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1 2月1日投入廣深線
中國鐵路進入新一頁時速可超過200公里的國產列車(CRH)今日開始於
往返上海、南京、杭州的班次上行走
廣深線部分班次(T971-988次)2月1日起亦會採用
T771-788, T871-878 次開行日期待定
春運期間最高運行速度將控制在時速160公里以內
直至4月18日實施第六次大提速後
運作時速將提升至200至250公里 中國人既自吹自擂有時真係令人作嘔.
如果CRH可以叫做"國產列車", 咁九巴D巴士大部份都係"港產巴士", 而
地鐵英國車亦係"港產地鐵"啦.
中國人由一窮二白變成有錢到同時向三間世界大廠購入高速列車, 本來
就唔係咩不光彩既事, 何苦要自欺欺人?
(P.S. 小分沒有冒犯樓主既意思, 只係針對中國鐵道部/傳媒大肆宣傳CRH
為"國產列車"呢一點有感而發)
[ 本帖最後由 PB602 於 2007-1-28 19:06 編輯 ] 請問批藍箭會唔會因未來再引進CRH1而在3年內Bye-bye?
(雖則速度同普通SS8一樣,但想坐多幾次~到今時今日先坐過1次:Q)
[ 本帖最後由 U-157星之Kelvin 於 2007-1-28 19:14 編輯 ] 原帖由 U-157星之Kelvin 於 2007-1-28 19:13 發表
請問批藍箭會唔會因未來再引進CRH1而在3年內Bye-bye?
(雖則速度同普通SS8一樣,但想坐多幾次~到今時今日先坐過1次:Q)
CRH1正正係用黎替換藍箭, 而事實上廣鐵公司對藍箭表現相當不滿.
其實鐵道部對中國產動車組已經表現出極大忍耐, 中國各廠商為博表現, 近10年來推
出過五花八門既動車組, 但可靠性完全唔過關, 根本達唔到量產指標(呢D亦係中國近
年國有工業體系既特色). 雖然鐵道部仍然俾機會佢地實戰, 奈何呢D廠商都係扶不起
既阿斗, 始終技不如人, 即使鐵道部俾佢地邊運行邊改進, 但幾年過去各個改良方案
都無法解決行車問題.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 早兩年有廣州傳媒報導長客春廠技術人員因小事大鬧車站, 揚
言要令"藍箭開不動", 如此低下既技術人員素質, 又點可能造出好車? 你幾何見川畸
員工會大鬧東京車站話要令"新幹線開不動"?
其實除動車組外, 鐵道部亦已經決定引入更多外國交流機車. 中國廠商不但提交唔到
合格既交流機車產品, 甚至係老掉牙技術直流機車亦係表現麻麻. 廣鐵其實對SS-9既
表現唔太滿意, 奈何唔買佢根本無選擇, 所以焗住買. 原帖由 PB602 於 2007-1-28 20:04 發表
CRH1正正係用黎替換藍箭, 而事實上廣鐵公司對藍箭表現相當不滿.
其實鐵道部對中國產動車組已經表現出極大忍耐, 中國各廠商為博表現, 近10年來推
出過五花八門既動車組, 但可靠性完全唔過關, 根本達唔到 ...
何以見得國產直流機車表現係麻麻呢??
如果表現真係麻麻, 點解直流機車也可以外銷到其他國家??如伊朗TM1
再談交流機車, 雖然中國在近年先起步製造交流機車
出現過九方, 天梭, 奧星 及SSJ3 等交流機車
只有SSJ3 經多番改進成為DJ3 再成為神龍1號, 再改成現在的和諧3型
可以出現在6提出現,
但奧星以KZ4A的名字出出口哈薩克
烏兹别克也有中國生產的交流機車
鐵道部不要九方, 天梭, 奧星, 因為它們以Bo-Bo 軸式出現...... 原帖由 millertong 於 2007-1-28 20:53 發表
何以見得國產直流機車表現係麻麻呢??
如果表現真係麻麻, 點解直流機車也可以外銷到其他國家??如伊朗TM1
再談交流機車, 雖然中國在近年先起步製造交流機車
出現過九方, 天梭, 奧星 及SSJ3 等交流機車
...
唔好唔記得伊朗俾全球多國禁運緊...
中國交流機車發展同動車組一樣, 款式"繁花似錦", 廠家不斷吹噓技術如何先進
車速如何提昇, 但鐵道部試完車之後永無大手落單. 原因何在? 就係性能唔過關.
我早講過呢D係中國國有控股工業體系特色: 知道鐵道部需要交流車, 於是有理
無理推出一堆未成熟產品, 以示"已經符合上級要求". 佢地寧可分散資源發展幾
個型號(因為夠快夠多), 只知道解決"有"既問題而唔解決"質"既問題, 唔肯集中
資源做好一款真係有水準既機車(因為咁做需要好長時間, 唔符合中國官場要快
既原則).
到真係搞唔出好產品, 就靠國家合同, 搞所謂"中外合作生產", 其實只係外國廠家
利用中國廠房組裝列車. 堂堂南車集團同北車集團淪由生產廠淪為組裝廠之餘,
仲要不知羞恥宣傳自己出產"國產高性能交流機車/高速動車組", 又話"中外合作"
可以汲收"外國技術"云云.
(國有傳媒仲叫呢批車做"自主設計"添! 海子網仲有中國車迷談及此事:
http://bbs.hasea.com/viewthread.php?tid=186380&extra=page%3D1 )
如果做組裝廠就可以"汲收外國技術", 咁九巴八十廠汲收左幾十年, 照理都可以
自己大量出產車身啦, 仲用咩鬼Enviro?
[ 本帖最後由 PB602 於 2007-1-28 22:10 編輯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1-28 21:38 發表
如CRH1 是以國內技術在中國合資工廠制造
用"國產"有什麼問題?
CRH1有幾多"國內技術"? 只係外國車廠將散件運到中國組裝, 情況同
九巴八十廠組裝巴士一樣, 莫非Enviro都係"國產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