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IS401 發表於 2009-9-6 07:50

這是不是最早期規劃的地鐵系統?

我係一本好舊的教科書中找到的
不知道這是不是最早期規劃的地鐵系統呢?:o

hkaiw 發表於 2009-9-6 08:00

這個應該是1970年的版本,最初建議與1970年修訂版的早期系統的分別有沙田至尖沙咀而不是上環至鑽石山,另外定線亦有不同,例如荃灣至葵涌一段是在沙咀道。

kokchun 發表於 2009-9-6 14:28

觀塘邨 葵涌車廠 ? :o

hoho900 發表於 2009-9-6 17:21

KMB-ATE1 發表於 2009-9-6 18:09

回復 1# 的帖子

這並不是最初的版本,最初的版本應是1967年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如下圖:
http://images1.wikia.nocookie.net/hk-rail/zh/images/thumb/0/0d/MTR_1967.png/562px-MTR_1967.png
(圖片承蒙香港鐵路大典提供)

閣下的版本是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967及1970的最大分別,在於將沙田綫縮短改稱東九龍綫,並延長至林士,及以港九綫取代荃灣綫及觀塘綫彌敦道及過海路段,並將港九綫與荃灣支綫及觀塘支綫直通。

[ 本帖最後由 KMB-ATE1 於 2009-9-6 18:32 編輯 ]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6 19:06

補充一點,在回文 #5 的路線圖中將彌敦道段兩條路線繪畫方法為完全分開,
其實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正式文件中,其實類似維基的繪畫方式,
即是旺角及尖沙咀站中觀塘線及荃灣線為同一車站結構的車站,
而窩打老及佐敦站中觀塘線及荃灣線為兩個獨立車站月台結構,再以行人通道連接兩月台: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3/Mass_Transportation_Study_1967_zh.png

為何官方文件有此繪畫方式,正是在車站設計中,尖沙咀站及旺角站在一個設計複雜的轉車站,
因此觀塘線及荃灣線的月台整合在同一車站結構中。

PS: 惟上圖中(1967 年)的車站中文名稱全部並無官方文件證明,現時所有中文名稱只是以 1970 年報告書作藍本翻譯。

順手一貼 1970 年代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的路線圖版本供各位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3/1970_route_map.png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9-9-6 19:09 編輯 ]

KMB-ATE1 發表於 2009-9-6 19:19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6/9/2009 19:06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補充一點,在回文 #5 的路線圖中將彌敦道段兩條路線繪畫方法為完全分開,
其實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正式文件中,其實類似維基的繪畫方式,
即是旺角及尖沙咀站中觀塘線及荃灣線為同一車站結構的車站,
而窩打老及佐敦站中觀 ...
嚴格來說,兩幅圖實際上都有不少的錯誤,包括:
[*]根據1970方案,Lap Sap Wan的中文為垃擸灣,而非 垃圾灣;[*]路綫的顏色有所錯誤。而版友dennis28a 提供的兩幅圖中,
[*]下禾輋站誤寫為下和輋站(1967);[*]馬溜塘站誤寫為馬游塘站。可是小弟也不太見得版友dennis28a 提供的1967圖中兩條綫有明顯相接的地方。

HG6729 發表於 2009-9-6 19:33

班英國佬諗野都幾進取下wo
慈雲山,馬游塘, 跑馬地 。 呢d 站而家都唔敢起,, 以佢當時的技術應該都起不成掛, 還是刻意整出來俾公眾討論?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6 19:42

原帖由 KMB-ATE1 於 2009-9-6 19: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嚴格來說,兩幅圖實際上都有不少的錯誤,包括:

•根據1970方案,Lap Sap Wan的中文為垃擸灣,而非 垃圾灣;
•路綫的顏色有所錯誤。
而版友dennis28a 提供的兩幅圖中,

•下禾輋站誤寫為下和輋站(1967);
•馬溜塘站誤寫為馬游塘站。
可是小弟也不太見得版友dennis28a 提供的1967圖中兩條綫有明顯相接的地方。

多謝更正,1967 年的版本並非小弟繪畫,未來小弟會為此作出更改。


雖然 1970 年的報告有用上了「垃擸灣」三字,小弟又翻查過不少歷史文獻及網上資料,
小弟暫時發現並無另一份可靠文件證明「垃擸灣」中文存在,只有在 MTS-1970 及香港鐵路大典才出現有關字眼,
反而其英文 Lap Sap Wan 的確在現時大部份文件中的確是以「垃圾灣」為名,因此用上了「垃圾灣」三字。


至於「馬溜塘」的「馬游塘」的問題上,包括最有權威姓的鄭寶鴻先生也無法提供可為該地區的正確名稱,
不過小弟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往的歷史文獻上,的確有 Ma Lau Tong 及 Ma Yau Tong 的不同的政府文件及報章上出現,
而以小弟所見,除了 MTS-1970 報告將 Ma Yau Tong 與「馬溜塘」兩名相連外,
其餘均是用上了 Ma Yau Tong 或 Ma Lau Tong 與「馬游塘」的字眼,小弟亦無見過有人用上「馬溜塘」的字眼
而最關鍵使小弟用上了「馬游塘」為名的原因,正是在公共圖書館MMIS資料中找到以下資料:
一是 "Dam of Ma Lau Tong" 「馬游塘水塘」;
二是近觀塘秀茂坪的「馬游塘堆填區」(即現將軍澳道、秀茂坪、翠屏邨對出山谷);
三是西貢區的「馬游塘村」 "Ma Lau Tong Village" 一帶;
四是「鯉魚門大橋」的馬游塘(即現油塘)。

至於為何不按書直述並中文名稱,因為在 1970 年代,有不少政府文件均是以英文為主導,
再由布政司署將有關英文文件翻譯為中文供公共查閱,
過住有極大量的中文翻譯本出現誤譯的情況,所以需要作多次翻查後,小弟才敢畫上 1970 年代的路線圖。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9-9-6 20:09 編輯 ]

dennis28a 發表於 2009-9-6 19:59

原帖由 HG6729 於 2009-9-6 19:3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班英國佬諗野都幾進取下wo
慈雲山,馬游塘, 跑馬地 。 呢d 站而家都唔敢起,, 以佢當時的技術應該都起不成掛, 還是刻意整出來俾公眾討論?

當時指的「馬游塘站」即是在鯉魚門近油塘一帶的車站,
而「跑馬地站」,與現時銅鑼灣站的分別不大。

至於「慈雲山站」,的確是在慈雲山區近雙鳳街一帶,
當時只是初步研究,在當時防火條例下亦並不嚴格,所以有提倡以高速升降機出口方式興建此車站。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這是不是最早期規劃的地鐵系統?