薄扶林和西營盤居民往沙田,182線延長至黃泥頭,確是好事。問題是灣仔、銅鑼灣一段的替代選擇,以及屯馬綫和東鐵綫過海段落成後的客量下降危機。

KW2523 發表於 2020-6-25 02:38

本帖最後由 KW2523 於 2020-6-25 14:15 編輯

Waiyin12 發表於 2020-6-24 20:48
182咁行沙一段直接同88R搶客,不如982x全日拉、文化博物館入青沙? 同976夾班次解決沙中、大圍去中西區,順 ...
而家有呼聲飛富安嘅40X/87D/89D都係馬鞍山本身全日都夠哂客為前提

如東鐵過海後681客量有明顯下降而做唔到87D/89D level客量,681P服務時間以外入亞公角保班次都係好事

ATSE40 發表於 2020-6-25 09:04

啫九龍俾你抽走咗兩條線仲要抽車俾你沙田去成全條做唔到銅記、少咗班客嘅西區南區特快?

SE7378 發表於 2020-6-25 09:42

ATSE40 發表於 2020-6-25 09:04
啫九龍俾你抽走咗兩條線仲要抽車俾你沙田去成全條做唔到銅記、少咗班客嘅西區南區特快? ...

976 用車方面會作出修改,應該只須抽調 182 資源。

當然,現時 170 沙田銅鑼灣一段依然有客有市,
但中九龍道路長期擠塞已導致 170 車程不穩欠吸引力,
東鐵綫過海後,預計大部分乘客會轉投班次頻密的 2A/2X/8/8P 前往會展站,
屆時沙田銅鑼灣單在行車時間上已難以競爭,對 170 客量會構成不小打擊,
情況類似觀塘綫伸延至黃埔後,乘客改以小巴轉乘地鐵導致 5C 客量下滑,
(題外話:5C 應該及早拉直走線,吸引慈雲山客回流)
相反,西營盤及香港大學雖有曾嚴重打擊西區巴士的西港島線競爭,
但 970/970X 在此趨勢下影響輕微,九龍市區依然有客有市,
客量和潛力仍可令 970X 獲建議延長至長沙灣商貿區做返工客,
足以證明未來東鐵綫過海後,棄銅鑼灣而取西區南區的潛力大,值搏率高,
加上 976 走線亦可吸引一批沙田西隧口轉車客前往中上環,
所以,個人對 976 的前景看法尚算樂觀,至少比起日後 170 好。

無敵風火輪 發表於 2020-6-25 09:47

KW2523 發表於 2020-6-25 02:38
而家有呼聲飛富安嘅40X/87D/89D都係馬鞍山本身全日都夠哂客為前提

如東鐵過海後681客量有明顯下降而做 ...

個人認為681系東鐵過海後客量應該唔會跌得太厲害,始終條線本身都算超快

KW2523 發表於 2020-6-25 10:27

無敵風火輪 發表於 2020-6-25 09:47
個人認為681系東鐵過海後客量應該唔會跌得太厲害,始終條線本身都算超快
...
以東隧觀繞大老山仲惡化緊嘅交通情況,(特別係上下繁)一定會下跌,只係唔會大到殺線同程度未知
可能到時東鐵過海後681唔會再有個位數字班次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純屬概念】東鐵過海後,探討 170/182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