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00:45

小型冷氣巴士的產生

本帖最後由 KC3555 於 2024-6-15 00:48 編輯

以前很好奇就是九巴開了281後,跳過282及283,開辦284呢?
及以前3A畢竟是九巴線王,站數少且盈利極可觀,為何短暫的光輝不代表永恆?
原來一切都是九巴推出24座的風波。

282 原為瑞峰花園—沙田火車站
283 原為華翠園—沙田火車站

原來九巴於1983年申請取消90, 94及99。
90的原因當然是亞比安退役,94及99因為客量不值得使用雙層,否則只有更大虧蝕。希望小巴接手。
原先94及99是放在101及102線捆綁為一組招標,後來鄉紳群起反對下擱置;
至於90,當時營辦調景嶺的10號及10A線同時又放聲想棄線。又打算將路線延伸至新蒲崗與101及102捆綁,遭到質疑,小巴到觀塘又唔想做,巴士只去到彩虹又唔想做,憑甚麼覺得將條線延長到新蒲崗可以吸引人落標?結果彈返轉頭。

而當九巴又發現最後一條豪華巴士線208另一帖膏藥無法搣甩,又不能使用雙層巴士,加上豪華巴士計劃令九巴財政流血不止又與運輸署談不埋隴,九巴定意放賣所有豪華巴士止血。所以向豐田及日產埋手,希望購買24及25座巴士以延續該些路線的生命。
但買車難以只為兩條線去買少量巴士,結果計劃開辦34M, 282, 283, 284,並將3A, 90及208換成小型空調巴士。
小巴公司當然不希望巴士公司成為先例,往後打破他們飯碗,並呼籲同行努力投標攞90號來做,切斷九巴所望;
九巴陳辭指自己自亞比安退役,不斷割讓路線給小巴承辦一些路況難以使用雙層巴士的路線,又拒絕復辦多條路線(如瑪嘉烈醫院爭取44重返荔景山路等),證明巴士公司無意要搶小巴生意。

事件僵持約年多,最後運輸署當然批准九巴開辦小型巴士路線,大前提是不能剝奪小巴既有利益,服務人口是小巴不能吞吐的。
結果當時調景嶺有約26,000多人,小巴無法吞吐之餘,10號系列又打算放棄路線,故此沒有理由阻止九巴用新方法經營;
208因為固有豪華巴士服務,區內人口亦有小巴接駁,巴士服務應該保留。
282及283因小區人口不足夠,在小巴能吞吐的原則下,將九巴計劃的路線拿出去招標,成了今天68K及69K。
284因濱景一帶人口會急速增長,否決67K小巴繞經濱景花園的建議。
34M新線因九巴比翠景臺業委會更早提出巴士服務,邨巴申請失敗,加上灣景及麗城小區,人口超過兩萬,34M順利登場;
3A因行車路線與37M嚴重重疊,否決九巴計劃將3A轉細車並將總站遷往新光中心旁的沙田坳道,只准許維持現況的決定,避免與37M惡性競爭。
自此3A註定要滅亡。九巴小型冷氣巴士便在這種環境下誕生。

**所有資料來源:政府檔案處。


mak5052 發表於 2024-6-15 08:30

「批准九巴開辦小型巴士路線,大前提是不能剝奪小巴既有利益,服務人口是小巴不能吞吐的」
似乎後來運輸署已經不懂得這個原則,有好多符合此條件的線都開了綠小(明顯例子:港島40、47M;新界 26、44系、503系,47M、44系、503系、102)

FY5856 發表於 2024-6-15 09:53

如果呢批 AT 早D出現,可能 57 58 都唔駛變綠小? 不過到 AT 要退個陣其實都係冇車行

kitarolo 發表於 2024-6-15 10:13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4-6-15 10:48 編輯

mak5052 發表於 2024-6-15 08:30
似乎後來運輸署已經不懂得這個原則,有好多符合此條件的線都開了綠小

反而咁睇,路面物理限制
「祗可用小巴行走」之路線,
實際上收益難以維持營運,所以
批咗佢可以做公路線作幫補,情況
似B2系巴士都准嶼巴營運(嶼南未
批用雙層、360纜車減嶼巴23收入)

新界44系綠Van,又的確係專利
巴士表明無意做或驚唔夠客,但
而家做起咗除非綠Van自行放棄
成件事基本上無彎轉

荔景山/華景山莊都唔止一次
由傳媒報出嚟話服務不足

eric278 發表於 2024-6-15 10:20

mak5052 發表於 2024-6-15 08:30
「批准九巴開辦小型巴士路線,大前提是不能剝奪小巴既有利益,服務人口是小巴不能吞吐的」
似乎後來運輸署 ...

有誰會想到,94及99今日已經全線12米雙層,班次比1980-1990年代更密。

本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 樓價不斷攀升,市民難以負擔市民或新市鎮樓宇,就改為購買較便宜的村屋,寧願交通不便
2. 香港郊遊風氣近20年來不斷上升,2003年沙士及2020至2023年新冠疫情,更令郊遊風氣爆紅,連94及99都難以應付急升的郊遊客量
3. 踏入千禧,越野跑運動於香港興起,不少人視西貢一帶郊野公園為重要練習場地,也引致94及99多了這批乘客
4. (針對99來說)馬鞍山新市鎮不斷向東擴展,2004年馬鞍山線鐵路通車,99成為十四鄉居民主要鐵路接駁途徑之一;2019年新鴻基地產正式發展大洞、井頭三幅地皮(即今日「西沙」所在),更令十四鄉北部「城市化」更明顯,結果運輸署決定招標該處5條新線,並由城巴投得,令該帶交通競爭加劇。

Gary_B 發表於 2024-6-15 10:31

eric278 發表於 2024-6-15 10:20
有誰會想到,94及99今日已經全線12米雙層,班次比1980-1990年代更密。

本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2020年代既 99 已經唔係 1980 / 1990年代既 99

GA6072 發表於 2024-6-15 12:17

kitarolo 發表於 2024-6-15 10:13
反而咁睇,路面物理限制
「祗可用小巴行走」之路線,
實際上收益難以維持營運,所以


因為用大車成本去計投標細車線既收費
唔止係細車線有影響

本來中客量線都有影響
好似當年$300一個鐘成本
$3既9公里以下路線,一個鐘可以做一轉
每單平均每車50人就ok
而家估計大車800-1000
9公里以下路線一個鐘要有200人
就算用細車噤到成本得500-600
5蚊線9公里樓下線每單都要見60人至可以平衡到

而事實上,香港巴士既路線設計,普遍都只係平均60人一車,如果有路線長期100人以上一車,好快就會被拆線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3:04

mak5052 發表於 2024-6-15 08:30
「批准九巴開辦小型巴士路線,大前提是不能剝奪小巴既有利益,服務人口是小巴不能吞吐的」
似乎後來運輸署 ...

例如新界44系及102,其實當時運輸署有發信邀請九巴開辦,但遭九巴回拒,所以才邀請小巴開辦。
九巴自後來第二期小巴計劃開辦38M, 219M, 202, 270等等路線之後(安置原先計劃多出來的豐田),繼而轉用在機場線後。轉而醒目地改用三菱Fuso。(三菱客量大小巴2倍,跟亞比安客量相合,更少招來爭議)
所以嚴格上,豐田為應付寶林路及安達臣道及過渡豪華巴士計劃向小巴公司履行不侵佔市場的情況,某程度算履行了。

GA6072 發表於 2024-6-15 13:20

eric278 發表於 2024-6-15 10:20
有誰會想到,94及99今日已經全線12米雙層,班次比1980-1990年代更密。

本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94/99用12米,賺得少少

係公帑果邊燒既額外銀碼
相信夠買多100部E500MMC

KC3555 發表於 2024-6-15 13:21

FY5856 發表於 2024-6-15 09:53
如果呢批 AT 早D出現,可能 57 58 都唔駛變綠小? 不過到 AT 要退個陣其實都係冇車行 ...

不會,1980年代初九巴遇上財政危機,後來新鴻基收購後核數發現九巴很多路線已經蝕到入肉。
然後提出輔助下鐵路,並取消嚴重蝕本路線。
首要談判目標就是51, 57, 58, 64K, 69K, 78, 79, 90, 94短線(前93)等路線。
九巴對51及90態度尤其堅決。
直到1981年加價後,1982至83年接駁鐵路巴士線帶動,九巴轉虧為盈,九巴態度才軟化。
除了57, 58, 69K大型巴士無法使用而決定撤出外。
51, 64K, 90, 94短線因無小巴願意承辦,得到保留,而且運輸署軟硬兼施逼使九巴放棄提出「無論如何都一定停辦51線」的計劃。
78及79兩線,縱使後來小巴入標成功開辦55及52K,但九巴最後被鄉紳說服保留路線。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小型冷氣巴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