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0091157
發表於 2021-2-19 19:44
RyanPun 發表於 2021-2-19 19:38
講到尾其實錢銀問題,而且討論完、大家都覺得擴闊鐵路/路面所需嘅成本、效益同完工後帶嚟嘅好處根本唔成 ...
其實我自己都好怕9卡過海上繁可能3 4班先上到
其實政府同mtr只係希望起D賺錢線,其他就幾十年都唔提.....
Man@MFHK
發表於 2021-2-19 20:20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1-2-19 17:06
我比較好奇係唔係唔混跑就冇事
新舊車長度差三卡,依家咪誤判列車距離囉,仲唔關事?
即係如果系統唔清楚抽車係12卡而當左9卡處理,咪有可能誤判安全距離囉。
tomtom2015
發表於 2021-2-19 23:14
其實東鐵由通車至今都係講緊唔同車卡數目既列車混跑,直通車、東鐵列車、仲有以前既貨運列車,呢個係東鐵傳統黎架WO,點解去到2021年好似係件好困難既事?
而且唔同車卡數目既列車一齊運行,係好平常既事架WO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1-2-19 23:22
Man@MFHK 發表於 2021-2-19 20:20
新舊車長度差三卡,依家咪誤判列車距離囉,仲唔關事?
即係如果系統唔清楚抽車係12卡而當左9卡處理,咪有 ...
如果連9卡同12卡都分唔到咁都好大件事bo...
再講白粉友咁講係成列車既location計錯?
咁唔關條尾有幾長事掛?
利申:完全唔識
kitarolo
發表於 2021-2-20 07:36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1-2-20 07:41 編輯
tomtom2015 發表於 2021-2-19 23:14
呢個係東鐵傳統黎架WO,點解去到2021年好似係件好困難既事?
而且唔同車卡數目既列車一齊運行,係好平常既事架WO...
以前無咁多外判、合約制、
承辦商嘅模式,即使係直接由
港鐵請嘅前線員工,視之為終生
職業嘅僱員比率亦不及以往高。
買列車 設備嘅錢 無得慳
仲未計利益輸送明醒自己友
管理層過多 前線僱員如非MPF
也需付退休金 亦無得減 結果有
幾多薪金去到新進僱員呢? 種種
原因設立港鐵學院都僅屬輔助性質
講返技術層面 以前有運豬車添
複雜唔講 淨係班次已經兩回事
再者成個鐵路系統 絕唔係話平板
電視加個轉換器播放模擬信號咁簡單
kitarolo
發表於 2021-2-20 10:34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1-2-20 10:39 編輯
I20091157 發表於 2021-2-19 19:44
其實我自己都好怕9卡過海上繁可能3 4班先上到
其實政府同mtr只係希望起D賺錢線,其他就幾十年都唔提..... ...
如不計物業發展,講票務東鐵
(之前)有邊境服務,可以話用晒嚟
貼本地服務啦,甚至有意見話有客
未持有效票而進入頭等車廂嘅罰款,
都係重要收入來源,日後東鐵過海,金鐘到
邊境兩站之頭等票價都應該唔會低得去邊。
世界上應該無幾多鐵路,單靠票價
就可以收回成本吧,更不用說盈利
計埋佢嘅老本行(物業)
東鐵一樣有火炭站御龍山
大圍收回單車公園、水上樂園
變咗係咩嘢嘅都唔需要多講,定係
想話大圍站新樓收益歸屯馬線所以
南北線無份,一係就持續有新樓盤俾
佢吸水先會做返好少少?
之前有個講法話前九鐵路線
物業收益,與親生仔(前地鐵)入落
港鐵利潤嘅計法係唔同,有待其他人補充。
leo_ku
發表於 2021-2-20 10:41
kitarolo
發表於 2021-2-20 10:43
leo_ku 發表於 2021-2-20 10:41
車公廟以北直接搭到紅磡只係慢過大圍轉南北線少過五分鐘,既然都係要轉,去到紅磡先轉只係逼一個站。 ...
咁屯馬線有無來自西端
經紅磡轉去金鐘嘅客呢?
053h4
發表於 2021-2-20 13:22
AVBWU291
發表於 2021-2-20 14:12
053h4 發表於 2021-2-20 13:22
技術路線唔同,以計軸器同軌道電路為核心同以傳感器移動自動閉塞分別好大。
...
之但係,唔理咩技術,個系統已經有哂每部車嘅profile,而且新技術可以即時計算每抽車喺當時嘅加/減速率同速度。如果仍然發生呢啲事,咁只可以話,「萬變不離其宗」,咁多問題都係因為伺服器負載過重,令到處理程序太慢。呢個問題已經發生幾年,龜記仲係冇意欲/能力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