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開辦紅磡往中環之汽車渡輪服務及更改漆咸道南往康莊道連接路之巴士專線時間
因應海底隧道日間的嚴重擠塞問題,本人建議利用九鐵前紅磡貨場之用地及中環10號碼頭以東南之空地,興建汽車渡輪碼頭以舒緩日間紅隧之擠塞情況航線內容:
紅磡汽車渡輪碼頭(暫稱)
詳細位置:九鐵前紅磡貨場以南貨運碼頭
↑↓
中環11號汽車渡輪碼頭(暫稱)
詳細位置:中環10號公眾碼頭以東海傍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四:
0700-2200
約5-10分鐘一班
星期五至六:
0700-2400
約5-10分鐘一班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停開
(可因應需要加開加班船或危險品車輛渡輪)
航程:
據運輸署資料顯示,現時由富裕小輪營運之中環至紅磡渡輪航程為約16分鐘,估計汽車渡輪航程亦相約
航班收費:
根據香港法例第104B章《渡輪服務(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船費釐定)令》,於1998年停辦之北角至九龍城汽車渡輪收費如下:(經簡化)
但經過多年通貨膨脹,有關收費已不合時宜,故有必要作出調整,本人謹參考現行海底隧道收費,略為調高有關汽車渡輪建議收費
私家車或的士 $9.00→$15.00
電單車 $5.00→$10.00
巴士或小型巴士 $15.00→$20.00
輕型貨車 $14.50→$20.00
中型貨車 $20.00→$25.00
重型貨車 $27.50→$35.00
掛接車輛 $160.00→$160.00
有關兩個汽車渡輪碼頭之道路連接,本人建議:
紅磡汽車渡輪碼頭(暫稱)
1. 於紅鸞道迴旋處經現沙中線地盤接駁往前紅磡貨場碼頭,此舉可方便駕駛人士經公主道連接路或紅磡道往九龍各區
2. 於漆咸道等海底隧道連接路加設電子顯示板,顯示汽車渡輪之預計航程時間
3. 於漆咸道北增建往公主道連接路之行車天橋
4. 為確保漆咸道南往康莊道及公主道連接路之橋面暢通,建議有關更改巴士專線時間至上午7時至午夜12時
中環11號汽車渡輪碼頭(暫稱)
1. 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興建道路連接碼頭及耀星街迴旋處,方便駕駛人士經龍和道及民耀街往港島各處
2. 於中環、灣仔一帶加設電子牌顯示海底隧道及汽車渡輪之預計輪候時間 就係因為有海底隧道既關係
汽車渡輪先至日漸式微
仲要5-10分鐘一班船
真係開嚟蝕 樓主知唔知當年汽車渡輪死因? 東鐵線過海,相信好多人會改用鐵路直接過海 由等船、上船、航程到落船,總共加埋嘅時間一定超過20分鐘(都未計由主幹道去碼頭嘅車程)
但係就算告士打道站站停嘅301亦只需20分鐘左右就可以由紅磡去到中環
係私家車車程仲會比巴士快時,駕駛者仲會唔會選擇搭渡輪?
本帖最後由 ky26042008 於 2021-8-30 22:41 編輯
JX9097 發表於 2021-8-30 21:03
樓主知唔知當年汽車渡輪死因?
當年汽車渡輪嘅直接死因係1997年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導致當時唯一淨低嘅北角至九龍城航線客量大幅下滑以致入不敷支所導致
事實上,當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時,對汽車渡輪嘅影響係甚低,甚至到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通車都冇對汽車渡輪造成致命打擊
我簡單推論一吓當時汽車渡輪嘅間接死因:
1. 渡輪碼頭遠離主幹道
現存嘅北角、觀塘、以至已停用嘅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都十分偏離主要幹道,駕駛者難以臨時改變路線選擇使用渡輪或者隧道
2. 政府規劃忽視港內渡輪需要
香港以往嘅主要碼頭大多受填海工程影響被迫拆卸,包括佐敦道碼頭、舊紅磡碼頭、舊中環碼頭等,呢啲碼頭拆卸後部份不獲重置(例如佐敦道碼頭、深水埗碼頭、中環汽車渡輪碼頭等)抑或重置地點欠佳(例如中環碼頭、紅磡碼頭、灣仔碼頭等)導致渡輪服務無法深入交通要點,造成客量下滑(俗稱陰乾)
事實上,現時市區交通非常擠塞,社會上有好多聲音指出重辦港內線渡輪會係一個疏導交通嘅選擇,可惜現時嘅保鐵政府只會以「現時交通已經有足夠選擇」為由,拒絕研究新辦港內線渡輪 charlesli0104 發表於 2021-8-30 22:21
由等船、上船、航程到落船,總共加埋嘅時間一定超過20分鐘(都未計由主幹道去碼頭嘅車程)
但係就算告士打 ...
你未計算由各主幹道塞車去到紅隧口嘅時間呢,巴士可以行巴士線,入隧道已經比私家車快起碼5-10分鐘 即使現在由富裕接手,仍維持朝七晚七服務,可想而知過海行車和鐵路隧道的通車搶走了汽車渡輪的生意,改為街渡還好,載客+車就不復返了。 zacharyho907 發表於 2021-9-4 09:40
即使現在由富裕接手,仍維持朝七晚七服務,可想而知過海行車和鐵路隧道的通車搶走了汽車渡輪的生意,改為街 ...
紅磡航線嘅衰落好大原因係新紅磡碼頭配套不足所致,舊紅磡碼頭位處紅磡火車站側,十分方便東鐵乘客轉船過海,但係自從紅磡填海後,新紅磡碼頭位置遠離火車站,服務對象由東鐵過海乘客變為紅磡當區居民,客量下跌亦係唔難理解
同樣情況係灣仔碼頭亦有出現,新灣仔碼頭比舊碼頭距離灣仔商業區更遠,亦無法與灣仔北總站(前灣仔碼頭總站)作有效連結,導致客量大幅下滑,原因歸根究底乃係政府對渡輪服務嘅不重視,漠視渡輪與其他交通嘅配套,逐點陰乾渡輪以逼人保鐵,達到政府「以鐵路為骨幹」嘅政策
現時唯一做到渡輪與其他交通完美配合嘅碼頭恐怕只剩尖沙咀碼頭一個啦,好彩尖碼巴總重建方案觸礁,否則分分鐘連天星都捱唔住要執笠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