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發表於 2005-8-24 20:48

joelty在 2005-8-24 08:36 PM 發表:



輕鐵路軌的彎度咁大,
技術上做唔做到這個可以相通的接駁位?

東鐵先會有頭等呢樣野,何來輕鐵?#:-[#:-[

台車兩端只可以係單層,但兩端中間部份就可以bathtub設計黎build雙層wor。:P

barking 發表於 2005-8-24 21:06

joelty在 2005-8-24 08:36 PM 發表:



輕鐵路軌的彎度咁大,
技術上做唔做到這個可以相通的接駁位?

我估D風琴凹位一定好大, 萬一有個人走了入去,
咁o岩部車開始轉急彎, 咪會夾到斷手斷腳#:-X

DIH 發表於 2005-8-24 21:11

500在 2005-8-24 08:48 PM 發表:



東鐵先會有頭等呢樣野,何來輕鐵?#:-[#:-[

台車兩端只可以係單層,但兩端中間部份就可以bathtub設計黎build雙層wor。:P

應該板友回應的係兩個問題:

東鐵雙層車廂,我想下層係普通等,係為了打通全車的普通等,
令乘客不會被擠在北三卡,同時亦令整列列車的運載量有所提高。
為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上中下三層之間,可在車身一邊用升降機連接,
其餘位置就是分別通往上層及下層樓梯。
為方便監察頭等乘客上車,雙層卡頭尾各設一對門,
一邊無頭等使用,一邊供普通等使用,通道使用交叉設計,
假設為A1/B1及A2/B2兩對門(請參考現有東鐵車卡,A/B代表which side),
A1/B2為頭等車門,A2/B1為普通等車門,如此則不論月台在左或右邊,兩個等級都有門用。

輕鐵,世界上有很多這類型的長型輕鐵列車,
例如:Sheffield Supertram、Manchester Metrolink、Croydon Tramlink,
其中Manchester更和香港輕鐵一樣是高月台,連個樣都好似,
大家的路軌彎度都是差不多,技術上絕對不是問題。
詳情請參考這裡。

FAST 發表於 2005-8-24 22:06

500在 2005-8-24 08:48 PM 發表:



東鐵先會有頭等呢樣野,何來輕鐵?#:-[#:-[

台車兩端只可以係單層,但兩端中間部份就可以bathtub設計黎build雙層wor。:P

你回文就好心睇清楚啦...
人地quote 個篇野,係有提到輕鐵o架....

joelty 發表於 2005-8-24 23:26

DIH在 2005-8-24 09:11 PM 發表:



應該板友回應的係兩個問題:

東鐵雙層車廂,我想下層係普通等,係為了打通全車的普通等,
令乘客不會被擠在北三卡,同時亦令整列列車的運載量有所提高。
為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上中下三層之間,可在車身 ...

但香港輕鐵的車輪與頭尾距離好遠,
有見過輕鐵轉急彎會看到,
當轉彎時,
頭尾動幅度非常大

500 發表於 2005-8-25 01:52

DIH在 2005-8-24 09:11 PM 發表:



應該板友回應的係兩個問題:

東鐵雙層車廂,我想下層係普通等,係為了打通全車的普通等,
令乘客不會被擠在北三卡,同時亦令整列列車的運載量有所提高。
為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上中下三層之間,可在車身一邊用升降機連接,
其餘位置就是分別通往上層及下層樓梯。
為方便監察頭等乘客上車,雙層卡頭尾各設一對門,
一邊無頭等使用,一邊供普通等使用,通道使用交叉設計,
假設為A1/B1及A2/B2兩對門(請參考現有東鐵車卡,A/B代表which side),
A1/B2為頭等車門,A2/B1為普通等車門,如此則不論月台在左或右邊,兩個等級都有門用。

如果將呢個車卡分等的話,其人手需求(分頭、二等)將會麻煩o左。
好似:如何確保二等客不會誤上頭等或相反。

係要求簡單人手的通勤路線,咁做唔係唔得,不過要係planing上的部署係需要
相當的成本。咁行,同條數夾唔夾,仲有乘客的反應,都係考慮的因素。

好似日本現行的例子中:東日本公司係近郊線的頭等車卡長駐一位服務員以進
行查票工作,JR四國的Marine Liner的上層、新幹線E1同E4部份車箱係頭等。
但因有專務車掌負責查票的工作,所以唔成問題。

另外,由於二等係rush time/春秋二祭的時候會好爆,假如落車時間takes太耐
的話。對通勤路線來講並唔係一件好事。(尤其係拿係大舊野上落樓梯時……)

如果要做到輪椅客坐頭等,大可以使用車卡兩端部份。
加裝升降機的位置,因平衡關係,一係用梯lift(好似九龍灣地鐵站的lift),一係就
裝如E4般細小的升降台。但兩者的缺點係增加成本,同埋因為E1同E4係兩端要放
機器,先會有如此方式。

但通勤線有冇升降機呢個須要呢?我對此有疑問。

輕鐵,世界上有很多這類型的長型輕鐵列車,
例如:Sheffield Supertram、Manchester Metrolink、Croydon Tramlink,
其中Manchester更和香港輕鐵一樣是高月台,連個樣都好似,
大家的路軌彎度都是差不多,技術上絕對不是問題。
詳情請參考這裡。

技術上不是問題?Think again.

車尾的design又如何?車尾轉向角度又點就?

輕鐵的台車特登放到車尾,其中一個原因係輕鐵的design係以單卡運作為主。
車尾的動角度係特登做到咁黎handle tight curve with high 載客量。

500 發表於 2005-8-25 02:12

FAST在 2005-8-24 10:06 PM 發表:



你回文就好心睇清楚啦...
人地quote 個篇野,係有提到輕鐵o架....

由於呢度的quote文系統係over某字數後就會加 ...
而我睇文時亦冇可能+責任逐篇前文追睇前文後理。
(我quote文時習慣不厭煩地將全部內容quote晒,以免有任何誤會。)

如對閣下有任何不便請多多見諒。

如要go more about 呢個point,請開另文。Thx!

500 發表於 2005-8-25 02:15

barking在 2005-8-24 09:06 PM 發表:



我估D風琴凹位一定好大, 萬一有個人走了入去,
咁o岩部車開始轉急彎, 咪會夾到斷手斷腳#:-X

係輕鐵上加gangway的話,根本上係無理的工程。
輕鐵如此設計,原因之一亦係為o左方便detrain已作的特殊設計。
尤其係當輕鐵行孖車時。

ArnoldC 發表於 2005-8-25 10:22

500在 24-8-2005 18:52 發表:



如果將呢個車卡分等的話,其人手需求(分頭、二等)將會麻煩o左。
好似:如何確保二等客不會誤上頭等或相反。

係要求簡單人手的通勤路線,咁做唔係唔得,不過要係planing上的部署係需要
相當的成本。咁行, ...


用二等 尼個字似乎唔係太好...:mad:

至於頭等o既去留:
我覺得應該廢除。
因為東鐵已經唔再係長途"高速"鐵路,
而係近郊通勤鐵路;
應以高載客量、使用簡單和
高效率為大前提。

Leungy 發表於 2005-8-25 11:33

墨爾本Yarra Trams 的 B2 Class 是採用雙節車廂設計,外形和車廂設計都與輕鐵第一期車廂甚似,因為兩款車都是在同一時期又同一廠製造。

列車外觀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9/1_B_10.jpg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9/B_Class_27.jpg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9/1_B_03.jpg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9/B_Class_35_copy.jpg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9/B_Class_39_copy.jpg

列車車廂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8/B_Class_Interior_02_copy.jpg

http://www.railpage.com.au/modules/gallery/albums/album1198/B_Class_Interior_06_copy.jpg

如欲更多B2及其他列車相片(包括香港、中國、日本、澳洲),歡迎登上《鐵路圖片集 》。歡迎各位意見。

[ Last edited by Leungy on 2005-8-25 at 14:15 ]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鐵路車廂仲可以如何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