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D1 發表於 2008-8-8 05:38

一樣
荔景 點去 荃灣, 葵興, 大窩口 ?
30 獨市位 ~

93, 313 等去唔到 葵興, 大窩口, 荃灣地鐵站等地 ~

Andrew999 發表於 2008-8-8 06:58

原帖由 AVD1 於 2008-8-8 05:3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一樣
荔景 點去 荃灣, 葵興, 大窩口 ?
30 獨市位 ~

93, 313 等去唔到 葵興, 大窩口, 荃灣地鐵站等地 ~
可從265M、269M線轉乘31線,第二程免費及享有$4.1回贈。

32 發表於 2008-8-8 07:29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11 發表

我建議修改後的32M葵芳往石圍角方向會更加直接,但您的方案亦有可取之處

你建議修改為經梨木樹,我覺得反而摺得更快,
第一,收費比 36M 貴成蚊,梨木樹客跟本唔會搭,途經梨木樹只會載空氣
第二,32M 大部份乘客係石圍角客,回程耐左更加令乘客流失
整整下越做越疏,最終摺得。

跟本就無咁多人要去葵芳,有小巴已經夠,
搞到依家咁,又貴又兜都唔知邊個想出黎,
其實簡簡單單做返條荃灣地鐵接駁線其實已經好好客

[ 本帖最後由 32 於 2008-8-8 07:31 編輯 ]

dcyw 發表於 2008-8-8 11:00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回andy92﹕我曾經在繁忙時間及非繁忙時間觀察由荃灣西站開出之31線班次客量,發現非繁時及繁時客量分別不大,而31線最多人上車是戴麟趾夫人診所一站,甚至有時部份等235不耐煩的乘客會改乘31線,單單此站,繁時幾可坐滿整部巴士。故把荃灣西站往返石梨之重任交給86小巴實在可接受之內,而86小巴往石梨方向會較長時間停運輸大樓一站及大會堂站等客,至於班次方面,小巴調動班次較方便及靈活,故等待時間應不算太長。


專線小巴86是不會在荃灣運輸大樓稍作停留的,司機下車自行記錄到站時間後
便會隨即繼續車程往圓墩圍(荃灣大會堂)小巴站,在那兒才會停留候客的,
故某程度上可視圓墩圍才是總站。

若建議86會在荃灣運輸大樓稍作停留候客,只會對往圓墩圍下車的乘客帶來不
便,而且在荃灣西站,往石籬的乘客是選乘31多於86的。

同一時間,若很多乘客是往圓墩圍下車的(其實過沙咀道後亦在車上的乘客,
多半是往圓墩圍而非荃灣西站),那麼在荃灣西站能夠登車的乘客可能不多。

另外,現時86的服務在客量多的時段其實只是僅僅足夠,而且同一營辦商亦未
見有餘力可從其他路線抽調車輛過來,故其實對取代31在荃灣西站的服務是抱
有疑問的。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回dcyw﹕30線單層會返廠做後備車,而換出雙層的後備車。


車源問題已明白,謝謝解釋。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31改行新路方便,由於修改後一小時約有4至5班車,相信和宜合道一帶能負荷得到,只要重鋪巴士站位及改善交通燈號,問題亦會有舒緩。


其實修改前後,31的班次其實分別不算大,故不用再在這方面多加討論了。

重設巴士站位置和改善交通燈號已是不大可能,而且亦幫助不大,最大問題
是石籬、石蔭一帶往葵涌、荃灣方向只得和宜合道往昌榮路一個出口,以及
和宜合道(青山公路至昌榮路一段)兩端都是雙線行車,但偏偏在最多人流
和車流的一段(雍雅軒至達利中心一段)卻只是單線行車,亦沒有多餘空間
可供擴闊路面,造成樽頸位置的出現。與其修改後會為31加添一個因擠塞而
延誤班次與行車時間的機會,倒不如暫時不作改變會好一點,始終為石籬、
石蔭一帶加添一個出口才是解決和宜合道擠塞的辦法。

另外,在非繁忙時間,和宜合道往荃灣的乘客不比現有31行駛路線的多,只
是下班繁忙時間(即平日傍晚和星期六下午)才會出現一大批往荃灣的乘客。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235候車時間方面﹕現時當出現脫班情況,會有235的空車直駛到荃灣起載,彌補班次缺失,長遠而言,應該增加班次及增加這類中途車。至於31線改總站後,可以更快地彌補235之不足(因為車隊增加及班次改善下),故相信改動的影響不大


增加這類特別班次固然能夠彌補因交通擠塞而導致荃灣返回安蔭的班次疏落
的問題,但同時也會導致安蔭往荃灣的班次變得疏落,雖然可以減少在安蔭
總站停留的時間來維持接近的班次,但最終也是把車輛塞了在荃灣。增加班
次固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已現時九巴和官方的作風,不見得有這個機會
了。

至於更改後的31,如何更快地彌補235的不足呢?恕小弟不能明白,能否稍
作解釋呢?謝謝!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謝提醒,會進行修改


不用客氣!

[ 本帖最後由 dcyw 於 2008-8-8 11:09 編輯 ]

dcyw 發表於 2008-8-8 11:02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00: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31M及235M問題﹕31M特別班次,固然令班次拉疏,但能更快回車到葵芳鐵路站載客,避免浪費停中途站的時間。而中途站的乘客,由於總站設有特別班次疏導,故令上車機會增加。特別班次約15及20分鐘一班,令該段時間往同一目的地的乘客能聚集於一起,無須上正常班次,能以快捷的方式到達。始終31M線以大隴街總站為較多人下車之分站,故建議特別線安排,而藍田街分站的乘客,若真想改乘特別班次,可選乘235M的特別班次到北葵涌街市步行回家亦可。

如何讓中途站乘客登車機會增加呢?因為從葵芳站往沿途各中途站的
乘客若遇上特別班次,便不能登車了,另外,特別班次的乘客其實並
沒需要專程等候特別班次才登車,結果隨後的平常班次只會像沒有特
別班次時一般擠迫,反倒特別班次卻不一定會像平常班次那樣多乘客
,那麼往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的乘客固然樂於有更相同班次密度
甚至更快服務,但卻苦了從葵芳站往沿線各中途站和沿線各中途站候
車的乘客在該段時間內獲得比修改前疏落的服務吧。

至於藍田街分站方面,我所指的並非從葵芳站乘特別班次前往的問題
,而是因為像前述一般中途站乘客不一定會因特別班次而獲益而已,
因為光輝圍與藍田街兩站是較多大連排工業區及藍田街工業區的下班
人士候車回家的車站,而梨木道則是從城隧路線轉乘過來的乘客主要
的候車站,31M的「流水」客源是不少的。

另外,一直只顧在說往石籬方向,其實往葵芳站方向同樣受影響,首
先,往葵芳站的31M是不會途經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的,那麼特
別班次的回程可能是零乘客,因為中途不停其他分站。而且沿線中途
站亦有一批下班人士候車往葵芳站,抽調了特別班次亦對他們構成影
響,總不能靠那同樣受擠塞之苦而班次只是普通的43A吧。另外亦是
和宜合道擠塞那個問題,現時繁忙時間在葵芳站開出的31M已因著擠
塞導致班次不穩,那麼若要從現有車隊抽調提供特別班次的服務,變
相往石籬方向的中途站所獲得的服務未見得會有改善吧。

另外,31M在傍晚繁忙時間的客量高峰期沒那麼早完結,多半是1800
-2000之間,而以約1830-1945是最高峰的時間。

無論如何,欣賞你對各線提出的建議,但苦於主要因著路面情況所累
而未能達到比現在好的效果。

Andrew999 發表於 2008-8-8 21:37

原帖由 32 於 2008-8-8 07:2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你建議修改為經梨木樹,我覺得反而摺得更快,
第一,收費比 36M 貴成蚊,梨木樹客跟本唔會搭,途經梨木樹只會載空氣
第二,32M 大部份乘客係石圍角客,回程耐左更加令乘客流失
整整下越做越疏,最終摺得。

跟本就無咁多人要去葵芳 ...
第一﹕本計劃原意是希望32M改行新路後,盡量執可風及李炳的學生客,故我提議先有較繁忙班次。
第二﹕如果於石圍角作循環線依原線返葵芳,是否較可行?

回dcyw﹕首先﹕但當31路線由荃灣西站開出時(無論非繁及繁時)都只有如此低的客量,將這部份的客量撥給86小巴,我認為是能夠負擔的。若荃灣西站上滿乘客,便無須前往圓墩圍等待乘客,可從大河道直出青山公路荃灣段,從而令回車率加快。
其次﹕31線修改後,其實可與紅色小巴較量,令石梨的乘客回流到31線,此乃第二誘因。
第三﹕加設特別班次,原因是安蔭往荃灣晚間繁忙時間客量較往安蔭少,故側重資源於往安蔭方向亦不為過。改革後的31線,車隊增加了,即使面對235脫班亦可有資源從中抽取車輛行走235線,彌補班次缺失。
第四﹕31M及235M特別車方面,建議透過之舉,能將把往同一目的地之乘客集中,再盡快回車行走原線,減少葵芳地鐵站的人龍作出分流,對中途站乘客而言,能上車的機會率會增加,總好於目送一班又一班滿載之巴士離開。至於31M特別車總站方面,會安排一些到達的參考時間在分站,說明巴士約何時到達,以便作出預算。

[ 本帖最後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58 編輯 ]

dcyw 發表於 2008-8-8 23:20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回dcyw﹕首先﹕但當31路線由荃灣西站開出時(無論非繁及繁時)都只有如此低的客量,將這部份的客量撥給86小巴,我認為是能夠負擔的。若荃灣西站上滿乘客,便無須前往圓墩圍等待乘客,可從大河道直出青山公路荃灣段,從而令回車率加快。

若以實際運作情況來說,86說是循環線會更貼切,因為它實際的行車路線是:

石籬 > 沙咀道 > 荃灣西站、荃灣運輸大樓 > 圓墩圍 > 沙咀道 > 石籬

故往圓墩圍(即荃灣廣場)的乘客是需先經荃灣西站然後才到圓墩圍下車,而
往石籬方向則由荃灣西站開始上客,故其實不存在若於荃灣西站有足夠乘客後
便可直接返回石籬的情況,除非剛巧沒有乘客往圓墩圍吧,但全日任何時間的
實際情況卻是在圓墩圍的上落的乘客比在荃灣西站的更多,故不經圓墩圍可說
是會流失乘客。

其實最切實的情況是,31與86最少乘客的地點均是荃灣西站,就算有乘客也
是先選乘31的。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次﹕31線修改後,其實可與紅色小巴較量,令石梨的乘客回流到31線,此乃第二誘因。

自從紅色小巴加價至$4.00,以及石籬邨人口因新樓入伙而越來越多後,好些紅
色小巴的乘客已因車資及候車時間增長而好些石籬的乘客早已回流至31,或改
流向86與86M,故這個誘因雖然存在,但已不算很大了。

在31(轉為全空調服務後)、86與86M和紅色小巴車費相近($3.00、$3.50的
時代),三者的客源是相對穩定的,沒甚誰搶誰的客源的問題出現,有各自的
生存空間。

梨貝街(擴展區)的首選必是86與86M;
石佳、石華多選31、86與86M;
石安、石泰、石偉、石怡、中轉房屋則所有路線均會選擇,因為這些座別是最近
各線候車處的;
石福、石禧則多選86、86M和紅色小巴;
石富、石祥、石欣、石廣、石榮則多選31、紅色小巴、甚至235。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三﹕加設特別班次,原因是安蔭往荃灣晚間繁忙時間客量較往安蔭少,故側重資源於往安蔭方向亦不為過。改革後的31線,車隊增加了,即使面對235脫班亦可有資源從中抽取車輛行走235線,彌補班次缺失。

其實我一直也未太明白你在建議和回應中的意思,現在終於大致明白。

但不論現在與建議中的31,與235依舊會受脫班影響,只是脫班所影響的地點
不同而已。對235所起的舒緩作用我不會否定,但對31的影響便仍有商榷餘地
了。

兩者某程度上也受循環線這屬性所影響。

dcyw 發表於 2008-8-8 23:20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第四﹕31M及235M特別車方面,建議透過之舉,能將把往同一目的地之乘客集中,再盡快回車行走原線,減少葵芳地鐵站的人龍作出分流,對中途站乘客而言,能上車的機會率會增加,總好於目送一班又一班滿載之巴士離開。至於31M特別車總站方面,會安排一些到達的參考時間在分站,說明巴士約何時到達,以便作出預算。

先純以葵芳站總站登車往其他分站的乘客來說:
把往同一目的地之乘客集中,但何以見得特別班次的乘客當遇上平常班次會不
登車而等候特別班次呢?除非兩類班次的候車地點是天各一方,但葵芳站似是
沒有空間作出分流吧,總不能不讓應乘特別班次的乘客登上正常班次吧。但正
常班次的乘客遇上特別班次卻只能繼續等候下一班正常班次,結果特別班次只
載有特別班次所針對的特定乘客,而正常班次則仍舊載有所有乘客,雖說回車
時間會比正常情況快,但最終在該時段內,等候正常班次所需的時間並不比現
在短,而正常班次所運載的乘客亦不比現在少。除非特別班次並非由原31M車
隊中抽調(就像昔日以11米巴士行走停沿途各站但只往石籬(大隴街)巴士總
站的特別班次般似的),才能達致既不影響中途站上落的乘客,又能達致疏導
總站候車的人群。

另外,傍晚繁忙時間31M往葵芳站的主要客源是和宜合道及昌榮路沿線各站,
梨貝街總站與石籬商場分站(石安樓外)的客源甚少,故就算列出開車時間,
也不能避免特別班次接近「零」乘客往葵芳站的情況。

32 發表於 2008-8-9 05:13

原帖由 Andrew999 於 2008-8-8 21:37 發表

第一﹕本計劃原意是希望32M改行新路後,盡量執可風及李炳的學生客,故我提議先有較繁忙班次。
第二﹕如果於石圍角作循環線依原線返葵芳,是否較可行?


第一:
如果你用學生角度諗一諗,你就發覺唔work,
如果唔介意價錢,要快要密,46X、47X 聯合班次咁密邊個會等 32M?
如果要平,我情願搭 36M 又平又密,最多行多幾步

第二:
如果要咁行,邊到做總站都係一樣,都係要經梨木樹、象山先到石圍角

我覺得點樣改都唔會好得過同 32B 合拼,
因為唯有兩線合為一線先有機會唔增加資源情況下加密班次,
32B、32M 相同競爭對手都係專線,但班次遠遠比專線疏,
而且獨市亦唔多,疏車只會趕客,
假如合拼得成,葵芳至荃灣/荃鐵,荃鐵至象山,
流水客比可風更多,亦無競爭對手

石頭 發表於 2008-8-9 09:53

原帖由 32 於 2008-8-9 05: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覺得點樣改都唔會好得過同 32B 合拼,
因為唯有兩線合為一線先有機會唔增加資源情況下加密班次,
32B、32M 相同競爭對手都係專線,但班次遠遠比專線疏,
而且獨市亦唔多,疏車只會趕客,
假如合拼得成,葵芳至荃灣/荃鐵,荃鐵至象山,
流水客比可風更多,亦無競爭對手
32A象山至葵興:

象山,石圍角,大河道北(荃灣地鐵站),沙咀道,聯仁街,楊屋道,葵福路(在現有的空置巴士彎設站),
葵涌運動場,林士德,葵興站

32A葵興至象山:

葵興,葵芳村,新都會,葵福路,德士古道,沙咀道,大河道北(荃灣地鐵站),石圍角,象山

[ 本帖最後由 石頭 於 2008-8-9 09:56 編輯 ]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東北葵交通改善方案~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