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chebus 發表於 2005-8-23 23:01

ahbong在 2005-8-23 03:25 PM 發表:



我覺得頭等車廂充滿著殖民地色彩
遲早都會被取消...

你都有病,火車有頭等又可以同殖民地色彩拉上關係
中國火車有軟座(相當於頭等)
日本又有green car
世界各地火車都有分等制度,近郊型鐵路亦有
可以比乘客多一個選擇,附出價錢換來舒適服務,又關殖民地事
你的想法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500 發表於 2005-8-24 02:28

marioso在 2005-8-23 06:26 PM 發表:



但小弟認為主力都係用番M車,
可能改一改M車先行啦:P

P.S.:個人意見

M車如何改造到可以爬上4%斜,個人對此有個疑問law。
注:M車性能上最多可以上3%斜。(如果冇記錯的話)

由於運作上的需要,列車有需要停係4%斜上,如何確保制動系統的性能可以將列車
安全地停定於斜路上,及如果係呢個狀態下起動(溜後就當然冇可能啦)。
供電系的性能可受support到呢個需要呢?

如果CLEAR唔到呢D問題,港島西線好難成事。

marioso 發表於 2005-8-24 12:35

500在 2005-8-24 02:28 AM 發表:



M車如何改造到可以爬上4%斜,個人對此有個疑問law。
注:M車性能上最多可以上3%斜。(如果冇記錯的話)

由於運作上的需要,列車有需要停係4%斜上,如何確保制動系統的性能可以將列車
安全地停定於斜路上, ...

但如果係將隧道既斜度減少,咁又有冇可能呢?
咁用M車行咪唔成問題??

500 發表於 2005-8-24 13:03

marioso在 2005-8-24 12:35 PM 發表:



但如果係將隧道既斜度減少,咁又有冇可能呢?
咁用M車行咪唔成問題??

由於定線上已有新的建築物,如果唔係上環站出站後轉
落到石層就好難避開原有樓宇的支持結構……

考慮埋轉向問題後,相信只有急斜方案先搞得掂。

ronaldlau 發表於 2005-8-24 13:05

500在 2005-8-23 02:49 AM 發表:



從西港島線的定線預測中,好可能會以急斜來連接上環站─西營盤段。

我相信地鐵公司早已推定新車必須要有足夠的扭力上斜,另外還有可能
增加回生制動的效能。我相信今次地鐵用日系的推進系的成數唔細。
話 ...

唔會ga...
現時上環站離地面不深,
上環 去 西營盤只會 平行 或 落斜...
西營盤站只會似炮台山 / 北角等成為深山車站.

500 發表於 2005-8-24 13:28

ronaldlau在 2005-8-24 01:05 PM 發表:



唔會ga...
現時上環站離地面不深,
上環 去 西營盤只會 平行 或 落斜...
西營盤站只會似炮台山 / 北角等成為深山車站.

落斜真係可以冇問題?
只要制動力有小小不足,抽車已經可以碌o左落斜。到時萬一有事你負責?

上環 去 西營盤平行?如何平行?你忘記了宜家電車路兩旁起晒樓嗎?
只係避已有建築的椿柱就已經可以頭痕。
(你唔好同我講拆卸重建、或cut and cover,因為家下係行唔通ge)

如果落斜的話,如何係合理的短距離內避開椿柱的難度正正係西港島線的難度所在。
假如最後要用急斜方案的話,而車輛的性能不能使列車係full load情況下行經有關路
段的話;甚至連推死車的power不足。點算?唔通玩detrain啊?

我講得出呢d points ge,就預o左有聲音話,「邊有可能出事?」。
不過,係同人講呢句前,請預先準備好有關論據。事關我就一定會拆到底ge。
要自己失禮於人前就唔好意思啦。咪話我唔預先通知定啦……

[ Last edited by 500 on 2005-8-24 at 13:33 ]

ronaldlau 發表於 2005-8-24 14:29

500在 2005-8-24 01:28 PM 發表:
落斜真係可以冇問題?
只要制動力有小小不足,抽車已經可以碌o左落斜。到時萬一有事你負責?

上環 去 西營盤平行?如何平行?你忘記了宜家電車路兩旁起晒樓嗎?
只係避已有建築的椿柱就已經可以頭痕。
(你唔好同我講拆卸重建、或cut and cover,因為家下係行唔通ge)

如果落斜的話,如何係合理的短距離內避開椿柱的難度正正係西港島線的難度所在。
假如最後要用急斜方案的話,而車輛的性能不能使列車係full load情況下行經有關路
段的話;甚至連推死車的power不足。點算?唔通玩detrain啊?


現時上環盡頭是在修打蘭街,
地鐵建議... 在德輔道西轉入高陞街後直去,
至到東邊街 / 第三街 / 高街附近 設西營盤站.
此段將採用鑽挖建造.
由於在定建中, 大部份建築物的椿柱只有不多於 20M,
而且大部份都幾舊 tim...
另在高陞街的一段是採用雙層隧道,
再加上原隧道已有一定深度,
所以隧度的闊度問題頗易克服~
所以只需一般的落斜就可以,
直至診所已可以平行入山...
過了西營盤, 甚至可以上山 tim~

DIH 發表於 2005-8-24 17:30

東鐵:
頭等卡改為雙層,上層為頭等,下層為普通等,
為彌補頭等座位因車廂斷成三截而減少,將南面第4卡亦改為同樣設計,
因為我觀察過,南4卡的電梯、升降機等亦不少。
改動現有車廂太難,要實行的話就要買新車廂。

地鐵:
如果結構容許,拆除駁卡位中間的扶手拄,
在車門加裝類似第一批車/K-train的手握位。

輕鐵:
買新車,新車要是前面有人提過的連卡設計,用以行走高客量路線。

文題係鐵路車廂,關於路線的發展我唔講喇。:)

barking 發表於 2005-8-24 18:34

DIH在 2005-8-24 05:30 PM 發表:

東鐵:
頭等卡改為雙層,上層為頭等,下層為普通等,
為彌補頭等座位因車廂斷成三截而減少,將南面第4卡亦改為同樣設計,
因為我觀察過,南4卡的電梯、升降機等亦不少。
改動現有車廂太難,要實行的話就要買 ...

如果係雙層, 不如全卡上下層都是頭等, 好過編成兩卡都 "上軟下硬".

joelty 發表於 2005-8-24 20:36

DIH在 2005-8-24 05:30 PM 發表:

東鐵:
頭等卡改為雙層,上層為頭等,下層為普通等,
為彌補頭等座位因車廂斷成三截而減少,將南面第4卡亦改為同樣設計,
因為我觀察過,南4卡的電梯、升降機等亦不少。
改動現有車廂太難,要實行的話就要買 ...

輕鐵路軌的彎度咁大,
技術上做唔做到這個可以相通的接駁位?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鐵路車廂仲可以如何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