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olino
發表於 2008-12-9 02:15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08-12-8 22:05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恐怕現在不是十五、六世紀,一般人普遍未受啟蒙的時代吧(所以這是我認為有人想「倒退」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中大保持其理念,不代表所有科目都要中文教;具有「普世價值」的理工科用中文教,根本和「弘揚中國文化」毫無關係;如果單為「保持中文、廣東話教學的傳統」,可謂本末倒置,「本」應該是中國文化本身。
再者,保持傳統,不一定代表要不奪A不升Grade。我知道(正如閣下所說)有中大人覺得中大根本不應該爭這個那個,而學生會部分人士的所作作為,亦令我覺得他們正在無視大學研究、開發知識的重要。(這又是為甚麼我覺得有人「以倒退為榮」。)不過,是否一定要不爭取這些,才算是「中大」?我們不想看見中大進步嗎?否則請這麼多教授回來幹啥?
P.S. 離題好奇一問:閣下的學養令我十分佩服,不知閣下是否主修哲學、歷史之類?
政政。邊間唔講。
1. 問題就係,我地如何相信我地並唔係身處於另一個被所謂"hard science"所蒙蔽的世界之中?唔畀係有超越人類的意志係度拋骰仔,干預地球內政?
當然,Occam's Razor教我地唔好信呢D旁門左道。但係呢個例子係指出一切知識均建基在社會環境之中,從社會來到社會去,亦即無所謂Hard Science可言。比如話,用英文出的文章遠比用中文出的廣為人引用,就係呢個社會建構知識的實例。
最後我唔係話叫大家唔好用英文。但係最少唔可以盲信英文對所有言文而言有一個instrinsic advantage—亦即係話,用英文只係因為當時得令,若果有一日中文發圍的話,閣下就要靈活咁轉番做中文。
2. 應該咁講,點解用中文會令大學不能開發知識?究竟是為開發知識而開發知識,還是在中文的領域裏開發知識?個人傾向相信中大人的取向係後者。雖則看似一個不可證亦不可反證的論點,但係人地係將呢樣野當係有如民主自由一類的基本原則。
Pendolino
發表於 2008-12-9 02:18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08-12-9 00:29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即是說你眼中多麼重要的指標是不能以統計學方式去協助排名?那麼你覺得怎樣才能客觀地以你認為重要的指標去作一個排名表?
而「國產諾獎」的問題,人才流失是個十分大的問題。不知道美國社會(尤其是科研界)吸納了世界各 ...
離題一周:統計學咪唔係Hard Science囉。你話你個方法啱,我話你個方法表示唔到我想要的東東……
根本有咁多factor,我地並唔能夠用一個有意義的指標去綜合晒所有野。記得有人講過,佔地大小好影響排名,仲唔係對香港的幾間豆膶大學有bias?
S3BL100
發表於 2008-12-9 22:08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8-12-9 02:1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1. 問題就係,我地如何相信我地並唔係身處於另一個被所謂"hard science"所蒙蔽的世界之中?唔畀係有超越人類的意志係度拋骰仔,干預地球內政?
當然,Occam's Razor教我地唔好信呢D旁門左道。但係呢個例子係指出一切知識均建基在社會環境之中,從社會來到社會去,亦即無所謂Hard Science可言。比如話,用英文出的文章遠比用中文出的廣為人引用,就係呢個社會建構知識的實例。
離題:這點可圈可點,和美國共和黨對science的看法異曲同工喎。
所以that's why共和黨打死都不相信全球暖化、反對stem cell research(這個肯定間接謀殺了許多人)、反對進化論、
並用盡各種手段扭曲科學研究的結果,成全自己的agenda。如果這個世界再多幾個這類不了解科學的人,肯定會把全
世界摧毀一半(其實,我有時候都覺得,中大的science education做得算是相當不錯,不過奇怪中大許多人對科學都
缺乏理解。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8-12-9 02:1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最後我唔係話叫大家唔好用英文。但係最少唔可以盲信英文對所有言文而言有一個instrinsic advantage—亦即係話,用英文只係因為當時得令,若果有一日中文發圍的話,閣下就要靈活咁轉番做中文。
2. 應該咁講,點解用中文會令大學不能開發知識?究竟是為開發知識而開發知識,還是在中文的領域裏開發知識?個人傾向相信中大人的取向係後者。雖則看似一個不可證亦不可反證的論點,但係人地係將呢樣野當係有如民主自由一類的基本原則。
中文不會令大學不能開發知識,不過會令傳遞知識的過程出現極大困難。
我都知道中大人的取向是後者,不過這樣更顯示這些人對科學、學術不了解。我敢寫包單,如果上頭指令science和
engineering的教授要「在中文的領域裏開發知識」,他們全部都會即刻劈炮唔撈,因為這等同箝制個別學者的學術
自由。說老實話,science和engineering的research不是用來「搞中國文化」或者推廣任何一個地區的文化的。
S3BL100
發表於 2008-12-9 22:17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8-12-9 02:1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記得有人講過,佔地大小好影響排名,仲唔係對香港的幾間 ...
Caltech校園的佔地不過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三分之二,步行繞一圈十五分鐘可走完,但它的排名長列世界頭十名之內,
教授表現一項更經常列榜首,為甚麼?國外的「超級大學」,不是全部都是校園大、student body大的,不過faculty size大
和師生比例高就是事實。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08-12-9 00:2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即是說你眼中多麼重要的指標是不能以統計學方式去協助排名?那麼你覺得怎樣才能客觀地以你認為重要的指標去作一個排名表?
而「國產諾獎」的問題,人才流失是個十分大的問題。不知道美國社會(尤其是科研界)吸納了世界各 ...
不是沒有方法的,雖然最終都要resort to統計學。例如,research output一項除直接統計不同教授的論文數量外,更應該按照
paper登於哪本journal和impact有多大(例如之後有多少人引用)評分,甚至可以抽sample逐篇評審,當然這樣會耗費大量人
力物力。又例如,教學水平一項,可以請external examiner評審課程深度,並抽樣觀課,觀察教授授課表現。
事實上,全世界絕大部分頂尖科研人才,都到了美國,原因其一是人工高,其二是funding多,其三是科研風氣佳。不過funding
的優勢近年已開始被其他地區追上,而布殊政府更是反科學,政策上不利科研,所以美國亦始現人才流失。
ArnoldC
發表於 2008-12-10 00:20
那些到美國從事科研的人,還不是其他地方培訓出來的?內地缺乏本土諾獎會不會也是人才流失,而非本土學術機構的教學質素問題?
至於評審論文一說,那不就回到主觀客觀的問題上?
[ 本帖最後由 ArnoldC 於 2008-12-10 00:28 編輯 ]
DIH
發表於 2008-12-10 00:22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去了美國的科研人才,都係講中文的中國人,去到當地都係要用英文啦。
其實有一些人,在海外有看似很不錯的成就,乜乜journal有幾多份paper呀,乜乜公司做過咩位呀咁樣,
咁中大就請佢地返來做教授啦,但聞名不如見面,presentation skill差過香港中學生,
research又唔係超班,從他們的面上看不出「勤勞」也看不出「才幹」,
香港,或中國境內,有更多比他們質素更好(甚至英文也更好)的人才,放在天平上,
一個有research但係communication極差,
一個有research而communication都幾好,
為自己前途打算的學生,你會喜歡邊個?跟邊個做嘢?
有時候,排名都係玩玩下嗟,各人research field都唔同,
可能有人做難做的,好少成果;
有人做易做的,係咁出paper;
有人做難做的都係咁出paper。
咁,個排名根據咩呢?我如何可以證明一個沒有出paper的人其實好有料?
人比人比死人,自己感覺良好就OK,你係有真材實料的,無人會理你係咪讀野雞大學,
係唔掂的,世界名牌大學出身都無人有興趣知。
053h4
發表於 2008-12-10 16:35
053h4
發表於 2008-12-10 16:42
Pendolino
發表於 2008-12-10 19:43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12-10 16:42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一個出色的教授, 係會在教學課程, 把前的研究觀點
融合係教學中
而且, 本科生有時會比鮮的觀點一流的研究教授
所以, 唔少出色的學者, 都會教本科班的
講真, 如果上堂只係真係為教知識而全無啓發
咁自修睇書都得 ...
明顯地樓主係理科人。
事實上,教人文科的話,無錯搵個master教係得,搵個Undergrad教都得添,問題係佢未必夠閱歷去處理一D騎呢問題之嘛。
053h4
發表於 2008-12-1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